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霞

作品数:58 被引量:287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活性
  • 10篇放线菌
  • 9篇苹果
  • 8篇腐烂
  • 7篇苹果树
  • 7篇苹果树腐烂
  • 7篇苹果树腐烂病
  • 7篇微生物
  • 7篇果树
  • 7篇果树腐烂病
  • 7篇腐烂病
  • 6篇土壤
  • 6篇链霉菌
  • 6篇抗菌
  • 5篇生防菌
  • 5篇内生菌
  • 5篇抗菌活性
  • 4篇烟草
  • 4篇抑菌
  • 4篇土壤微生物

机构

  • 58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作者

  • 58篇颜霞
  • 25篇黄丽丽
  • 9篇林雁冰
  • 7篇薛泉宏
  • 5篇高小宁
  • 5篇康振生
  • 5篇王娜娜
  • 5篇颜华
  • 5篇贾良辉
  • 4篇韦革宏
  • 4篇赵玲云
  • 3篇涂璇
  • 3篇刘林丽
  • 3篇黄静
  • 3篇李晓霞
  • 3篇马怡茗
  • 3篇李燕芳
  • 2篇黄以超
  • 2篇秦宝福
  • 2篇赵亚兰

传媒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微生物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果树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酿酒科技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0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放线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线菌及其应用。所涉及的放线菌命名为:Saccharothrix sp,保藏编号为CGMCC 12790;所涉及的放线菌可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黄丽丽颜霞高小宁李正鹏康振生
文献传递
生防放线菌TGNBSA5的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牛蒡内生放线菌TGNBSA5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为开发该生防菌的生物防治价值,采用生理生化活性测定、形态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并经发酵培养后,发酵液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和薄层层析、HPLC检测等方法分离纯化抑菌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属的孢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irgulis),经紫外和NMR鉴定活性组分之一为苯甲醇。孢杆链霉菌为第一次从植物中分离获得,且活性组分苯甲醇的明确将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黄以超颜霞王建华高小宁王惠黄丽丽
关键词:内生放线菌菌株鉴定活性物质
构建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被引量:12
2010年
针对我校创新实验学院的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我们构建了一种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包括调整原有的实验顺序、开设综合性试验、增加设计性试验、开放实验室、考核方式多元化等。通过改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林雁冰颜霞韦革宏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假橐吾内生菌分离及其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3
2010年
从菊科植物假橐吾(Ligulariopsis shichuana Y.L.Chen)中分离得到110株内生真菌和26株内生放线菌,依照形态培养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并对拮抗性最好的2株内生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经初步鉴定,将分离到的假橐吾内生真菌合并为86种,分为10个属,其中交链孢霉属和丝核菌属占优势(分别为41.9%和16.3%);内生放线菌分为3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优势(92.3%).(2)抗菌活性试验表明,有31株内生真菌分别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全部内生放线菌对靶标菌有抗性,其中菌株wz57和wz01拮抗性最强.(3)根据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菌株wz57和wz01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相似性最高,分别达到99.3%和99.5%,初步归为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
颜霞何晶晶赵彬林雁冰
关键词:内生菌抗菌活性
ACC脱氨酶活性菌株ACC 30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作用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筛选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简称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并探索该类菌的促生作用,有助于研发微生物肥料,实现农业增产。【方法】以ACC为唯一氮源,从土壤中富集和分离ACC脱氨酶产生菌;测定ACC脱氨酶的比活力,对酶活性最强的菌株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类鉴定;分别采用菌液培养接种法与菌液浸种接种法初步研究该菌株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筛选得到6株ACC脱氨酶阳性细菌,其中菌株ACC 30酶活性最高,为0.217 U/mg,根据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结合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ACC 30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促生试验表明,ACC 30可促进紫花苜蓿幼苗根伸长,菌液培养接种法与菌液浸种接种法两种处理方法下ACC 30分别使幼苗根相对伸长135%、136%,促生作用均明显且基本一致。但是,两种方法处理下ACC 30均抑制幼苗下胚轴伸长。【结论】筛选获得ACC脱氨酶活性菌株ACC 30,其酶活性较高且促生作用明显,有望进一步研发成为微生物肥料。
黄盖高焓王琛赵倩张文峰党娟马晓棠颜霞高建平
关键词:产气肠杆菌促生作用紫花苜蓿
一株产嗜铁素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株产嗜铁素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从健康的烟草植株根际土筛选出一株具有产嗜铁素能力的菌株,经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保藏编号为...
黄丽丽颜霞孙玲高剑欣
内生放线菌Hhs.015中抗菌成分的性质及初步鉴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明确内生放线菌Hhs.015中抗菌成分的性质及其物质类型。【方法】采用皿内抗菌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内生放线菌Hhs.015的抑菌谱及其发酵液粗提物的理化性质,并根据纸层析、紫外吸收曲线和捷克氏八溶剂系统对活性物质进行了化学类型的早期鉴别。【结果】菌株Hhs.015对16株靶标真菌中的13种有抗性,占靶标菌总数的81.25%,抑菌谱广;其中对番茄叶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但不抑制细菌。自然pH(pH=6.2)下,随着温度由30℃上升至90℃,Hhs.015粗提物中抗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有小幅下降,至90℃时下降了2.61%,100℃下保温60min仍有较好活性,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偏碱性环境(pH=10.0)和酸性条件(pH=4.0)下,当温度由40℃上升至90℃时,Hhs.015粗提物对普通假丝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降幅大于自然pH,且酸性条件下活性降低更多;在室温时,pH的变化对粗提物活性没有太大影响,紫外线对其抗菌活性影响很小。Hhs.015的活性物质粗提物在321,338和357nm处有典型共轭五烯生色基团的吸收峰,结合纸层析和纸电泳结果,推测活性物质中含有五烯类中性抗生素。【结论】菌株Hhs.015中抗菌成分的性质比较稳定,物质的离子特性为中性,可能含有多烯类成分。
颜霞黄以超兰鑫高小宁周童娜康振生黄丽丽
关键词:内生菌活性物质稳定性多烯类
太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以太白酒厂秋季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对窖池酒醅的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研究凤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构成及演替呈动态消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发酵4 d时上中层酒醅中的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增殖迅速;发酵7 d后,好氧细菌和芽孢菌急剧增殖,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急剧减少;发酵18 d以后,酵母菌、好氧细菌和霉菌均急剧减少,芽孢菌的数量相对增加。(孙悟)
贠娟莉颜霞朱博鞠文庭韦革宏胡建祥李虎威陈祥
关键词:发酵过程酒醅微生物区系
蛋白激发子HSyp1及其在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激发子HSyp1及其在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中的应用,蛋白激发子HSyp1,其编码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性、提高植物防御反应并对植物...
黄丽丽颜霞贾丰果于洪佳
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根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索玉米根系代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方法】2003和2004年,采用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常规、补灌、覆膜、覆草、休闲地(对照))对玉米根区(R)和根外(B)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①覆盖处理能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及真菌的数量差异,提高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比值(R/B)。细菌和真菌的平均R/B分别为常规处理的2.26和2.28倍,但覆盖处理对根区和根外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②玉米生长活动及根系代谢产物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种植玉米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休闲地。③根系的代谢活动能够降低土壤中细菌与真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提高细菌与放线菌数量的比值,覆盖模式下降低或提高作用得到加强。但补灌处理与之相反。【结论】覆盖和根系均能大幅度增加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玉米根系的活动能改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比例。
林雁冰薛泉宏颜霞
关键词:栽培模式土壤微生物区系玉米根系旱作农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