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晓蓉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原发性
  • 3篇胃肠
  • 3篇胃肠病
  • 3篇肠病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 2篇胆汁性肝硬化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 2篇自身抗体
  • 2篇问卷
  • 2篇疗效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抗体
  • 2篇功能性胃肠病
  • 2篇肝硬化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酸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龚晓蓉
  • 11篇陈旻湖
  • 7篇钟碧慧
  • 5篇张盛洪
  • 4篇熊理守
  • 4篇时权
  • 3篇晁康
  • 2篇姚佳燕
  • 2篇崔毅
  • 1篇翁子晋
  • 1篇史一楠
  • 1篇侯晓华

传媒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The 14...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年561例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被引量:19
2008年
异物和食物团块的嵌塞是急诊消化内镜的常见原因,仅次于消化道出血。尽管大部分上消化道异物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事件,但是美国每年仍有约1500例患者死于该类事件。由于临床上消化道异物的常见性及潜在的危险性,消化界的医疗工作者很有必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上消化道异物的传统处理方法多是口服某些食物促使异物自然排出或紧急外科手术,但存在较大的风险,患者痛苦大且经济负担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国内外相继开展了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上消化道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张盛洪崔毅龚晓蓉陈旻湖钟碧慧
关键词: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经济负担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
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特点:基于亚洲罗马Ⅲ问卷的研究
目的东西方的功能性胃肠病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特点,为国人的相关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纳入2011年5月至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并符合下列入选标准:①...
时权龚晓蓉熊理守陈旻湖
文献传递
Th17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免疫病理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Th17细胞是效应性CD4+T细胞家族的新成员,由IL-6、TGF-β和IL-23等细胞因子诱导和维持分化,通过分泌IL-17、IL-21和IL-22等细胞因子参与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等过程。近年研究证实Th17细胞与多种肝脏疾病有关。
晁康龚晓蓉陈旻湖钟碧慧
关键词:TH17细胞肝脏疾病免疫
消化专科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3例的临床特征与就医情况调查被引量:11
2015年
无论是在社区人群中还是在临床上,IBS都是一种常见疾病。有研究对社区人群中IBS的症状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但有关消化专科门诊就诊的IB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就医情况的报道相对少见。因此,本研究选取连续就诊的IBS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就医.隋况,以探讨其可能蕴含的意义。
熊理守时权龚晓蓉陈旻湖
关键词:IBS患者就医情况肠易激综合征专科门诊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用药情况和满意度的亚洲多中心调查
目的 调查亚洲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对用药的满意度.方法 从2011年5年至2013年10月,调查在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进行....
熊理守龚晓蓉时权Uday Chand GhoshalMurdani AbdullahAri Fahrial SyamYoung-Tae BakChing-Liang LuSutep GonlachanvitAndrew Seng Boon ChuaKuck-Meng ChongJane D.Ricaforte Campos侯晓华Kok-Ann Gwee陈旻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涉及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其中体液免疫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引起了临床上的高度关注,血清中高滴度的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已成为PBC诊断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探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期加深对其发病机制的理解,为临床诊治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龚晓蓉钟碧慧张盛洪陈旻湖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自身抗体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64例临床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地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共检出6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占我院同期所有住院患者的0.02%。男性44例(68.7%),女性20例(31.3%)。中位年龄53.5岁(28~89岁)。肿瘤大部分位于降段(48例,75%),其次为球部(5例,7.8%)。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或不适、贫血、恶心呕吐;病理学方面,腺癌最为常见(75%)。患者中位存活时间为38个月,早期患者(Ⅰ+Ⅱ期)(62个月)及接受根治性治疗者(62个月)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较中晚期(Ⅲ+Ⅳ期)(12个月)及保守性治疗者长(6个月)(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且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降段,腺癌为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早期患者及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张盛洪钟碧慧翁子晋龚晓蓉崔毅陈旻湖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腺癌淋巴结转移
CD4+T细胞亚群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 探讨CD4+T细胞亚群间的免疫紊乱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24例UC患者(缓解期5例,活动期19例)及17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分别作为病例组及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各亚群的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亚群相对应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微球技术(CB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亚群主要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 病例组Treg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6.7%±1.7%比7.9%±1.4%,P=0.016),尤其是活动期为著(6.4%±1.7%,P=0.005),Treg细胞主要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20),其主要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血清中的浓度亦低于对照组[(21±8) μg/L比(28±7) μg/L,P=0.026].(2) 病例组Th1细胞数目、其主要转录因子mRNA表达及主要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病例组Th2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2.7%±1.1%比1.6%±0.4%,P=0.002),尤其是活动期为著(2.8%±1.0%,P=0.001),Th2细胞主要转录因子GATA-3 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4.4倍(P=0.045).(4)病例组Th17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3.4%±1.8% 比1.8%±0.7%,P=0.005),Th17细胞主要转录因子RORγt mRNA的表达约是对照组的13倍 (P=0.001); 其主要细胞因子IL-6和IL-17的表达亦均高于对照组 (均P〈0.05).(5)病例组Treg/Th2和Treg/Th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和活动度有关 (均P〈0.05).结论 Treg、Th2和Th17细胞亚群间免疫失衡共同参与UC发病,可能是UC治疗新靶点.
晁康钟碧慧张盛洪龚晓蓉姚佳燕陈旻湖
关键词:CD4阳性T淋巴细胞免疫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6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回顾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6年7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6例PBC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免疫学及组织学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PBC患者中男6例,女20例,中位年龄47岁(36-7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100%,26/26),贫血(84.6%,22/26),皮肤瘙痒(69.2%,18/26)。血清总胆红素[(208.0±119.7)μmol/L,26/26]、总胆汁酸[(128.7±94.9)μmol/L,26/26]、碱性磷酸酶[(467.1±289.0)U/L,25/26]、γ-谷氨酰转肽酶[(476.8±469.1)U/L,23/26];65.4%(17/26)患者IgM明显升高(4.2±1.8)g/L,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76.2%(16/21)。19例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早期(Ⅰ-Ⅱ期)占47.4%(9/19),进展期(Ⅲ-Ⅳ期)占52.6%(10/19);26例患者经常规护肝加熊去氧胆酸治疗,23例病情好转,有效率达88.5%。结论PBC以中年女性多见,黄疸为患者最主要表现,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AMA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肝穿病理学检查可进一步确诊疾病及组织学分期,常规护肝加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确切。
龚晓蓉钟碧慧张盛洪陈旻湖
关键词: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肝活检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8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回顾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确诊的28例PSC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免疫学、组织学及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PSC患者中男21例(75%),女性7(25%),中位诊断年龄52岁(4~69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89.3%,25/28)、纳差(32.1%,9/28)、皮肤瘙痒(25.0%,7/28)、肝区疼痛(25.0%,7/28);实验室检查表现为总胆红素水平升高(89.3%,25/28);均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肝酶升高(89.3%,25/28),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但均以轻度升高为主;20例(90.9%,20/22)患者经胆管造影检查得到确诊,主要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变细、粗细不均和/或走行僵直,其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11例(100%,11/11)、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确诊6例(85.7%,6/7)、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确诊2例(66.7%,2/3),经T管造影确诊1例(100%,1/1);其余8例(100%,8/8)患者经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主要表现为汇管区胆管周围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25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13例(52%,13/25)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好转,3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1例(33.3%,1/3)好转。结论 PSC发病机制未明,好发于男性,黄疸为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肝酶和胆红素轻度升高,确诊应首选胆道造影检查,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姚佳燕钟碧慧龚晓蓉晁康陈旻湖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