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涛
- 作品数:19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某院6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2017年
-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2011-01-01—2015-12-31收集的623例填报完整和有分析评价的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ADR发生的男、女比例为0.99∶1;静脉滴注引发ADR的比例最高(88.43%);涉及药品种类以抗微生物药最多(39.9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44.66%)、全身性损害(21.96%)等。结论医院应积极、规范地开展ADR监测和上报工作,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学部门要加大ADR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重视度和积极性。
- 黄月莹高欣涛刘弘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 某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效果评价与经验总结
-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在某三级医院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方法运用信息医疗质量监管平台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软件对该院2011年5月-2011年7月(整治前)和2013年5月-2013年7月(整治后)抗菌药物应用...
- 高欣涛黄月莹周密刘弘
-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致听力、视力损伤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体质量71 kg,2015年5月19日因咳嗽、咳痰3月余入院。患者于3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夜间平卧为重,白色泡沫痰。2月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解痉、祛痰、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具体方案不详)7 d后自觉痰量减少,但咳嗽未见明显缓解。10 d前间断咳出黄色黏痰,伴夜间盗汗。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2年,口服降糖通脉胶囊3粒,bid,
- 黄月莹高欣涛刘弘
- 关键词:莫西沙星
-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4876例病区抗菌药物点评结果汇总分析
- 崔满仓刘弘高欣涛黄月莹
- 我院心血管内科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贾耀辉刘弘黄月莹周密王航高欣涛崔满仓
- 1例重度骨髓抑制肿瘤患者的药学监护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治疗重度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中实施药学监护的意义。方法: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结合检验结果、药敏结果、药物特点、用药经验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协助医生合理选择药物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对该患者实施全程的药学监护,与医生良好的配合,提高了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最终顺利的完成治疗。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的药学监护,可以协助临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合理。
- 黄月莹杨新华王航高欣涛何卡乐崔满仓
- 关键词:临床药师骨髓抑制肿瘤药学监护
- 超说明书现状分析与思考
- 目的为医院正确处理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现存的超说明书现象的定义、相关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困扰,提出对策。超说明书用药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且为纠纷时责任的归属增加难度,给病患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同时...
- 高欣涛黄月莹周密刘弘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良反应1例被引量:3
- 2013年
- 患者女,46岁,体质量49kg。IgA肾病(Hass系统分级为IgA肾病Ⅱ型)10年。2013年3月5日因。肾功能不全入院,诊断IgA肾病(Hass系统分级为IgX肾病Ⅱ级)。
- 高欣涛黄月莹刘弘
-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
- 双环醇严重不良反应1例报道及联合用药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4岁,体质量63 kg,因“高热3d”入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药物热、药物性皮疹”.1年前患者在外院诊断为部分发作性癫痫病,规律服用丙戊酸钠(湖南湘中制药,规格:200 mg,具体批号不详)治疗,病情控制尚可(1年来癫痫只发作过一次),2013年7月8日来我院门诊做常规检查.肝功能:ALT93 U· L-1、AST111 U· L-1、γ-谷氨酰转肽酶204 U·L-1、DBIL 4.58 μmol·L-1、IBIL 3.34μmol·L-、TBIL 7.92μmol·L-1.患者一直服用丙戊酸钠,未合用其他药物,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由于需长期用药,考虑家庭经济原因,患者要求维持原方案,以及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的缘故,未更改治疗方案,仅考虑保肝治疗.
- 高欣涛黄月莹刘弘徐丽娜魏伟
- 关键词:双环醇高热丙戊酸钠药品不良反应
- 我院1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度上报的16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63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12类104种,其中60岁以上人群ADR构成比38.04%;静脉给药ADR构成比66.92%;抗感染药ADR构成比25.00%;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ADR构成比39.26%。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逐步提高ADR报告的质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 高欣涛徐丽娜刘弘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