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玉东

作品数:840 被引量:6,411H指数:4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76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3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203篇臂丛
  • 138篇外科
  • 131篇神经损伤
  • 118篇周围神经
  • 109篇臂丛神经
  • 99篇手术
  • 82篇神经移位
  • 77篇神经根
  • 61篇综合征
  • 61篇细胞
  • 61篇臂丛神经损伤
  • 54篇失神经
  • 48篇手外科
  • 48篇撕脱
  • 47篇神经再生
  • 47篇皮瓣
  • 45篇膈神经
  • 42篇失神
  • 42篇周围神经损伤
  • 42篇外科手术

机构

  • 512篇复旦大学
  • 259篇上海医科大学...
  • 70篇上海医科大学
  • 20篇第二军医大学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中国工程院
  • 9篇复旦大学上海...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南通医学院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北京积水潭医...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深圳市第二人...
  • 4篇香港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837篇顾玉东
  • 168篇徐建光
  • 126篇陈德松
  • 67篇李继峰
  • 66篇陈亮
  • 65篇张高孟
  • 58篇徐文东
  • 58篇胡韶楠
  • 58篇劳杰
  • 54篇张丽银
  • 48篇成效敏
  • 44篇史其林
  • 37篇蔡佩琴
  • 36篇沈丽英
  • 33篇方有生
  • 32篇徐雷
  • 27篇董震
  • 25篇孙贵新
  • 24篇赵新
  • 23篇王欢

传媒

  • 323篇中华手外科杂...
  • 45篇中华显微外科...
  • 39篇中国修复重建...
  • 29篇中国临床解剖...
  • 26篇上海医学
  • 26篇中华骨科杂志
  • 24篇中华创伤杂志
  • 20篇复旦学报(医...
  • 19篇中华医学会手...
  • 16篇中国矫形外科...
  • 15篇中华外科杂志
  • 15篇中华实验外科...
  • 14篇国外医学(骨...
  • 14篇上海医科大学...
  • 14篇中华创伤骨科...
  • 1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中国微创外科...
  • 8篇实用手外科杂...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国外医学(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20篇2011
  • 34篇2010
  • 23篇2009
  • 41篇2008
  • 26篇2007
  • 36篇2006
  • 48篇2005
  • 57篇2004
  • 66篇2003
  • 55篇2002
  • 41篇2001
8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业性手外伤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3
2000年
目的 了解职业性手外伤的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自 1997年 4月~1998年 3月在上海市华山医院就诊的 1130例急诊职业性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并随机对其中5 8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 31.3岁 ,男女性别比为 5 .4∶1;2 0~ 5 0岁的青壮年占83 .3%。来自工业性企业患者占 6 0 %。开放性外伤占所有职业性手外伤的 93.6 % ;手指损伤占所有病例的 79.7%。 5 1.1%的患者为中、重度手外伤 ,其中机器致伤的占 49.9%。结论 职业性手外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和工业性企业中 ;机器损伤是导致中、重度职业性手外伤最常见的原因 ,应成为职业性手外伤预防的重点。
彭峰陈琳赵根明顾玉东
关键词:手损伤流行病学
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的定位被引量:2
1992年
本研究对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的显微解剖观察基础上,运用改良Karnovsky-Roots直接显色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化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提示: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在臂丛内侧束分支处位于内侧束的下方(底面),自远向近行径时,在臂丛下干逐渐转向臂丛神经断面的下外侧(左右均如此),至C_8T_1神经根近端走向外侧,在胸廓出口区域第一肋处局部定位观察见该神经纤维束位于臂丛断面的下侧或下外侧。本研究从酶组织化学角度阐述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在臂丛内的位置关系及其在胸廓出口区域与第一肋的局部毗邻关系,证实了该纤维在胸廓出口区域存在着极易受压的解剖形态学基础,对于臂丛神经血管受压症的诊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徐建光顾玉东左焕琛苏兆锋
关键词:组织化学臂丛神经
跨突触病毒示踪法研究大鼠C7神经根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回路组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假狂犬病病毒减毒株C7神经根注射后标记神经元在脑和脊髓的分布,为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后的脑功能重塑研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取SD大鼠20只,根据脊髓和脑组织取材时间随机分为4组:6h、12h、24h和36h,每组5只动物。在右侧C7神经根注射假狂犬病病毒液2ul。动物存活6~36h后,使用抗病毒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C1~C7)和脑中感染的阳性神经元。结果病毒注射后6~36h,脊髓和脑中的一些结构及区域可见阳性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C1~C7节段脊髓灰质、外侧类巨细胞网状核、A5细胞、红核,第一、二运动皮质,第一、二感觉皮质等。随着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脊髓和脑中被标记神经元的数目也明显增多。结论本跨突触病毒示踪研究发现上述标记的脊髓和脑组织结构与C7神经根存在直接或(和)间接突触联系,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对C7神经根的神经支配和调节。
魏海峰陈亮顾玉东
关键词:臂丛脊髓C7神经根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1年
胡韶楠顾玉东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
微环境对周围神经损伤端-侧移位缝合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微环境对周围神经损伤端-侧移位缝合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组A)、右侧肌皮神经离断后端-侧缝合至尺神经组(组B)、右侧离断神经端-侧缝合后局部植入神经营养因子组(组C)、右侧离断神经端-侧缝合后局部植入激活态雪旺细胞组(组D)以及右侧离断神经端-侧缝合后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组(组E);于手术后第1、2、4、8周时观察各组大鼠患肢肌力恢复情况,采用梳洗试验以及肱二头肌湿重观察和评价各组大鼠的屈肘功能;分别于术后第1、2、4、8周时检测各组大鼠右侧肌皮神经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NCV)及右侧肱二头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术后第8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新生神经轴突数。结果:各组大鼠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红肿及溃疡发生;梳洗试验显示2周时各组梳洗试验患肢屈肘活动较差,第4和第8周时组C、D、E屈肘活动有好转;术后组C、D、E肱二头肌湿重重于组B,但比组A轻(P<0.05);术后组C、D、E肌皮NCV快于组B,但比组A慢(P<0.05);各实验组肱二头肌CMAP波幅较组A低,组C、D、E较组B高(P<0.05);术后第8周的神经纤维轴突计数证实组C、D、E新生神经纤维轴突数少于组A,但多于组B(P<0.05)。结论:神经端-侧移位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局部植入神经生长因子、激活态雪旺细胞、神经干细胞均可促进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
梅远东祝伟顾晨顾玉东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雪旺细胞
维持肢体正常的运动感觉功能所需最少神经根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根单根切断、2根切断(不同方式联合)及3根切断后对肢体功能的影响,为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寻找更多的潜在移位神经。方法2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3组:(1)第1~5组(单根神经根切断组):每组12只大鼠。分别切断C5~8T1各神经根;(2)第6~12组(2根神经根切断组):每组24只大鼠。分别切断相邻及不相邻2根神经根,即C5,6、C6,7、C7,8、C8T1、C5,7、C6,8和C7T1组;(3)第13组(不相邻3根神经根切断组):24只大鼠。切断C5,7T1神经根。各大鼠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自身对照侧。各组于术后2周,2根和3根切断组于术后2个月,对被切断神经根的相应外周代表神经及肌肉作运动神经诱发电位、肌肉湿重及肌细胞截面积等神经再生指标的测定。结果术后2周:单根臂丛神经根切断组,实验侧各项指标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根神经根切断组,实验侧肢体功能较对照侧有明显损害(P<0.05或<0.01)。术后2个月:不相邻2根神经组,实验侧肢体功能已接近正常(P>0.05),但相邻2根神经组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不相邻3根神经根切断组术后2周及2个月,实验侧肢体功能的各项指?
陈亮顾玉东李大村沈丽英徐建光
关键词:臂丛脊神经根创伤解剖学
残端痛性神经瘤被引量:20
2001年
官士兵陈德松顾玉东
鼠坐骨神经再生早期轴浆流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1998年
目的探索同位素示踪早期检测神经再生的可行性,并与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鼠坐骨神经切断并作神经缝合,术后1、2、3、4周用微量注射器将125I-酪氨酸直接注射入大鼠坐骨神经干内,于注射后8、12、16小时取样以γ-计数器检测其放射性。测定再生神经125I-酪氨酸转运规律,并与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结果、光镜下再生髓鞘形态学变化相比较。结果术后2周轴浆流即可通过缝合口,早于神经电图-肌电图出现时间;与再生髓鞘出现时间相符。结论应用轴浆流同位素示踪法早期检测神经再生,较神经电图-肌电图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徐文东邓守真徐建光顾玉东唐峰沈丽英
关键词:周围神经轴浆流放射性核素显像动物实验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0年
张烽顾玉东徐建光李继峰
关键词:坐骨神经神经再生银杏叶提取物
应用转录因子蛋白/DNA组合芯片技术检测激活态雪旺细胞的活性转录因子
2008年
目的检测激活态雪旺细胞活性转录因子。方法应用转录因子蛋白/DNA组合芯片技术检测激活态雪旺细胞的活性转录因子。结果激活态雪旺细胞和正常态雪旺细胞的转录因子芯片点阵图显示:激活态雪旺细胞比正常态雪旺细胞有5个转录因子蛋白上调2倍以上,它们是AP-1、NRF-1、NF-AT、PO-B和PRDI-BF;活化的AP-1蛋白的显著增加可能就是激活态雪旺细胞增殖活性高的重要原因;NF-AT表达升高可能是协同AP-1的转录表达;激活态雪旺细胞可能通过提高NRF1和mtTFA表达。引起线粒体呼吸链酶蛋白表达升高,线粒体酶活性升高,从而提高线粒体能量代谢,为激活态雪旺细胞的高分泌状态提供能量,促进激活态雪旺细胞的增殖;而PO-GA不仅作用于它的靶基因,而且还作用于其他的基因位点,调节转录和DNA的修复和复制。PRDI-BF的升高也与激活态雪旺细胞的特殊功能密切相关的。结论5个转录因子蛋白上调都与激活态雪旺细胞的快速分裂、高分泌状态密切相关。
何继银劳杰顾玉东李继峰
关键词:许旺细胞
共8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