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曙梅
-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强制水退背景下湖盆古水深变化特征探讨:以涠西南凹陷西部渐新世早期湖盆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强制水退在地质历史时期普遍存在,但由于物源供应不匹配,地质记录较少,研究案例更少。以南海西北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渐新世早期涠四段湖盆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反射结构法开展了湖盆古水深恢复研究,明确了强制水退背景下古水深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三角洲前积结构法研究古水深的恢复方法。研究表明,渐新世早期涠四段沉积时,涠西南凹陷物源充足,周缘发育大型下切河谷,凹陷内发育大型斜交前积反射结构,具有典型的强制水退特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强制水退体系域。通过对典型前积剖面的精细解剖,识别出了强制水退体系域中的6个典型前积反射层。结合地震、钻井与砂泥岩压实系数,恢复出湖盆古水深介于111.2~286.5 m,平均为218.5 m。自湖盆边缘向中心方向,前积层的高度和倾角呈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减小特征,表明湖盆古水深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其中水深方面早期在230 m左右,至中晚期逐步加深至280 m左右,末期快速下降至110 m,相较最大水深变化幅度达61.5%;前积层倾角早期在10°左右,至中期达14.5°后逐步下降,末期快速变化至2.9°,倾角变化幅度达79.8%。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认为涠四段沉积时经历的地质时期小于2 Ma,古水深与前积层倾角在不到2 Ma内快速剧烈变化,与强制水退特征基本一致,印证了地震反射结构的响应特征。从理论模型和恢复参数优化方面探讨了利用三角洲前积结构进行古水深恢复的可行性与未来研究方向。上述研究成果为丰富和完善强制水退背景下湖盆古水深变化特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参考。
- 邹敏孙莉王鹏严曙梅何维领赵刚卢志远
- 关键词:古水深湖盆
- B气田凝灰质砂岩潜力分析
- 2016年
- 针对西湖凹陷B气田开发过程中发现的一套含气凝灰质砂岩进行研究。根据现有资料,重点利用钻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及测试数据,运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采用点一线一面一体的研究思路,对B气田凝灰质砂岩成因进行研究,分析其成藏模式,评价其勘探开发潜力,为B气田后续开发及挖潜提供依据。
- 严曙梅刘梦颖孙莉朱睿哲
- 关键词:西湖凹陷勘探开发
- 基于组合模型的产量动态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产量递减预测模型是油气藏工程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鉴于目前常用的Aprs、GM(1,1)等模型预测条件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的组合模型。首先对原始产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将其分解成趋势性跟随机性两部分,用更加适合于递减数据预测的GOM(1,1)模型进行趋势性部分数据预测,而后引入RBF网络对GOM(1,1)模型残差进行修正,最后得到组合模型预测结果。经实例验证,对于呈递减趋势的产量数据,该组合模型的精度与传统单一方法相比有明显提高,适合于工程研究应用。
- 童凯军单钰铭杨露严曙梅王安
- 关键词:RBF网络
- 西湖凹陷平湖地区有利储层预测
- 2024年
- 西湖凹陷平湖地区平湖组油气丰度高,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储层变化快,煤层发育形成多种岩性组合类型,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储层和煤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导致含气储层的判识和预测难度增加,目前对该地区储层展布规律认识不清。该文以工区储层地质特征为指导,分析砂、泥、煤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结合煤层及砂体的正演模拟分析,优选识别砂体的敏感弹性参数,应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去除煤层干扰,预测砂体展布特征,成功地预测平湖地区平湖组砂体有利发育区,为平湖地区下一步的开发部署提供依据。
- 周子群王健伟严曙梅郑欣刘舒于凯迪郝伟航
- 关键词:西湖凹陷正演模拟储层预测
- 油气井地震标定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 提供一种油气井地震标定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属于勘探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标定井的井资料,确定待标定井的反射系数序列;将反射系数序列与地震子波褶积,得到合成记录道;所述地震子波从所述待标定井的井旁地震数...
- 周子群严曙梅孙莉郑欣于凯迪郝伟航
- 砂砾岩扇体成藏过程的定量化分析——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为例被引量:5
- 2010年
- 在"相—势"耦合控藏理论的基础上,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为研究对象进行成藏过程定量化分析。在砂砾岩扇体油气成藏期物性恢复和古压力估算的基础上,选取含油饱和度作为定量化分析成藏过程充满度的表征参数,建立了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和毛细管压力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了3个成藏期的含油饱和度。结合胜坨油田的沉积和构造背景,分析了砂砾岩扇体的扇根封堵差异。3个成藏期的油气充满度都逐渐增加,其中第3期的含油饱和度高达63.54%。油气充注主要发生在第3期,流体能量充足是成藏的关键。分析得出扇根封堵的孔隙度为6.36%~11.67%,实现了"相—势"耦合控藏的定量化表征。
- 闫长辉王安严曙梅刘惠民王永诗
- 关键词:含油饱和度砂砾岩扇体东营凹陷
- 相位转换技术在岩性解释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研究区为海上区块,目的层岩性圈闭发育,但井网稀疏,测井资料匮乏,进行储层预测严重依赖地震资料,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是岩性识别的保障,因此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岩性解释精度,该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Landmark软件,采用了一种合理简捷适用于岩性解释尤其是薄储层解释的技术方法,采用零相位子波提取、相位校正、道积分及90°相位转换等技术手段,最终使地震数据更接近实际地层的反射系数特征。优化后的数据证明更益于地震解释和薄储层预测工作,预测结果最终通过钻井得到了验证。
- 周晶朱睿哲吕鹏严曙梅
- 榆林气田南区山2段储层随机建模及含气性分析
- 储层作为储集油气的场所和油气藏开发的对象,历来为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者所关注,而储层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是气藏描述的最终结果,也是快速高效开发气藏的基础。榆林南气田山2段气藏是气田的主要目的层之一,榆林南山2段气藏属于致密低...
- 严曙梅
- 关键词:榆林气田储集层
- 文献传递
- 基于分频RGB融合技术的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H5b小层是东海盆地西湖凹陷黄岩构造渐新统花港组目前的主力产气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由于单一河道间的复杂叠置关系,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和砂体动用情况复杂,当前对砂体间连通性的认识不足,亟需对H5b小层进行储层构型精细表征。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往往多解性强,因而通过分频优选与RGB融合、储层构型模式指导、动态响应特征约束等手段,对研究区4、5级构型单元进行了精细表征。结果表明:①在海上稀井网条件下,分频RGB融合技术相比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而言,混色显示的颜色差异与亮度变化使河道砂体边界和砂体厚度分布更加连续清晰,对构型单元的识别精度有显著提升,通过井震结合、水平井信息和平剖互动,佐证了其对于构型边界位置的识别精度达到了30 m以内。②将H5b小层分频优选出的23、35、60 Hz 3个单频数据体进行RGB融合,在该分频组所对应RGB颜色响应的有效砂厚区间内,响应砂厚与测井解释砂厚相关性高,R=0.7999。③利用分频RGB融合技术在相沉积模式和构型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动态资料,在研究区内划分出5条5级复合河道构型边界,复合河道构型单元宽1000~3000 m,厚15~80 m;4级单一河道构型单元宽150~800 m,定性表征独立型和叠加型4级单一河道构型边界为不连通性边界,切叠型4级单一河道构型边界为半连通性边界。通过分频RGB融合技术精细刻画了研究区4级和5级构型边界,分析了不同构型边界的连通性特征,为该类气藏的剩余气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借鉴及技术支撑。
- 杨民鑫赵晓明梁岳立阴国峰王健伟王健伟胡成军严曙梅严曙梅
- 关键词:储层构型西湖凹陷
- 东海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始新统平湖组中段沉积特征
- 2025年
-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高精度三维地震等资料,利用古地貌恢复、地震相识别、数学逐步回归模型融合属性等方法,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中段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可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古地貌呈北西—南东向阶梯式加深格局,沉积物源来自西北部的海礁凸起;②研究区平湖组中段位于三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有障壁滨海沉积体系,可细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及潮坪4个亚相;③研究区砂体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3个微相中,平湖组中段主要发育P8,P7,P6共3个砂层组,对应于平湖组中段高位体系域内的3个四级旋回,从最大海泛面开始发育P8砂层组,高位体系域中期发育P7砂层组,高位体系域末期发育P6砂层组。
- 陈生华王健伟刘舒严曙梅韩建辉傅恒谢才铸孙莉
- 关键词: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平湖组始新统西湖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