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松
-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核医学隔离屏障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医学隔离屏障,包括主隔离板,所述主隔离板的底部设有底部安装座,所述底部安装座包括两块并列设置的底部安装块,所述两块底部安装块上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且两块底部安装块上均...
- 张慧敏肖菊霞马青松
- 胰腺癌动物模型的类型及特点被引量:2
- 2010年
-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发展快、预后差。胰腺癌的动物模型是胰腺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理想的胰腺癌动物模型为研究者探索胰腺癌发病机制、研究预防策略、评价临床疗效提供了适当的方法。常见的胰腺癌动物模型包括化学诱导型、种植型及基因工程型。就各种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
- 马青松张小明沈成义
- 关键词:胰腺癌动物模型化学诱导
- 金黄地鼠胰腺癌的MR表现
- 目的探讨N-Nitrosobis(2-oxopropyl)amine(BOP)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的MRI表现。方法金黄地鼠100只,经皮下注射BOP诱导胰腺癌。建模后第3个月开始,连续6个月,每月一次,运用GE 1.5...
- 马青松张小明武超颖沈成义蒲宇邵阳曾南林周立绥
- 文献传递
- 诱导型金黄地鼠胰腺癌模型的建立与磁共振成像(MRI)研究
- 目的: 建立N-亚硝基双(2-氧丙基)胺[N-Nitrosobis(2-oxopropyl)amine, BOP]诱导型金黄地鼠胰腺癌模型,探讨金黄地鼠胰腺及胰腺癌的MR表现。 材料与方法: 雌性...
- 马青松
- 关键词:胰腺癌动物模型磁共振成像
- 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MRI、CT影像特点观察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MRI、CT影像特点。方法将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有明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且术前CT、MRI影像资料完整无缺失的89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先行单因素分析,再筛选单因素分析有差异选项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MRI、CT影像特点。结果双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单侧(左侧或右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非上皮性卵巢癌,低分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高分化、中分化患者,临床分期Ⅳ期转移率>Ⅲ期>Ⅱ期>Ⅰ期,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直径>2cm患者转移率显著大于残余病灶直径≤2cm、0cm患者,术前有腹腔化疗的卵巢癌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无腹腔化疗患者,1期手术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2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分期、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直径是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CT诊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8.63%、特异度为97.26%、准确率为94.01%,阳性预测值95.12%、阴性预测值93.42%、kappa值0.870;MRI则为98.86%、99.326%、99.15%、98.86%、99.32%、0.981。结论临床分期、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直径是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且CT、MRI均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显示,或可为卵巢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资料。
- 付信飞马青松黎俊
- 关键词:卵巢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MRICT
- 动态CT增强扫描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65例)与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肺部CT表现,分析感染组肺部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并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肺部感染的CT表现特征。结果两组在磨玻璃影的CT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肺结实、肺结节、胸膜及胸腔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5例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细菌7株,真菌58株,其中念珠菌占比最大,为53.85%;曲霉菌与念珠菌在CT表现结节个数、结节分型以及肺实变范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结节范围、胸膜及胸腔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运用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其能早期检出病灶,并鉴别各种菌群感染。
- 付信飞马青松黎俊
- 关键词:CT重症肝炎肺部感染
- 针刺辅助补肾益髓开窍方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补肾益髓开窍方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5例,加用针刺辅助补肾益髓开窍方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血清肌酐、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14 d、21 d格拉斯哥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辅助补肾益髓开窍方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 余小夏马青松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针刺
- 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目的建立N-Nitrosobis(2-oxopropyl)amine(BOP)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方法 120只雌性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实验组(80只)和对照组(40只)。以10 mg/kg体质量对实验组金黄地鼠...
- 马青松沈成义吴泽珊蒲宇邵阳武超颖杨正伟张小明
- 文献传递
- 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建立N-Nitrosobis(2-oxopropyl)amine(BOP)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方法:将120只雌性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和对照组(40只)。按10 mg/kg体重分别给实验组金黄地鼠皮下注射BOP,每周1次,持续7周;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1次注射后第11周开始,每两周1次,处死实验组金黄地鼠10只,对照组5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部分动物出现黄疸及营养不良、远处转移,平均体重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腹肉眼观察,在18只实验组动物中发现23个胰腺肿瘤。其中,1只有3个胰腺肿瘤,3只有2个肿瘤,其余均为单发。其中,7个肿瘤直径<5 mm,16个肿瘤直径≥5 mm,最小肿瘤直径2.0 mm,最大肿瘤直径17 mm。肿瘤直径中位数6.8 mm,体积中位数178.71 mm3,质量中位数0.32 g。组织学检查共在26只实验鼠中发现31个胰腺癌,其中原位癌9个,浸润癌22个,均为胰腺导管腺癌。所有荷瘤鼠均伴有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19周后,所有的实验组动物均发现不典型增生,共在65只实验组动物中发现胰腺不典型增生。实验组总成瘤率81.3%(65/80)。结论:经皮下注射BOP,成功建立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操作方法简单,易复制,组织病理学与人胰腺癌相似,是胰腺癌体内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 马青松张小明沈成义吴泽珊蒲宇武超颖杨正伟
- 关键词:胰腺癌动物模型
- 双源CT灌注成像评估胃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与血清TFF3、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灌注成像对胃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价值及灌注成像参数与血清肿瘤新生血管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以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测定的微血管密度(MVD)中位数35个/视野为界定标准,分为高密度组(MVD≥35个/视野,n=48)与低密度组(MVD<35个/视野,n=38)。比较两组DSCT灌注成像参数及血清肿瘤新生血管标志物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估各灌注成像参数与血清TFF3、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高密度组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及血清TFF3、VEGF水平均高于低密度组,TTP水平低于低密度组(P<0.05),两组M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BF、PS分别与血清TFF3、VEGF呈正相关,TTP分别与血清TFF3、VEGF呈负相关(P<0.05)。结论DSCT灌注成像能对胃癌肿瘤血管生成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且部分参数与血清TFF3、VEGF相关性良好,对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参考价值。
- 付信飞马青松黎俊
- 关键词:灌注成像胃癌肿瘤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