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汉
- 作品数:50 被引量:40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西藏改则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生物礁组成特征及演化被引量:2
- 2014年
- 西藏改则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有大量生物礁,造礁生物有六射珊瑚、钙质海绵和钙藻类,附礁生物为双壳类、有孔虫、苔藓虫、棘皮动物、腹足类、腕足类等。单个礁体的生物发育顺序可分为5个阶段,自下而上依次为:钙藻类+双壳类+腹足类→钙藻类+双壳类+六射珊瑚→六射珊瑚→六射珊瑚+钙质海绵+苔藓虫→生物碎屑。与此相对,各礁体岩性演化顺序也包括5段:生物碎屑灰岩→障积岩→骨架岩→粘结岩→生物碎屑和内碎屑灰岩。台地边缘生物礁的发育经历了3个旋回,各旋回组成结构相似,礁体均由礁基、礁核和礁顶构成,生物礁经历了生物礁奠基、初期繁盛、最大繁盛和生物礁衰亡4个演化阶段。旋回Ⅰ和旋回Ⅱ规模较大,内部构成复杂,旋回Ⅲ规模较小,内部构成较简单,自下而上构成一个海侵大背景下的次级进积序列。
- 侯恩刚高金汉王根厚王训练徐涛乔柏翰
- 关键词:生物礁上三叠统
- 太原西山七里沟晚古生代腕足动物群落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 2005年
- 太原西山七里沟晚古生代剖面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可识别出13个底栖生物群落。个体生态、行为习性、群落结构和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的研究表明熏这些群落的生态位介于BA1—BA3之间。控制腕足动物群落分布和相互取代的最主要因素是相对海平面变化。由于海平面升、降变化的速度、幅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群落之间的这种相互更替既有突变的,也有渐变的,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旋回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个海水进、退旋回内。根据这些底栖生物群落生态位所显示的水深变化和剖面相序结构,该剖面本溪期至山西期共经历了11次海水进、退旋回,其中以庙沟期海侵规模最大,最大估水深10~20m,毛儿沟下灰岩与庙沟灰岩均为这一旋回的产物。
- 高金汉王训练冯国良张海军刘旭东
- 关键词:腕足动物海平面变化
- 滇东南文山天生桥矿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远景预测被引量:1
- 2014年
- 文章通过对滇东南文山县天生桥矿区的含矿岩系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铝土矿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泥晶结构铝质岩、鲕粒泥晶结构铝质岩和粒屑结构铝质岩3种类型。沉积环境是控制铝土矿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区内铝土矿主要赋存于潮下带和泻湖区域,此外,该地区的成矿作用还受到含矿岩系层位和古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变化所控制。通过编绘研究区铝土矿最高品位和平均品位等值线图圈定成矿有利远景区,为铝土矿资源开发勘探前景提供有利数据支持,从国家战略层面保证铝土矿的可持续供应。
- 焦扬王训练崔银亮周洪瑞高金汉王根厚
- 关键词:铝土矿成矿规律
- 腕足动物群落取代与海平面变化——以吐哈盆地南缘雅满苏石炭系西大沟剖面为例被引量:6
- 2003年
- 吐哈盆地南缘雅满苏西大沟剖面石炭系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可划分为8个群落和1个搬运化石集合。个体生态、行为习性、营养结构的分析及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的研究表明:这些群落的生态位界于BA2和BA3之间,缺乏BA4和BA5较深水群落,说明该区石炭纪海水深度不超过60m。各群落自身演替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各群落在时间上相互取代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水深度,与该区石炭纪4次明显的海水进退三级旋回密切相关,其中第二旋回的影响最为明显,并形成了白鱼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控制该区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石炭纪发生的4次构造运动,其次是全球海平面变化。
- 高金汉王训练傅国斌胡亭
- 关键词:腕足动物群落海平面变化石炭纪吐哈盆地
- 滇东南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早期岩相古地理被引量:10
- 2012年
- 在对野外露头和钻孔资料分析基础之上,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滇东南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早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编图,取得如下主要认识:(1)吴家坪早期研究区西部为康滇古陆,西南部为屏马—越北古陆,沉积相带自南西向北东展布,依次为沼泽—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和局限浅海;(2)康滇古陆与屏马—越北古陆共同为研究区提供物源;(3)天生桥地区在晚二叠世吴家坪早期沉积厚度较大,构成盆地的沉积中心;(4)盆地中心位于研究区的东北部,水体较深;(5)滇东南地区铝土矿主要分布于潮下带和局限浅海上部,该相带发育的地区应是今后滇东南地区的主要找矿远景区。
- 刘加强毛志芳王训练周洪瑞高金汉郑楠于蕾
- 关键词:滇东南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单因素分析
- 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被引量:22
- 2003年
- 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 ,使黔桂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早古生代的滇黔桂古陆演变为晚古生代的滇黔桂海。泥盆纪初期 ,海水由南而北逐渐海侵超覆 ,在泥盆系的底部形成一套海侵碎屑岩系地层 ;早泥盆世晚期的大规模海侵事件造成了明显的相分异 ,在习称的滇黔桂盆地中发育了若干孤立碳酸盐台地 ,这种“台—盆—丘—槽”的格局一直延续到晚泥盆世早期 ;而泥盆纪末期的紫云运动所造成的地壳抬升 ,又使晚泥盆世地层产生海退尖灭。因此 ,该地区的泥盆系构成一个二级构造层序 ,其中包含 13个三级沉积层序。在前人大量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追索和对比不同沉积背景中的三级沉积层序的相序组构特征以及由其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 ,即可建立黔桂地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较为充分地表现出三级沉积层序的两大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 ,同时也明显地显示出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
- 梅冥相高金汉李东海孟庆芬易定红
- 关键词: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海平面变化海侵事件沉积层序
- 西藏荣玛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西藏荣玛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沉积,在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这套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相与微相分析。通过对碳酸盐岩样品显微薄片观察分析,共识别出13个微相。根据岩石特征及其组合类型划分出6个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礁相和斜坡相。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世荣玛地区主要为陆源碎屑滨岸-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夹有较深水的斜坡相沉积,共发生了4次海侵-海退旋回,并间隔有若干次小规模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区域上,班公湖—怒江洋北缘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大体一致,且广泛发育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之间的区域不整合,故认为班公湖—怒江洋的开启时间为晚三叠世之前,且东西段呈准同时开启模式打开。
- 陈耀飞陈耀飞侯恩刚高金汉王根厚
- 关键词:沉积环境
- 前寒武纪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砂质碎片:以北京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为例被引量:29
- 2007年
- 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由于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其识别常常比较困难。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南口虎峪一带,古元古代晚期的大红峪组(1650~1600Ma),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为有规律的沉积相序特征,成为将大红峪组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的主要标志。在大洪峪组的海侵体系域砂岩层中,一种类似于碳酸盐岩中的“内碎屑”的奇特的砂质碎片,代表了前寒武纪海侵砂岩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该砂质碎片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组成系列席底构造,特殊的形态和产出特点成为窥视前寒武纪砂岩中微生物席发育的一种典型标志。因此,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砂质碎片及其相关的席底构造的发现,有益于今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阐释与研究,特别是那些常常被厘定为前寒武纪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的沉积构造;同时也表明,在前寒武纪地层之中,除了要关注叠层石之类的微生物沉积构造以外,碎屑岩中也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若干证据即席底构造(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这些特别的沉积构造对前寒武纪沉积环境重塑具有重要意义。
- 梅冥相孟庆芬高金汉
- 关键词:大红峪组
- 北祁连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牙形石序列
- 2013年
- 甘肃省北祁连山地区典型的石炭纪-二叠纪海陆过渡相沉积中牙形石较为丰富。对该区天祝磨石沟、肃南大青沟、永昌红山窑剖面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产出的牙形石进行系统研究,鉴定牙形石9属27种,识别出11个牙形石带或组合带,
- 房强高金汉王训练景秀春
- 关键词:生物地层牙形石石炭系北祁连山
- 黔桂地区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被引量:26
- 2002年
- 黔桂地区的二叠系以其明显的相分异而引人注目,在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形成一个典型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并且相分异最明显的时期正好是生物礁发育的时期。二叠系包括三个统即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交的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以及阳新统和乐平统之交的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特征明显,同时还代表了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界面。在二叠系中,船山统与下伏石炭系顶部的地层构成1个三级沉积层序(SQ19),阳新统包含4个三级层序(SQ20~SQ23),乐平统包括2个三级层序(SQ24,SQ25)。该地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发生了较为典型的台地淹没事件,形成一个较为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因此,层序界面类型可以根据其所代表的地质涵义而划分为四大类型: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 梅冥相高金汉易定红孟庆芬李东海
- 关键词:相对海平面变化层序地层格架二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