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振杰

作品数:2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血管
  • 5篇影像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细胞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上皮
  • 4篇上皮样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细胞
  • 3篇血管内皮细胞...
  • 3篇上皮样血管内...
  • 3篇平滑肌
  • 3篇平滑肌瘤
  • 3篇细胞瘤

机构

  • 22篇烟台市烟台山...
  • 4篇烟台毓璜顶医...
  • 3篇漳州市中医院
  • 2篇烟台市疾病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烟台市毓璜顶...

作者

  • 24篇丛振杰
  • 14篇董成功
  • 8篇张蔚
  • 3篇迟作强
  • 3篇林志军
  • 2篇张光辉
  • 2篇张国伟
  • 2篇李莉
  • 1篇于国平
  • 1篇于敏
  • 1篇郑玉堂
  • 1篇贺书杰
  • 1篇刘奉立
  • 1篇董建军
  • 1篇任珺
  • 1篇祁延芳
  • 1篇于本霞
  • 1篇徐永忠
  • 1篇盛辉
  • 1篇肖大伟

传媒

  • 6篇中华解剖与临...
  • 4篇中华转移性肿...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非特异性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肝脏嗜酸性肉芽肿是由长期炎症引起肉芽肿形成继而发生。本文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收治的2例肝脏非特异性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超声检查发现低回声肝脏包块,彩色多普勒检查无血流信号。CT检查示略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示延迟期不均匀强化,病灶呈网格状改变。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T1WI 扫描示病灶呈不规则略高信号,边缘欠清晰,其内见一斑片状低信号;T2WI扫描呈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DWI扫描呈明显高信号。熟悉肝脏非特异性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正确诊断。
丛振杰贺书杰董成功祁延芳
关键词:肝脏疾病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诊断
伴肺浸润性腺癌成分的隐匿性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回顾性分析2例伴肺浸润性腺癌成分的隐匿性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显示肿瘤在临床及影像学上主要为肺癌表现,组织学上主要由分界清楚的两种成分组成,分别为微小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10%)和肺浸润性腺癌(约占90%)。伴肺浸润性腺癌成分的隐匿性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罕见,由于其病灶微小、隐匿,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极易漏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陶园张蔚董成功丛振杰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隐匿性转移病理形态学临床病理资料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的影像学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例(其中烟台市烟台山医院3例、漳州市中医院2例、章丘市中医院 1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数目、形态、大小、部位、密度或信号、强化程度及方式等特征。采用门诊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病灶变化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结果:6例患者中1例为单发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6例患者共检出125枚病灶,其中1例检出75枚。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融合病灶最大径为0.5~3.5 cm。病变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和肝被膜下多见。6例患者病灶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边界较清晰。4例患者病灶MRI检查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2例患者病灶呈肝脏“包膜回缩征”。6例患者行CT检查动态增强扫描,4例行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1例呈环状强化,5例基本均匀强化;所有病灶表现为延迟强化。3例患者部分病灶内可见静脉血管进入或通过病灶,血管腔正常或变窄。1例呈“棒棒糖征”。6例患者中,5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转移癌,1例考虑肝胆管细胞癌。6例患者行肝脏肿瘤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肝脏EHE。2例肝脏EHE患者确诊后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其中1例初诊后2年行CT检查示肝脏呈“包膜回缩征”,初诊后4年行MRI检查示继发性肝硬化,另1例初诊后6年半复查CT示肝硬化。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4年复查CT示肝左叶肿瘤复发,随访1年半年肿瘤无明显增大,后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随访半年无异常。另3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分别随访1、4、5年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肝内单发或多发结节,CT和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是肝脏EHE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丛振杰王彬林俊东董成功张光辉
关键词:肝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磁共振成像
十二指肠畸胎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畸胎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肿瘤罕见发病部位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例十二指肠实性成熟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中以"十二指肠/duodenal"和"畸胎瘤/teratoma"为关键词,检索2020年12月之前有关十二指肠畸胎瘤的文献,共检出英文文献报道3篇3例和中文文献报道2篇2例;结合本文报道的1例,总结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结果本例为40岁男性,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影像学表现为十二指肠降段不规则混杂密度影,内见不规则钙化样高密度影及脂肪密度影;临床诊断十二指肠降部占位,行十二指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实性成熟性畸胎瘤,恢复良好。结合文献报道的5例,共计6例十二指肠畸胎瘤,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7 d~40岁。临床均表现为肠梗阻或肠梗阻症状,其中2例伴有贫血、2例有腹部包块。发病部位均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影像学检查:5例行CT和/或B超检查,均提示肿瘤或占位,显示囊性肿瘤1例、囊实性肿块1例、实性肿瘤3例,其中2例伴有特征性脂肪组织及钙化;另1例行X线检查,显示"腹部空气液位"特征性X线表现。6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最大径为3~12 cm;术中4例发现肿瘤与十二指肠肠壁间有管道通连。术后病理诊断十二指肠成熟性畸胎瘤5例、恶性畸胎瘤1例,均为原发。5例成熟性畸胎瘤中的4例预后良好、随访无复发,另1例未报告;1例恶性畸胎术后半年、化疗后3个月复发转移。结论十二指肠畸胎瘤罕见,多见于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多数为成熟性畸胎瘤,外科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少数为恶性畸胎瘤,术后易复发、转移。临床多表现为肠梗阻,病灶内出现脂肪和钙化征象是其最具�
董成功张蔚郭为伟任珺丛振杰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骨转移性伴破骨样巨细胞反应的梭形细胞肺癌1例并结合文献分析
2023年
目的对骨转移性伴破骨样巨细胞反应的梭形细胞肺癌进行诊断分析,旨在提高临床病理医师对该病特殊形态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我院收治的1例骨转移性伴破骨样巨细胞反应的梭形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经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观察进行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骨转移性肺癌与肺原发腺癌组织像不同,光学显微镜下呈现骨转移性肺癌中伴破骨样巨细胞反应的梭形细胞癌形态,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和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最终确诊为肺腺癌骨转移。结论骨转移性肺癌临床较常见,但转移性癌出现伴破骨样巨细胞反应的梭形细胞肺癌临床非常少见。临床病理诊断容易误诊为富巨细胞肉瘤,确诊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董成功张蔚刘志峰李喜静卢宁丛振杰
关键词:肺癌
消化道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误诊3例分析
2024年
本组3例消化道支气管源性囊肿分别位于食管、胃底及十二指肠,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7~58岁。临床上发生于食管的1例表现为烧心不适、偶有阵发性隐痛,发生于胃肠道的2例无特殊表现,均在查体中发现。术前2例误诊为黏膜下平滑肌瘤,1例误诊为左肾上腺肿瘤。3例均行手术治疗,病变最大径0.3~5.5 cm。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转移。
董成功刘志峰李喜静张蔚丛振杰
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平滑肌瘤临床误诊胃底黏膜下消化道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脐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脐尿管结石诊断中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本组19例脐尿管结石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图像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8例经手术证实,11例经膀胱镜确诊.男性12例,女性7例.19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u,MPR),其中9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9例患者中,多发结石13例,单发6例.结石部位均在膀胱与脐尿管交界区或脐尿管近膀胱段.结石呈圆形或长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整,密度均匀,CT值均在400 HU以上,结石直径0.5 ~2.7 cm.7例伴有结石周围膀胱壁的局限性增厚,均行增强扫描,增厚的膀胱壁5例呈轻度均匀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19例均行多平面重组,16例可清楚显示结石位于脐尿管内,3例结石悬挂于膀胱前壁,横断面一般可以做出明确诊断,但以矢状面或斜矢状面显示的更为直观.结论 脐尿管结石多在脐尿管憩室的原发病理基础上发生,其发生部位及CT表现比较典型,多层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张华伟丛振杰张玉梅
关键词:脐尿管结石多平面重组
肺内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肺内淋巴结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8~69(55.6±10.03)岁。15例患者均行肺低剂量CT平扫及肺结节高分辨CT扫描,其中3例同时行增强检查。观察肺内淋巴结的位置、数目、大小、影像学特点及伴随病变。结果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共发现19枚肺内淋巴结,直径4~10(5.53±1.50)mm。14枚肺内淋巴结位于右肺,其中右上叶1枚,中叶5枚,下叶8枚;5枚肺内淋巴结位于左肺,均在下叶。15枚肺内淋巴结发生在肺外带或叶间胸膜附近,病灶距离相邻胸膜的垂直距离3~16mm,平均9mm;4枚紧贴胸膜下。17枚边界清晰、锐利,2枚部分边缘毛糙。17枚密度均匀,2枚密度不均,但未见钙化或囊变。轴位图像上11枚肺内淋巴结呈类圆形,2枚呈三角形,6枚呈不规则形。12枚肺内淋巴结在轴位或冠矢状面重建图像上可见一条或多条均匀致密线状影与病灶相连。3例3枚淋巴结CT增强扫描,2枚无明显强化,1枚表现为渐进性强化。4例同时伴发同侧原发肺癌。结论肺内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这些表现特点,多数可在术前做出明确诊断。
丛振杰王彬董成功王龙江徐永忠张国伟姜茂竹迟作强张光辉
关键词:肺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匿性肝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肝细胞癌发生肝外转移很常见,甚至不少病例以肝外转移为首发症状而就诊,但肝内原发癌灶往往同时存在,且影像学表现典型,容易被检出和诊断。而肝癌肝外转移却没有明确原发癌灶的病例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胸椎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肝细胞癌病例,临床罕见。影像学检查在患者胸椎转移灶术后5个月发现肝内新发小肝癌,并详细记录了原发肝癌病灶从无到有及逐渐增大的进展过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综合治疗11个月发生双肺转移,25个月后因双肺转移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笔者汇报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于敏于建新丛振杰董成功
关键词:骨转移肝癌迟发
肝后胆囊的 CT、MRI 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肝后胆囊 CT、MRI 的影像特点,探讨其伴发病变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002年1月—2015年6月经CT、MRI 检查发现的25例肝后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42~79岁。25例均行 CT 平扫,其中19例同时行增强扫描,9例行 MR 胰胆管造影检查。结合文献,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25例胆囊均位于肝右叶后方、肝肾之间。 8例肝脏各叶段比例基本正常,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右叶发育不全,同时伴左叶增大14例、尾叶增大 5例。11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肝门静脉左支增粗、延长,同时伴肝门静脉右支细、短。25例中,2例无肝胆系统伴发病变;23例见肝右叶胆管结石,其中6例见肝左叶胆管结石,10例见胆总管结石,4例伴发肝右叶胆管细胞癌,12例伴发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感染,2例伴肝脓肿形成。25例中 9例行 MRCP 检查,8例显示胆囊管低位汇合。结论肝后胆囊常伴发肝胆系统结石、炎症及肿瘤,胆囊管低位汇合可能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丛振杰盛辉肖大伟林志军迟作强殷庆凤
关键词:胆道疾病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