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宏

作品数:21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体外
  • 8篇烟曲霉菌
  • 8篇曲霉菌
  • 8篇霉菌
  • 8篇耐药
  • 7篇曲霉
  • 6篇烟曲霉
  • 6篇生物膜
  • 5篇两性霉素
  • 5篇两性霉素B
  • 5篇活性
  • 4篇体外研究
  • 4篇绿原
  • 4篇绿原酸
  • 3篇肉桂醛
  • 2篇药敏
  • 2篇异绿原酸
  • 2篇生物被膜
  • 2篇体外作用
  • 2篇侵袭性

机构

  • 21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黄宏
  • 17篇陈一强
  • 17篇孔晋亮
  • 9篇邬丽红
  • 9篇罗劲
  • 8篇王可
  • 5篇温汉春
  • 5篇李冰
  • 4篇侯长春
  • 3篇蔡双启
  • 2篇晏奎
  • 2篇李萌
  • 2篇梁宏洁
  • 2篇闵利
  • 1篇姚冬芳
  • 1篇刘唐娟
  • 1篇宋德志
  • 1篇曾晶晶
  • 1篇陈艳
  • 1篇郑晓文

传媒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皮醛联合伏立康唑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评价桂皮醛与伏立康唑(VRC)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及棋盘法,分别测定桂皮醛、VRC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42株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比较2药单用与联用的MIC50、MIC90、MIC几何均数(MICG)及MIC分布;绘制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并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判断药物联合作用的类型。结果桂皮醛与VRC联用后,2药的MIC50、MIC90及MICG均较各自单用时明显降低(P〈0.01),MIC峰值分布及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较单用时左移;2药联用的FICI值为0.187 5-1.5,其中16株(38.10%)体现为协同作用,19株(45.23%)为相加作用,7株(16.67%)为无关作用,未出现拮抗作用。受试菌株对VRC的敏感性越低,2药联用的FICI均数越小。结论桂皮醛与VRC联用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且该药物组合对VRC敏感性较低的烟曲霉菌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抗菌作用。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侯长春李冰董必英
关键词:药物疗法体外研究桂皮醛伏立康唑烟曲霉菌
柠檬醛联合两性霉素B对耐药烟曲霉的体外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柠檬醛与两性霉素B(AMB)联用在体外对AMB耐药烟曲霉的抗菌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M38-A2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柠檬醛与AMB单用及联用对7株临床分离AMB耐药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并绘制等效曲线验证联用效果。结果:柠檬醛在体外与AMB联用,可使所有受试菌株的MIC由耐药水平降低至≤1μg/m L的敏感范围,FICI值为0.375~0.5,等效曲线均呈协同作用的凹形,MIC几何均数(MICG)相对单用时降低(P〈0.05),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明显左移。结论:柠檬醛在体外与AMB联合可产生协同抑菌作用,增加耐药菌株对AMB的敏感性。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王可李冰
关键词:烟曲霉柠檬醛两性霉素B耐药
肉桂醛联合两性霉素B对呼吸道分离的两性霉素B耐药烟曲霉的体外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烟曲霉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导致的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致死性疾病。近年来烟曲霉的耐药率迅速上升,并出现唑类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菌株,如何有效控制耐药烟曲霉引起的IA成为临床难题。
黄宏陈一强孔晋亮温汉春王可黄莹莹陈艳
关键词:两性霉素B烟曲霉耐药率体外活性肉桂醛侵袭性曲霉病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变迁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变迁,为临床抗感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住院患者所送标本分离培养出的558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其药敏结果及临床相关资料,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不同科室的耐药特点,分析耐药趋势。结果 558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共391株占70.07%;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阿米卡星58.6%、头孢哌酮/舒巴坦40.8%、亚胺培南38.7%;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余药物耐药率均较2011年下降。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降低耐药率;ICU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
闵利温汉春陈一强黄宏梁宏洁李萌晏奎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药敏分析
绿原酸对聚氯乙烯生物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对聚氯乙烯(PVC)生物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S.a)生物被膜(BF)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肉汤-医用PVC薄片系统构建早期及成熟期的S.a BF体外模型,并用扫描电镜(SEM)鉴定;试管兑倍稀释法测定绿原酸的最低抑菌浓度;将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绿原酸(0.125,0.25,0.5,1,2mg/ml)组;荧光正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F形态学改变;结晶紫染色法定量载体表面生物总量;连续稀释法计数BF内活菌。结果成功在PVC生物材料表面建立不同时期的S.a BF;无论早期或成熟期,当绿原酸浓度达到0.5mg/ml及以上时,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PVC载体表面BF的形成较同期空白组明显减少,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及BF内活菌计数均少于同期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可抑制PVC生物材料表面S.a BF的形成,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绿原酸浓度增加,其对BF抑制作用增强。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邬丽红李冰董必英
关键词:绿原酸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聚氯乙烯生物材料
绿原酸、异绿原酸对烟曲霉生物膜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在体外复制烟曲霉的生物膜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RA)、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IRC)对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烟曲霉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将菌株分为空白对照组、CRA实验组(1 024 mg/L、512 mg/L、256 mg/L),IRC实验组(1 000 mg/L、500 mg/L、250 mg/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定性观察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量。结果 37℃培养24 h烟曲霉形成早期生物膜,48 h形成成熟期生物膜。SEM及CLSM观察到实验组烟曲霉生物膜均较其相应空白对照组空洞、稀疏,但菌丝未见明显减少,死活菌数也无明显差别。CRA、IRC实验组早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1.05±0.19、1.14±0.26、0.99±0.14、1.39±0.06、1.41±0.06、1.60±0.04,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9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A、IRC实验组晚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2.25±0.05、2.27±0.05、2.31±0.03、2.26±0.02、2.27±0.02、2.29±0.04,少于空白对照组2.36±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IRC对体外烟曲霉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张瑾钰陈一强孔晋亮王可黄宏邬丽红经庆玲
关键词:烟曲霉生物膜绿原酸异绿原酸
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1例
2014年
侵袭性肺曲霉病是一种极易侵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二重感染性疾病,它由曲霉菌侵入肺组织,引起深部真菌的感染。以一个病例来讨论如何加强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以引起同仁们的关注。
张瑾钰黄宏郑晓文侯长春梁悦孔晋亮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糖尿病
烟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烟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BF)形成能力与基因型的关系,了解医院侵袭性烟曲霉菌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医院烟曲霉菌及其BF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2月由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的42株烟曲霉菌,96孔板法体外构建BF,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F形成能力,扫描电镜(SEM)观察并证实BF形成,对所有受试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及聚类分析,比较菌株的同源性及不同基因型BF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受试的42株烟曲霉菌中34株形成BF,占81.0%;RAPD方法可将全部受试菌株分为7个基因型:Ⅰ-Ⅶ,其中Ⅱ型17株占40.5%,为优势菌株;Ⅰ型2株、Ⅲ型7株、Ⅳ型7株、Ⅴ型2株、Ⅵ型6株、Ⅶ型1株;不同基因型菌株的BF形成能力不同(P〈0.05),其中Ⅵ型BF形成能力较强,Ⅳ型较弱。结论大多数烟曲霉菌临床分离株具有BF形成能力,不同基因型的烟曲霉菌株BF形成能力存在差异,院内侵袭性烟曲霉菌感染主要由Ⅱ型克隆株水平传播引起;建立医院烟曲霉菌BF形成能力检测和RAPD基因分型体系,对预防控制烟曲霉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邬丽红王可李冰董必英
关键词:烟曲霉菌生物膜基因型医院感染
肉桂醛联合两性霉素B对烟曲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肉桂醛联合两性霉素B(AMB)应用对烟曲霉菌的体外抗真菌效果,以进一步探讨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能否抑制AMB耐药烟曲霉菌。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30株烟曲霉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用棋盘法测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评定两种药物联合的抗真菌效果。结果 30株烟曲霉菌中有8株MIC>1μg/ml为AMB耐药菌株,耐药率为26.7%;肉桂醛与AMB对30株烟曲霉菌单用时的MIC50、MIC90及MIC均数(MICG)比联用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药物的相同浓度下,联合应用时的累计抑菌百分率比单用时高;肉桂醛与AMB联合时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部分表现出无关作用,未出现拮抗作用。结论肉桂醛与AMB联合应用,对AMB耐药的烟曲霉菌株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对AMB敏感的烟曲霉菌株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
黄宏陈一强孔晋亮张瑾钰邬丽红
关键词:烟曲霉菌肉桂醛两性霉素B药敏试验
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继发嗜酸细胞增多一例报告
2020年
肺隐球菌病常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但近年来,肺隐球菌病在无免疫功能缺陷或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要危险因素;哮喘患者长期激素治疗易继发真菌感染,多为曲霉菌感染,合并隐球菌罕见;哮喘常伴随嗜酸细胞升高,各种病因继发嗜酸细胞增多可致哮喘样发作症状,真菌感染继发嗜酸细胞增多,常见于曲霉菌感染(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隐球菌感染继发嗜酸细胞增多较为少见。本文就1例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继发嗜酸细胞增多病例给予报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范广婧黄宏邹小英曾晶晶刘唐娟罗劲
关键词: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肺隐球菌病乳胶凝集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