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福康
- 作品数:161 被引量:21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绿草履虫皮层表面的形态学研究
- 1992年
- 本文研究了绿草履虫皮层表面的结构,草履虫体表布满由表膜突起形成的网格,于每一网格中央的表膜凹陷内伸出一根纤毛。在背面和腹面的左、右侧网格呈规则的纵行排列,在腹面口前庭后方为倾斜状,口前庭前方则接近于倾斜横向排列。网格的形状在背面呈六角形,在腹面的左、右侧和口前庭的后方略接近长方形,口前庭的前方,接近正方形。不同形状的网格大小稍有不同,其长、宽度为0.7微米—1.22微米。纤毛细长弯曲,长为5.54微米,直径为0.15微米。
- 戴玲美顾福康
- 关键词:绿草履虫形态学
- 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皮层微管胞器的荧光标记被引量:2
- 2013年
-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a-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了纤毛虫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皮层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和背皮层表面微管等结构,以及皮层纤毛器微管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该游仆虫背皮层表面网在形态上与嗜银网相一致,也是一种微管类细胞骨架;与其他几种游仆虫比较,前仔虫口纤毛器和背皮层纤毛器微管的形态发生存在不同的模式,其形态发生可能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种的分类依据之一.此外,与FLUTAX(fluorescence taxoid)标记方法相比较,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能较清晰地显示游仆虫背皮层表面微管网及早期发生的额腹横棘毛原基和背触毛原基,推测该游仆虫的细胞背表面微管网与其他微管结构其微管蛋白组分可能存在差异,且形态发生中伴随着皮层纤毛器微管的组装和成熟,其微管蛋白组分同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 林钦范鑫鹏孙磊周素娟顾福康
- 关键词:荧光标记
- 异毛虫形成包囊过程中细胞皮层及纤毛结构分化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在纤毛虫无性生殖中,生命活动受阻时经常会发生形成包囊的现象。研究纤毛虫的包囊现象,已成为揭示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模式形成与控制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对腹毛目纤毛虫中游仆虫类包囊的形态及其生理生化特征已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积累了较多的资料,
- 李其利范鑫鹏倪兵顾福康
- 关键词:腹毛类纤毛虫皮层纤毛器
- RNA干扰阔口游仆虫γ-微管蛋白基因表达的研究
- 2010年
- 根据阔口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出692bp的γ-微管蛋白基因片段,将之重组到L4440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到RNAase缺陷型E.coli HT115菌株中,并用IPTG诱导双链RNA的表达,将经诱导后的重组菌喂食游仆虫,诱导出RNAi表型,具体表现为虫体变小、变圆,约两周后游仆虫全部死亡.电镜观察表明,经诱导后的游仆虫部分纤毛杆横切面显示结构为9+0,部分纤毛杆膨胀变形并开始瓦解,原高度有序的微管排列结构消失.进一步证实喂食法可有效地产生RNAi,γ-微管蛋白基因沉默后游仆虫无法维持正常形态并死亡,观察到纤毛杆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测γ-微管蛋白的表达和细胞调控在游仆虫细胞微管骨架的装配及其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 曾红陈文列林能锋林如辉顾福康
- 关键词:游仆虫Γ-微管蛋白RNAI
- 贻贝棘尾虫腹皮层纤毛器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7
- 2008年
- 应用扫描电镜术观察到,贻贝棘尾虫无性分裂过程中,处于形态发生区的表膜产生孔洞,于小孔内伸出纤毛芽,组成新纤毛器的原基区;老口围带后1/3部分发生更新,前2/3部分的小膜无明显变化,此后两者共同形成前仔虫的口围带;左、右缘棘毛原基分别在老缘棘毛前端和中部的棘毛瓦解位置产生,此后新的左、右缘棘毛列分别在老缘棘毛的右侧形成.结果表明,贻贝棘尾虫形态发生中,纤毛器基体是在表膜下发生的,前仔虫口围带结构建成与部分老口围带的更新有关.并且处于形态发生区的老纤毛结构对新结构的形成不但具有物质贡献,并可能具有定位或定向作用.
- 汤蕾倪兵顾福康
- 关键词:贻贝棘尾虫扫描电镜术
- 齿脊肾形虫休眠包囊的细胞器及其酶细胞化学的研究
- 在观察齿脊肾形虫营养期和包囊细胞中细胞器结构的基础上,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揭示:该纤毛虫休眠包囊中自噬泡具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线粒体具有琥珀酸脱氢知性,以及不同于营养期细胞的内质网具有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 所得结果表...
- 李恭楚顾福康季玲妹倪兵
- 关键词:休眠包囊酶细胞化学电镜观察
- 原生动物纤毛虫皮层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5年
- 总结了应用显微和亚显微技术、生化去膜和扫描电镜术、免疫荧光显微术等显示的原生动物纤毛虫皮层细胞骨架的基本结构,以及皮层细胞骨架结构组分中α-,β-和γ-微管蛋白、表质蛋白和联结蛋白、中心蛋白等的功能特征,并分析了未来研究的基本趋势。
- 赵柳张莹顾福康
- 关键词:原生动物纤毛虫皮层细胞骨架
- 印度原毛虫射出胞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 应用扫描与透射电镜显微术以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印度原毛虫(Architricha indica)细胞射出胞器发生早期,在细胞质深部内质网附近产生不同类型的小囊泡,且小囊泡的膜内外均呈现葡萄糖-6-磷酸酶...
- 张小翠范鑫鹏顾福康
-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期和形成包囊期间细胞的超微结构被引量:10
- 2002年
-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细胞中含有轴杆样结构。细胞形成包囊期间 ,胞质内发生自噬作用 ,并产生由许多膜管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高尔基体 ,在高尔基体内其分泌物质聚集成高电子密度的嗜锇晶体。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含颗粒层、内层壁和外层壁的“尾柱虫类包囊”。
- 顾福康倪兵杨振云杜宝剑
- 关键词:冠突伪尾柱虫营养期超微结构营养细胞自噬作用高尔基体
- 共生小球藻对宿主绿草履虫形态、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细胞质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以含共生藻绿草履虫 (CCP)、恢复型绿草履虫 (RCCP)和无共生藻绿草履虫 (CFP)为材料 ,探讨共生体对宿主生长、细胞大小、抗氧化能力和细胞质糖含量的影响。 3种细胞培养液中 ,细胞培养密度峰值分别为 15 0 0、 80 0和 5 0 0个 /mL ,对应的生长峰值期分别在第 14天、第 14天和第 8天。CCP细胞比CFP约长 2 2μm ,约宽 16 μm ;RCCP在CCP和CFP之间。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O2 化学发光的抑制效果不同 :随匀浆液浓度 (μL/mL)从 2 0增加到 10 0时 ,CCP抑制率提高了 6 7% ,RCCP提高了 4 2 % ,而CFP和小球藻仅分别为 2 7%和<10 %。细胞质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差异巨大 :CCP分别为RCCP的 4和 2倍 ,而CFP是RCCP的 1/ 4和 1/ 2。看来 ,绿草履虫在这个共生系统中受益。
- 孙军翟万银丁祥欢顾福康
- 关键词:绿草履虫小球藻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