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相宜

作品数:24 被引量:13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12篇政治法律
  • 11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移民
  • 7篇侨乡
  • 6篇华人
  • 5篇跨国
  • 4篇华侨
  • 4篇个案
  • 3篇社会
  • 3篇五邑侨乡
  • 3篇华人移民
  • 3篇个案研究
  • 2篇农民
  • 2篇侨乡研究
  • 2篇族群
  • 2篇华侨农场
  • 2篇归难侨
  • 2篇国际移民
  • 1篇道义
  • 1篇等级制
  • 1篇动员
  • 1篇移民群体

机构

  • 24篇中山大学
  • 4篇广州市社会科...
  • 4篇加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五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英国卡迪夫大...

作者

  • 24篇黎相宜
  • 4篇陈杰
  • 1篇杨艳兰
  • 1篇周敏
  • 1篇班国瑞

传媒

  • 5篇华侨华人历史...
  • 3篇开放时代
  • 2篇社会学研究
  • 2篇东南亚研究
  • 2篇八桂侨刊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社会
  • 1篇国际观察
  • 1篇民族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系消费的表演与凝固——当代中国转型期饮酒社交消费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在回顾社会学界对饮食及礼物社交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代中国社会饮酒社交消费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在转型期,关系消费作为一种再生产的身体劳动嵌入到饮酒社交实践中,表现出维持人情、表达诚意、流露真情以及达成交换等四种表演文本。人们试图在饮酒社交消费中进行各种符合自己利益的情境化的表演实践,形成仪式的"社会剧"。当饮酒社交特殊的情境实践逐步被凝固为一种"社会形式"的同时,其所具有的意象也日趋走向虚无与形式化。在当前转型社会里,饮酒社交消费在成为个体寻找确定位置媒介的同时,其本身也沦为更大不确定性的媒介。
黎相宜
关键词:社交饮酒表演凝固中国社会社会形式
跨越彼岸:美国福州移民的跨国政治实践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在政治跨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以美国福州移民为个案,考察无证移民的跨国政治实践模式及其带来的后果。从福州移民的主观动机来说,无论是跨国政治支持、参与,还是争夺政治资源获得祖籍国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社会地位补偿、获得经济发展的机会以及获得政治合法性并最终能够顺利融入移居地。而对于祖籍国来说,移民的跨国政治活动与政府的外交政策、统战策略等国家战略不谋而合,因而获得了政府的认可。移民的跨国政治实践还很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祖籍国与移居国之间的利益格局,促使双方思考如何从对立排斥走向合作共赢。
黎相宜
关键词:政治资源
跨国空间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基于美国福州移民两栖消费的个案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在借鉴跨国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国际移民跨越国境的两栖消费现象。我们通过移居美国的福州移民的个案,发现福州移民在其消费过程中,更多地通过在祖籍地的炫耀性、互惠性消费以及代理消费来完成其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并以此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同时改善侨乡福利。福州移民的两栖消费作为个体的日常跨国实践,使移民个体得以充分利用不同民族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发展水平的落差,实现其社会地位的最有效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跨国流动对侨乡与移居地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冲击,也间接地为移民适应移居地的社会逆境提供了帮助。
黎相宜周敏
关键词:华人移民侨乡
论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非对称结构对族群冲突的影响:一种结构与认知的互动角度
2023年
在国际秩序转型与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非对称国际关系持续构成民族国家进行国族塑造与政权建设的外部结构性压力。由族群问题引发的国际与国内冲突日益频繁,从国际政治中的等级现象着手理解族群武装冲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路径。国际体系中非主导国与主导国所形成的国际非对称结构会导致非主导国国内非对称结构的极化、重构或紊乱,由此构成不同类型的双重非对称结构。双重非对称结构是解释不同非主导国族群武装冲突呈现差异的关键变量。菲律宾、尼日利亚和土耳其三国族群武装冲突的案例显示,双重非对称结构重塑了非主导国及主体族群原先对少数族群的负面认知并使其呈现低等化、对立化、极端化与安全泛化,进而使非主导国族群武装冲突呈现差异化演进趋势。国际非对称结构也可能会直接激化非主导国的族群武装冲突或对其冲突烈度形成控制。而少数族群内部政治结构则会对上述传导机制起到催化/缓冲、加强/抑制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族群武装冲突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仍有待深入研究。
黎相宜许悦
国家需求、治理逻辑与绩效——归难侨安置制度与华侨农场政策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论文梳理了中国政府在设立归难侨的安置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华侨农场政策中的治理逻辑及其治理绩效。研究发现,政府对华侨农场及归难侨的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设立之初强调"政治任务",到体制改革后注重"经济发展",再到后来对"社会和谐"的重视。华侨农场的设立具有安置归难侨、改善其生活的政治属性。但是,政府对华侨农场以及归难侨长期的特殊照顾导致了国家沉重的经济负担。出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归难侨生活的目标,政府对华侨农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政策给华侨农场及其社区内的归难侨群体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冲击,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着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张力的两难。国家的这种二元需求与社会结构、中央—地方关系等因素互动,共同影响了归难侨安置制度与华侨农场治理政策的变革轨迹以及治理绩效。
黎相宜
关键词:侨务政策华侨农场归侨社会和谐
作为研究主体的“客人”——以美国华人移民田野调查体验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是一篇有关海外华人田野调查的反思性文章。文章首先梳理了社会学人类学领域的海外华人研究,接着根据笔者在美国对于华人移民的多点跨国民族志的田野调查经历,就海外田野调查者的角色、立场、目的以及华人移民调查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文章指出尽管我们承认研究对象作为主体的可能性,但研究者必然(也必须)有自己的身份,他在与被研究者互为主体的关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始终扮演的是一个作为研究主体的"客人",而不是作为研究客体的"主人"。
黎相宜
关键词:海外华人研究
从生产性身体到消费性身体:基于美国福州青年劳工移民的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生产性资本主义向消费性资本主义的转化,对于身体以及与之相关的主体性研究出现了从生产到消费的转向。本文在借鉴身体理论与劳工研究的基础上,以美国福州移民为个案,探讨这些跨国青年劳工是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身体实践来完成主体性的建构,以及他们的生产性身体与消费性身体是如何实现历时性转向与共时性呈现的。改革开放后,市场因素的引入刺激了福州农民的身体商品化过程。投入跨国务工行列的他们被各种结构性力量建构成卑微与廉价的生产性身体。同时他们也采取消费策略积极应对加诸于个体之上的限制,试图重塑一个有价值、受尊重的消费性身体。然而,跨国青年劳工移民的消费性身体的呈现依然受其收入水平、国民资格、种族身份的制约,其在移居地的有限消费最终也无法显著改变被全球资本与移居地社会所塑造的次等的身体形态。
黎相宜
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回顾及未来展望被引量:14
2012年
国际移民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在梳理以往古典移民学理论以及国际移民汇款理论的基础上,旨在对移民跨国主义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探讨。文章指出,移民跨国主义的实践在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移民家庭、家乡以及祖籍地区域性的发展,同时也给移民在移居国的族裔社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国际移民对于社会发展究竟产生多大或怎样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这取决于祖籍国的社会经济制度、移居国移民/族裔社区的规模及其所拥有的各类资源的多少、移民群体中移居国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因素的互动。最后,文章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的层面就国际移民与社会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设想。
周敏黎相宜
关键词:国际移民跨国主义
跨国集体维权与“回飞镖”效应——基于美国福州移民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社会运动与跨国倡议网络理论的基础上,以美国福州卞村移民的一起跨国集体维权为个案,探讨国际移民的"回飞镖"维权模式的形成过程与发生机制。与典型的回飞镖模型不同,卞村移民的维权框架整合经历了本地动员与海外移民介入的双向互动过程。而且基于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与政治框架,行动者较为谨慎且富于策略性地运用NGO与媒体,以海外华侨华人的特殊身份,利用与祖籍国的政治同盟关系,最终通过杠杆政治迫使相关利益主体做出让步,从而达成维权诉求。
黎相宜
关键词:征地
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补偿--华南侨乡两个移民群体文化馈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移民通过文化馈赠这种跨国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不同类型的移民群体的跨国实践模式不尽相同。本文借鉴以往国际移民与跨国主义的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社会地位补偿"的范式,对分别来自广东五邑开平与海南文昌下辖两个镇的移民群体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移民对于侨乡的文化馈赠不仅受到其个人出国前后社会地位变化的制约,而且还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定的祖籍国和移居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中位置的差异,移民群体在移居地的不同社会境遇以及侨乡的地方政府和地方社会均对文化馈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这些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社会地位补偿的特殊机制,影响移民跨国实践中的文化馈赠。
黎相宜周敏
关键词:华人移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