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正宇

作品数:35 被引量:120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抑郁
  • 7篇心律
  • 7篇焦虑
  • 6篇心律失常
  • 6篇心脏
  • 5篇心房
  • 5篇症状
  • 4篇电风暴
  • 4篇血管
  • 4篇抑郁症
  • 4篇抑郁症状
  • 4篇综合征
  • 4篇消融
  • 4篇焦虑抑郁
  • 4篇绞痛
  • 3篇心房颤动
  • 3篇心绞痛
  • 3篇心理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病

机构

  • 23篇江苏省苏北人...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扬州市江都人...

作者

  • 35篇鲍正宇
  • 18篇顾翔
  • 16篇孙磊
  • 13篇毛家亮
  • 12篇张薏
  • 8篇朱业
  • 7篇何奔
  • 7篇沈建华
  • 6篇宋玮
  • 5篇杭霏
  • 5篇何胜虎
  • 4篇郝芳
  • 4篇邓敏
  • 3篇刘辉
  • 3篇曹振东
  • 3篇屠莉莉
  • 3篇吴胜斌
  • 2篇严毓勤
  • 2篇陈润芬
  • 2篇黄定九

传媒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医学会精...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起搏器植入术中的价值
2013年
目的通过监测植入起搏器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单腔、双腔和三腔(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植入对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影响程度,以减少静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植入起搏器患者80例,根据起搏模式分为VVI、DDD、CRT起搏器3组,分别于术前2d,术后24h、7d监测D-二聚体水平。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随访期间定期监测D-二聚体水平。结果3组患者植入起搏器后24h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26,0.003);术后7d,DDD、CRT起搏器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20);CRT起搏器组患者术后24hD-二聚体水平较VVI、DDD起搏器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6±2.68)μg/ml对(2.59±2.13)μg/ml,P=0.028;(3.76±2.68)μg/ml对(1.46±0.74)μg/ml,P=0.010]。随访期间共发生2例血栓事件。结论起搏器植入可以导致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通过监测D-二聚体水平,发现CRT植人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起搏器。能否通过监测D-二聚体水平,判断患者凝血状态、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证据。
朱业顾翔孙磊张薏鲍正宇
关键词:起搏器心律失常D-二聚体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反复电风暴导致起搏阈值升高一例
朱业顾翔鲍正宇张薏沈建华
心脏神经症和X综合征临床特点及焦虑情绪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X综合征和心脏神经症在临床特点及焦虑情绪方面差别。方法:对19名心脏X综合征和49名心脏神经症患者临床资料和HAM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X综合征患者高胆固醇血症发病率高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组(P<0.05)。心...
鲍正宇毛家亮何奔刘辉宋玮章隆泉杜勇平
关键词:胸痛焦虑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X综合征
文献传递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伴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通心络胶囊(中药组,40例)和盐酸舍曲林(西药组,40例)治疗共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定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HAMD总评分在第1、2、4、8周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7.5%,西药组为90.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组HAMD4个因素治疗结果比较,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大致相当,而情感淡漠疗效中药组较西药组差。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
曹振东毛家亮鲍正宇吴胜斌
关键词:抑郁症状冠心病通心络舍曲林
焦虑抑郁情绪在胸痛患者中的特点及对心绞痛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总结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焦虑抑郁情绪,初步探讨应用焦虑抑郁量表在判断此类患者胸痛原因中的意义,焦虑、抑郁情绪对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讨论其内在机制,以提高心内科医生对此类患者心理障碍及其危害的...
鲍正宇毛家亮何奔刘辉宋玮章隆泉杜勇平
文献传递
心悸、心律失常与心理障碍被引量:24
2008年
通常认为心悸由心律失常引起,但在临床上有心悸感觉的人检查可没有心律失常,而检查有心律失常的人可没有心悸感觉。有研究表明,心悸感觉不仅与心律失常有关,也有可能与心理障碍有关,这应该引起重视。了解和研究心悸、心律失常及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在临床上正确处理这类患者。
毛家亮鲍正宇何奔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悸心律失常心理障碍焦虑抑郁
对心脏早搏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及其意义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观察评价无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早搏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情况,及对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有心悸等心血管病症状的房性、室性早搏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心理量表评分,选择有焦虑抑郁状态心脏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组及安慰剂对照组,进行六周的双盲治疗研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以及对心脏早搏的影响。结果共入选心脏早搏患者138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1.02±4.19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6.70±3.42分,均伴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117例完成试验。治疗组(n=60)和安慰剂组(n=57)治疗均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P<0.05),但治疗组较安慰剂组疗效更明显?P<0.05)。治疗前后室性早搏变化不明显?P>0.05),但房性早搏明显减少(P<0.05)。结论有持续心血管病症状的心脏早搏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房性早搏的发生。
毛家亮鲍正宇李春波宋玮何奔郝芳黄定九陈润芬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律失常心悸焦虑抑郁
艾司洛尔有效终止心室电风暴1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女,52岁,因“反复胸闷心慌3年余,加重伴晕厥1次”于2015年6月21日入院。既往有“扩张型心肌病、心房颤动、脑梗死”病史.直系亲属有扩张型心肌病、VT、VF伴晕厥家族史。入院体查:神志清楚,精神稍萎,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心界向两侧扩大,
石清清顾翔孙磊张薏鲍正宇沈建华杭霏朱业王竟悟
关键词:心室电风暴艾司洛尔扩张型心肌病反复胸闷直系亲属家族史
一种慢性心血管病远程分级随访精准管理系统
本发明涉及各种慢性心血管病远程分级随访诊疗管理,尤其涉及各级医院、社区甚至家庭成员对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血管病器械治疗或介入术后高危患者的远程精准随访,系统包括健康云端服务器,分级诊疗管理系统,应用终端设备,应用端...
顾翔居益君陈露沈建华孙磊张薏鲍正宇李红校杭霏顾敏朱业石青青王竞悟陈福坤顾艺荀苗书航陈平丁晓超沈悦周佳明
文献传递
经房间隔与经动脉逆行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路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经房间隔途径和经主动脉逆行射频消融左侧旁路是否存在优劣势。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8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及泰州市人民医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184例左侧旁路患者,其中103例经主动脉逆行标测消融为经动脉组,81例经静脉穿房间隔至左房行标测消融为经间隔组。比较两组消融手术时间、总及不同部位旁路(间隔部、后壁、侧壁)即时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安全性(严重并发症),并统计术中、术后相关其他并发症。结果经动脉组与经间隔组在消融手术时间[(25±18)比(22±15)min]、即时成功率(98.1%比97.5%)和复发率(1.0%比1.2%)、安全性(1比0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间隔部亚组在消融手术时间[(22±18)比(25±19)min]、即时成功率(91.7%比89.9 %)和复发率(0比11.1%)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壁亚组在消融手术时间[(18±15)比(16±12)min]、即时成功率(100%比100%)和复发率(0比0)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壁亚组在消融手术时间[(29±20)比(21±18)min]、即时成功率(98.3%比98.1%)和复发率(1.7%比0)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房间隔及经动脉左侧旁路消融在消融手术时间、即时成功率、复发率、安全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特定情况下两种方法有一定的互补性。
朱俊国鲍正宇顾翔
关键词:左侧旁路导管消融术穿刺术房间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