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
- 作品数:43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肝癌合并多原发性癌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多学科管理措施的进步,肝细胞癌患者生存率较前改善。同时,肝细胞癌合并多发癌病例逐渐增多。多原发性肿瘤是影响该类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肝癌患者合并多原发性癌的定义、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等方面阐述,为提高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率提供依据。
- 杨翔宇高建
- 关键词:肝细胞癌多原发性癌
- 去泛素化酶MINDY1是肝癌细胞干性维持因子和肝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2023年
- 目的探索维持肝癌干细胞干性的关键去泛素化酶,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CRISPR Screen高通量筛选技术筛选肝癌干细胞干性维持的去泛素化酶。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使用成球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肝癌细胞干性;裸鼠皮下荷瘤实验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生物信息学及临床样本检测目标基因的临床意义。结果MINDY1在肝癌干细胞中高表达,敲除MINDY1后干性标志物表达下调、细胞自我更新能力显著降低,且抑制了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信号通路有关。MINDY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其高表达是一个肝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去泛素化酶MINDY1促进肝癌细胞干性,是一个肝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夏搏林刘科伟黄红霞沈美美王斌高建
- 关键词:肝癌干细胞
- 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及其耐药性受PI3K/Akt通路调节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离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初步探讨PI3K/Akt通路调节其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方法将人肝癌细胞株PLC、HepG2、Hep3B置于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形成细胞球,选用PLC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克隆形成实验、SCID小鼠体内成瘤实验鉴定PLC细胞球(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MTT法、流式细胞仪测定PLC细胞球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加入PI3K/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阿霉素共同孵育细胞球后,其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比较PLC细胞球、PLC贴壁细胞中p-Akt1(Ser473)蛋白分子表达量及加入抑制剂LY294002作用于细胞球后,p-Akt1(Ser473)、Akt1蛋白分子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90在细胞球中的表达较贴壁细胞显著升高(P<0.01)。细胞球的克隆形成数目(123.00±28.48)为贴壁细胞(56.33±7.37)的2.18倍(P<0.05)。同样细胞数接种于SCID小鼠皮下7周后,细胞球的致瘤率明显大于贴壁细胞。以5μg/mL的阿霉素分别处理细胞球和贴壁细胞48 h后,细胞球的增殖率明显高于贴壁细胞[(71.83±12.30)%vs(45.68±5.95)%,P<0.05],凋亡率显著低于贴壁细胞[(11.73±3.77)%vs(41.22±6.73)%,P<0.01],而以阿霉素5μg/mL和LY294002共同孵育细胞球后,其凋亡率[(35.44±6.65)%]显著增加(P<0.01)。Western blot检测到细胞球的p-Akt1(Ser473)蛋白分子表达量显著高于贴壁细胞(P<0.01),加入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细胞球后,p-Akt1(Ser473)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Akt1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对化疗药物阿霉素具有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与Akt信号通路第473位点磷酸化Akt1分子有关。
- 张小丽高建贾茜邓涛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干细胞表柔比星耐药性PI3K/AKT
- 热休克蛋白70与肝细胞肝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8年
- 罗善明高建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肝细胞肝癌肿瘤免疫
- 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目前肿瘤的治疗已有显著进步,但仍存在肿瘤复发、转移、放化疗抵抗。随着肿瘤干细胞(CSC)的提出及深入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复发及耐药机制得到合理的解释。CSC假说认为肿瘤是由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组成,其中极少部分是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及致瘤性的细胞,这种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被称为CSC或肿瘤起始细胞,约占肿瘤组织的1%,
- 魏元秀高建
-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干细胞免疫疗法微RNAS
- 病案讨论教学法在七年制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6年
- 高建张霞吴蓉
- 关键词:病案讨论教学法临床教学临床诊断思维临床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传统教学
- sCD40L联合TB.HSP70-H22肽刺激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受sCD40L与结核杆菌HSP70(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eat shock protein 70,TB.HSP70)-H22肽联合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体内外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取小鼠骨髓于培养第7天分为未刺激组、sCD40L组、TB.HSP70-H22肽组、sCD40L+TB.HSP70-H22肽组,共4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24 h后取上清,ELISA法检测IL-12、IL-10,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CD80,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RL)检测淋巴细胞增殖,MTT法检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完全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以上4种干预获得的DC干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未刺激DC治疗组,Ⅲ组:sCD40L DC治疗组,Ⅳ组:TB.HSP70-H22肽DC治疗组,Ⅴ组:sCD40L+TB.HSP70-H22肽DC治疗组,于第21天测瘤质量,ELISA法测血清IL-10、IFN-γ。结果sCD40L+TB.HSP70-H22肽组的各项指标与其他各组相比,IL-10显著降低,其他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与其他各组相比,IL-10和瘤质量均显著降低,IFN-γ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sCD40L与TB.HSP70-H22肽复合物联合刺激后的DC被充分激活,能诱导强有力的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对H22瘤细胞产生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 罗善明高建彭明利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SCD40L肿瘤免疫
-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及生命[1]。目前,外科手术切除、肝移植为早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式。近几年,随着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发展,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所增加。但是因为进展期肝癌缺乏有效的治疗干预手段,而且容易在早期发生血行转移,临床上前来就诊的肝癌患者多数已存在微转移灶。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许多复杂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 任利高建
- 关键词:肝癌长链非编码RNA
- 细胞黏附对干扰素、5-氟尿嘧啶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作用对干扰素、5-氟尿嘧啶(5-Fu)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HepG2、HEK293细胞株,常规96孔板培养细胞,分为空白不加药(A组)、多聚赖氨酸包被预处理+贴壁后加药(B组)、贴壁后加药(C组)、未贴壁就加药(D组)、未贴壁就加药和Fn抗体(E组)。选用干扰素、5-Fu分别作用各组细胞,MTT法测定各组增殖抑制率和DNA Fragmentation ELISA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素诱导各组PKR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经多聚赖氨酸包被预处理后,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弱,MTT法显示抑制率:干扰素作用G2细胞,B、C组抑制率分别为(27.24±31.77)%、(39.04±14.88)%(P<0.05);5-Fu作用G2细胞,B、C组抑制率分别为(30.61±11.26)%、(32.94±20.93)%(P<0.05);干扰素作用293细胞,B、C组抑制率分别为(32.02±23.48)%、(46.22±25.20)%(P<0.05);5-Fu作用293细胞,B、C组抑制率分别为(14.07±21.91)%、(31.61±31.49)%(P<0.05)。DNAFragmentationELISA示凋亡率:干扰素作用G2细胞,B、C组凋亡率分别为(0.425±0.038)、(0.535±0.039)(P<0.05);5-Fu作用G2细胞,B、C组凋亡率分别为(0.337±0.016)、(0.417±0.075)(P<0.05);干扰素作用293细胞,B、C组凋亡率分别为(0.394±0.033)、(0.499±0.018)(P<0.05);5-Fu作用293细胞,B、C组凋亡率分别为(0.406±0.024)、(0.504±0.069)(P<0.05)。而阻断纤维黏连蛋白(Fn),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MTT法显示抑制率:干扰素作用G2细胞,D、E组抑制率分别为(49.90±11.90)%、(66.86±24.66)%(P<0.05);5-Fu作用G2细胞,D、E组抑制率分别为(45.96±21.27)%、(68.76±31.41)%(P<0.05);干扰素作用293细胞,D、E组抑制率分别为(58.98±32.96)%、(76.72±21.69)%(P<0.05);5-Fu作用293细胞,D、E组抑制率分别为(47.02±26.84)%、(62.60±29.79)%(P<0.05)。DNAFragmentationELISA示凋亡率:干扰素作用G2细胞,D、E组凋亡率分别为(0.699±0.023)、(0.801±0.040)(P<0.05);5-Fu作用G2细胞,D、E组凋亡率分别为(0.581±0.023)、(0.721±0.027)(P<0.05);干扰素作用293�
- 胡文艳高建李璇田绿彭湃澜王峰高昌益任红唐开福
- 关键词: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药物敏感
- 人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瘤苗对肝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对肝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介素-4(rhIL-4)刺激活化,经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制备DC瘤苗。将30例肝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DC瘤苗治疗组15例,化疗对照组15例。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DC瘤苗治疗后外周血DC3+、DC4+/CD8+及NK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后的DC3+、DC4+/CD8+及NK细胞比率;DC瘤苗治疗后外周血IgGI、gM、IgA等体液免疫指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DC瘤苗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肝癌术后行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瘤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高建陈敏任红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