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诚
- 作品数:21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20世纪20年代另类“妇女问题”的呈现——论周瘦鹃在《快活林》《小申报》中的言情小说被引量:1
- 2014年
- 周瘦鹃1916~1918年在《新闻报·快活林》、《新申报·小申报》上的发表的作品,学界鲜有提及,对其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对周瘦鹃研究本身就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周瘦鹃以上海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为背景,通过与新文化运动所聚焦的"妇女问题"之不同视角,思考现代女性婚姻解放问题的内在危机。周瘦鹃在这两大副刊上发表的言情小说,揭示了上海中产阶级市民的两性关系,展示了金钱支配婚恋中男性痴情悲剧与上世纪20年代妇女问题的另类向度。
- 黄诚
- 关键词:周瘦鹃言情小说金钱婚恋
- 钏影楼日记(1925年4月)
- 2020年
- 一日,阴得永儿书,美金百圆已收到。《申报·自由谈》登出《留芳记·自序》。撰《蜃楼》二千字。二日,晴撰《甲子絮谈》一千五百字,为《晶报》撰稿三则。与陆费伯鸿交接地产公司事,后至一家春进餐,观上海大戏院之影片,曰《白发佳人》。三日,晴撰《蜃楼》一千字,《甲子絮谈》一千五百字。是日,大风,天寒。
- 包天笑黄诚
- 关键词:《晶报》《申报·自由谈》佳人甲子
- 非常之法国化,却更具中国味--论陈季同《黄衫客传奇》的艺术性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黄衫客传奇》与《霍小玉传》、《紫钗记》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它与后二者有4大关键性的"转轨",显示了《黄衫客传奇》的独创性,尤其是增加主人公李益的母亲这一角色,对突出作品主题产生了重要作用。就艺术性而言,陈季同以欧西读者惯于欣赏的笔法,描绘了中国传统的民俗风情,希望能增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以非常法国化和更具中国味相融会的特点,完成了这部超前性的优秀之作。
- 黄诚
- 关键词:陈季同
- 论《鴜鹭湖的忧郁》中的月亮意象被引量:2
- 2007年
- “精心营构意象,是端木蕻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色。”他从自然、社会、文化等广阔的天地采撷具有特色的事物,加以富于智慧火花与艺术灵性的熔铸,在作品的语境中,形成了鲜明生动而意味深长的丰富意象。他所创造的意象,若按来源属性来分,大致可分为:自然意象,如草原、月亮、土地、大江、大山、乌云等;社会文化意象,如护心佛、债券、跳大神、万岁钱等。诸多意象中,有单独的意象,也有复合的意象群。笔者在这里主要谈《鴜鹭湖的忧郁》中的月亮意象。
- 黄诚张骏
- 关键词:月亮意象忧郁文化意象端木蕻良自然意象意象群
- 包天笑《晶报》活动考论——以《钏影楼日记》为线索
- 2024年
- 报人作家是包天笑最重要的身份特征,由于《钏影楼回忆录》的影响,学界关于包天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清末民初的编创活动,为其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报人及相关创作活动研究留了空间。笔者新发现《钏影楼日记》手稿15册,起讫时间为1925年2月11日至1940年7月17日,时间跨度15年之久,翔实地记录了包天笑该时期的文学创作、编辑活动、经济生活、社会交游及文坛生态,弥补了《钏影楼回忆录》的相关不足,极具史料价值。
- 黄诚
- 关键词:包天笑清末民初身份特征《晶报》史料价值
- 从《钏影楼日记》看包天笑长篇小说创作
- 2022年
- 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包天笑小说创作体式从短篇转向长篇,常常同时连载四五篇之多,量大质高,产生了像《上海春秋》《留芳记》等通俗文学经典,成为继李涵秋之后、张恨水南下之前上海最当红的长篇小说家。那么,包天笑选择长篇小说为主要体式的原因何在?其创作的动力又是什么?他是如何保证小说的高产与质量的呢?囿于《钏影楼回忆录》等史料的局限,学界对此研究一直不够充分。笔者在整理《钏影楼日记》时,得到了相关线索。本文通过考察包天笑小说创作的经济动力、文体选择及长篇小说创作方法,对重新认识包天笑1920年代中后期长篇小说创作活动、管窥上海通俗文学创作别样风貌、丰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的书写做出进一步探索。
- 黄诚
- 关键词:长篇小说创作通俗文学张恨水包天笑体式
- 钏影楼日记(1925年2-3月)
- 2020年
- 2009年7月至2017年底,在担任范伯群先生学术助手期间,我协助先生开展编纂《周瘦鹃文集》等一系列工作。由于范先生年事已高,找资料的任务就落到我身上。2011年,120万字的《周瘦鹃文集》出版,范先生对我说,下一步的工作是写一批现代通俗文学作家的作家论,把通俗作家个案研究进一步夯实和细化。通俗文学大家包天笑自然入选,而且成为首选。范先生一直说,做研究要尽可能地穷尽资料,“凭一手材料说话”。收集包天笑等苏州作家新资料即成为该研究的第一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收获颇丰,《钏影楼日记》即是有价值的新发现之一。正准备大干一场时,中间插入苏州市委宣传部“姑苏名家”的资助项目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任务,此作家论的研究就此搁置。学术资料是天下公器,能为同好共享,助益相关研究,是其价值的最大体现,故现将《钏影楼日记》先行整理刊布。
- 包天笑黄诚
- 关键词:作家论学术资料通俗文学周瘦鹃包天笑
- 论新发现的李涵秋《我之小说观》被引量:2
- 2014年
- 自1921年11月5日至1922年3月22日,李涵秋在《小时报》上发表了98则题名为《我之小说观》而实为创作经验谈的短论。李涵秋在这些文章中谈自己由博览群书走上小说创作的历程,并谈及从创作言情小说向社会小说的诸种因由,总结了其小说布局的"倒卷水晶帘法"、命意的"腾挪敷佐法"、遣词的"加一倍写法"。
- 黄诚
- 论现代通俗作家时评杂感的文体特质与审美追求被引量:1
- 2017年
- 作为现代杂文的重要一脉,通俗文学作家的时评杂感在文体上自有特质。通俗文学作家活用旧文体,变雅为俗,庄谐互用,以谐著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文体的现代转型,成为过渡时期副刊政论的重要方式;为适应时变,他们积极探索新文体,形成了"短评"式的杂感与"谈话"式的杂感两种新的杂文形式。无论是活用的旧文体还是创造的新文体,都各具特质,体现了市民趣味的审美追求。本文试图通过阐释通俗文学作家时评杂感的文体特质,评估其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 黄诚
- 关键词:现代通俗文学文体特质
- 报人杂感:引领平头百姓的舆论导向——以《新闻报》严独鹤和《申报》周瘦鹃的杂感为中心被引量:3
- 2013年
- 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兼报人的双重身份,过去并未为我们现代文学研究者所重视,他们既是作家和文艺刊物的编者,又是"新闻工作者","报人",他们办报纸副刊时对当时的社会热点或国家大事多加关照,往往能成为平头百姓的政治舆论导向。本文主要分析《新闻报》严独鹤和《申报》周瘦鹃的杂感,发现从袁世凯统治到蒋介石独裁,以他们三十多年所写的有针对性的杂感,对于引领平头百姓的舆论导向的意义,发挥过积极的能量。
- 范伯群黄诚
- 关键词:周瘦鹃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