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铭

作品数:42 被引量:316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污染
  • 10篇太湖
  • 7篇蓝藻
  • 5篇遥感
  • 5篇哨兵
  • 5篇水华
  • 5篇太湖蓝藻
  • 5篇空气质量
  • 5篇环境监测
  • 4篇自动监测
  • 4篇颗粒物
  • 4篇蓝藻水华
  • 4篇环境空气
  • 3篇碳气溶胶
  • 3篇能见度
  • 3篇气溶胶
  • 3篇黑碳
  • 3篇黑碳气溶胶
  • 3篇反演
  • 3篇PM

机构

  • 42篇江苏省环境监...
  • 8篇苏州市环境监...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淮安市环境监...
  • 2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市环境保...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南京智谱科技...
  • 1篇南京科技职业...
  • 1篇江苏省苏力环...

作者

  • 42篇丁铭
  • 13篇李旭文
  • 11篇姜晟
  • 8篇郁建桥
  • 8篇蔡琨
  • 8篇张悦
  • 8篇王甜甜
  • 7篇邹强
  • 7篇侍昊
  • 7篇牛志春
  • 6篇钟声
  • 4篇徐亮
  • 3篇汤莉莉
  • 3篇姚玉刚
  • 3篇夏文文
  • 3篇陈玉柱
  • 3篇王经顺
  • 3篇葛顺
  • 2篇张晓华
  • 2篇丁黄达

传媒

  • 13篇环境监控与预...
  • 7篇中国环境监测
  • 6篇环境监测管理...
  • 2篇环境工程
  • 2篇污染防治技术
  • 2篇环境科技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仪器仪表与分...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环境监测
  • 1篇生命科学仪器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科学大众(智...
  • 1篇中原经济区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方法检出限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实际评估方法检出限的意义,详细介绍了常规气态污染物自动监测方法检出限的评估方法。并以EC 9850型SO2分析仪为例,说明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测定步骤和方法检出限的计算。
邹强丁铭丁黄达张晓华姚玉刚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
南京市PM_(2.5)颗粒物来源探析被引量:14
2014年
2011~2012年期间,选择了春、夏、秋、冬4季,在南京市主城区进行PM2.5采样,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因子分析与受体模型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南京市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二次污染和扬尘,约占PM2.5颗粒物组分的60%左右,其中用因子分析模型判断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土壤扬尘因子贡献率占32.5%,二次粒子尘占11.7%,燃煤与建筑水泥尘占16.1%;受体模型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解析结果与实际污染特征,针对性地提出污染源控制对策。
丁铭郁建桥程真陈玉柱
关键词:PM2污染
国内外空气污染指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针对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国内外空气污染指数在基本概念、级别限值和等级划分等方面的区别,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加监测指标、提高发布效率、...
钟声丁铭夏文文
关键词:空气污染指数数据处理环境质量
文献传递
灰色聚类法在太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2012年太湖21个监测点采集数据监测数据(指标包括:叶绿素a、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采用了灰色聚类法对样本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灰色聚类法先建立白化权函数并无量纲化灰类来消除各水质指标浓度值量级差异的影响,然后根据水质指标浓度阈值的大小赋以其权值,综合水质指标对各级富营养状态的隶属度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测点处于营养状态,其中4个测点处于富营养化,另外3个测点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丁铭崔嘉宇
关键词:灰色聚类法灰色系统富营养化太湖
基于哨兵-3A卫星OLCI数据的最大叶绿素指数在太湖蓝藻水华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欧洲航天局于2016年2月16日成功发射哨兵-3A卫星,搭载的水色遥感仪器(OLCI)提供了很好的海洋和内陆水体生态指标观测反演能力。基于OLCI获取的太湖L1b级遥感数据产品,利用OLCI Oa10、Oa11、Oa12波段计算了重要的水色/水生态遥感指标,即最大叶绿素指数(MCI),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MCI在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中应用效果。研究表明:(1)哨兵-3A卫星OLCI影像质量清晰,构建的MCI能够反映太湖水体叶绿素信号强度;(2)与常用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相比,在蓝藻没有明显积聚的藻-水混悬水域,MCI与叶绿素浓度有很好的关联,可更灵敏地反映叶绿素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MCI将在蓝藻监测上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可有效提高富营养湖泊蓝藻水华的预警预报精度。
李旭文张悦侍昊姜晟王甜甜丁铭蔡琨
关键词:蓝藻MCI太湖
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系统平台构建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从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管理需求出发,研究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系统平台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包括水生态监控数据管理子系统构建、水生态状况评价子系统构建、水生态模拟子系统构建和水生态辅助管理决策子系统构建。集成管理太湖流域水质监测数据、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各类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及深度挖掘,自动实现水生态状况评价;构建水生态模拟子系统,对水生态情景、污染物扩散、水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并提出水生态辅助决策方案及报告。
牛志春蔡琨张宏侍昊丁铭
关键词:水生态监控系统太湖流域
南京地区秋季灰霾天气特征及其水溶性离子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文章利用PM2.5颗粒物质量浓度分析仪(MET ONE 1020)、气溶胶激光雷达(Sigma MPL-4B)、气溶胶在线离子分析仪(Marga1S)于2013年秋季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6楼顶对大气细粒子(PM2.5)、大气边界层、气溶胶化学组分的进行系统的同步观测与分析,研究表明2013年11月期间,南京发生5次霾污染过程,当月PM2.5日均值浓度高达192.4μg/m3;灰霾期间,能见度较低,近地面出现消光层,大部分时间段消光值大于0.4;灰霾期间无秸秆焚烧事件,K+浓度的可能来源于土壤,SO42-、NO3-、NH4+3种离子均值占比分别为27.8%、38.1%、21.6%;此外,南京地区存在严重的二次转化,灰霾期间SOR和NOR值分别为0.388和0.276,移动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也越来越显著,[NO3-]/[SO42-]月均值为1.28;后向轨迹推算表明,第1次、第3次、第5次灰霾期间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南京的西北方向,第2次和第4次灰霾期间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南京的西南方向。
葛顺汤莉莉秦玮丁铭陈敏东
关键词:灰霾天气PM2.5边界层水溶性离子
自动监测预警太湖蓝藻爆发规律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以太湖湖体中沙渚、兰山嘴两个自动站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太湖蓝藻爆发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蓝藻引发灾害性湖泛现象的主要过程分为生长期、平稳期、死亡期、高危前期、灾害期和恢复期,在高危前期和灾害期,溶解氧(DO)快速下降,而总氮(TN)等参数的变化正好与DO变化相反,这一显著特征可作为预警的重要信息。
郁建桥钟声王经顺丁铭徐亮
关键词:自动监测蓝藻太湖
苏州市黑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2012年1—12月,对苏州市区黑碳气溶胶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区黑碳平均质量浓度为3.3μg/m3,且季节变化明显,即夏季的平均浓度最低,秋末、冬初、春末时段黑碳浓度易出现高值,其分布规律与春季秸秆焚烧、秋冬季逆温雾霾时期相吻合;与周围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排放有关。日变化有明显的峰值、谷值,一般在每日的6:00—9:00、18:00—20:00出现高值,低值则出现在午后12:00—15:00;与国外城市相比,苏州黑碳浓度偏高,但与国内城市(北京、天津、沈阳、本溪)相比,则浓度相对较低。
丁铭邹强葛顺陈玉柱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
近地表气象风速对固定点位环境空气PM_(2.5)污染贡献影响研究
2022年
根据2019—2021年江苏省13个市的近地面风速、风向及细颗粒物(PM_(2.5))的小时监测结果,计算不同风速区间频度及PM_(2.5)污染贡献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区间频度及PM_(2.5)污染贡献占比对监测点位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固定点位周边半径7 km内,绝对影响风速频度为78.9%,PM_(2.5)贡献占比为82.4%;半径3 km内,直接影响风速频度为70.4%,PM_(2.5)贡献占比为80.6%。从区域变化来看,0~3 m/s风速区间内,各市风速频度贡献为59.4%~92.0%,平均值为78.9%。以南京、连云港某大气自动站为例,站点的PM_(2.5)贡献占比、影响风速频度与站点半径呈反比例关系。
丁铭郁建桥钟声
关键词:细颗粒物污染贡献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