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明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双相
  • 3篇双相不锈钢
  • 3篇不锈
  • 3篇不锈钢
  • 1篇道次
  • 1篇等温
  • 1篇等温时效
  • 1篇电子探针
  • 1篇时效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 1篇热变形
  • 1篇热压缩
  • 1篇微观组织演变
  • 1篇流变应力
  • 1篇晶格
  • 1篇晶格结构
  • 1篇晶粒
  • 1篇晶粒超细化
  • 1篇剧烈塑性变形

机构

  • 3篇东北大学
  • 2篇山西太钢不锈...

作者

  • 3篇马明
  • 3篇唐正友
  • 2篇丁桦
  • 2篇李国平
  • 1篇李花兵
  • 1篇蔡明晖
  • 1篇王立新

传媒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材料与冶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205双相不锈钢中σ相的析出行为被引量:8
2014年
对固溶处理后的双相不锈钢2205进行了不同温度下(750~950℃)的等温时效处理,利用OM观测不同时效条件下析出相的形貌特征,重点观测了800℃下。相的析出过程,并通过EDS,XRD,TEM和电子探针等检测手段对800℃,240min时效处理后试样的内部组织进行了研究,揭示了σ相的析出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σ相是一种Fe—Cr—Mo金属间化合物,属于四方结构;时效过程中,σ相通过δ铁素体→γ2+σ反应生成,台金元素Mo的扩散是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保温240min后,时效温度为800℃时σ相析出量最大,相同时间条件下时效温度为950℃时,σ相析出量明显降低.
马明丁桦唐正友李国平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Σ相等温时效电子探针
典型晶格结构FCC/BCC钢的剧烈塑性变形研究现状
2015年
晶格结构(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及其复合形式)类型对金属材料剧烈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晶粒细化机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不同晶格结构的钢铁材料为对象,重点阐述和总结了不同晶格结构类型及其变形模式差异对剧烈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细化理论、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其结果有望为探索剧烈塑性变形工艺过程中的组织细化理论提供一个新途径.
马明蔡明晖唐正友丁桦
关键词:剧烈塑性变形双相不锈钢晶粒超细化
2205和2507双相不锈钢双道次热压缩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变形行为被引量:11
2016年
对DSS2205和SDSS2507进行1000~1200℃的双道次热压缩实验,以研究热变形道次间隔过程中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对合金后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变形温度(1200℃)不利于奥氏体稳定。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γ→δ相变使得奥氏体占比逐渐降低,亚稳铁素体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合金第二道次热变形时的流变应力水平逐渐降低。在较低的变形温度下(1000℃),δ→γ相变占据主导,保温时间的延长促使铁素体晶界处形成大量的块状奥氏体相,抑制了铁素体再结晶晶粒长大。合金在第二道次热压缩变形时,块状奥氏体相的形成致使铁素体内大量位错发生缠结,并聚集在奥氏体/铁素体相界面处。对比DSS2205和SDSS2507较低温度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可知,双相不锈钢第二道次变形抗力的提高主要与保温过程中铁素体内块状奥氏体相的形成有关。
王立新李花兵李国平唐正友马明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热变形流变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