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从丛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哈姆莱特
  • 4篇戏剧
  • 3篇莎士比亚
  • 3篇文化
  • 3篇《哈姆莱特》
  • 2篇艺术
  • 2篇英语
  • 2篇人文主义者
  • 2篇主义
  • 2篇教学
  • 1篇学术论文集
  • 1篇扬弃
  • 1篇艺术创作
  • 1篇艺术发展
  • 1篇艺术作品
  • 1篇译本
  • 1篇英语系
  • 1篇语系
  • 1篇语言比较
  • 1篇语言比较研究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0篇从丛
  • 1篇许诗焱

传媒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艺术百家
  • 1篇中国莎士比亚...
  • 1篇文化产业研究
  • 1篇中国莎士比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莎士比亚与奥尼尔戏剧语言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从戏剧人物语言和剧本舞台提示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和奥尼尔的戏剧语言艺术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位处于不同时代、运用极为不同的舞台技巧的剧作家如何殊途同归,以各具特色的戏剧语言以及相应的舞台艺术手法外化出伟大作品的共同底蕴和各自的独特魅力。
从丛许诗焱
关键词:莎士比亚奥尼尔戏剧悲剧精神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正> 2000年初,我国教育部在新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基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第一次明确指定了中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其中,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以下简称《哈》剧,评论《哈》剧文章简称为《哈》评),是西方...
从丛
文献传递
扬弃“哈姆莱特主义”——评孟宪强《三色堇:〈哈姆莱特〉解读》
2009年
在中国莎士比亚接受史上,作为“经典中的经典”的悲剧巨制《哈姆莱特》,一直居于首要的、核心的位置。自1922年田汉的第一个中文译本问世以来,与莎翁这部扛鼎之作的对话,几乎贯穿予我国现当代戏剧文学与戏剧艺术发展全程,
从丛
关键词:哈姆莱特主义扬弃中文译本艺术发展
莎士比亚的中国百年——南京大学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
作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符号”,莎士比亚戏剧历经400余年,其影响日益深远。2014年、2016年分别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逝世400周年,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地已经和即将举办许多隆重的纪念活动。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史,也是中国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接受史。这个接受史既有与世界各国一样接受人类文学艺术瑰宝的共通性,也有基于我国特定文化背景与历史情境的特殊性,是研究中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及其作用与影响的一个非常重的个案。
从丛
关键词:莎士比亚
美国高校外语教学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的启示被引量:11
2008年
从美国政府注重语言战略和加强高校外语教学的历史看,1957年苏联卫星成功发射引发美国《国防教育法》出台,开创美国高校外语教学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之先河。21世纪之初的"9.11事件"引发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出台,使美国高校外语教学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进入新阶段。这些都为我国进一步改进与健全外语教学体系以及汉语在"开放"和"安全"之间寻求平衡提供了启发与警示。
从丛李联明
关键词:外语教学
戏剧市场与观众培育——从加拿大戏剧繁荣现象谈起
2006年
本文通过中国和加拿大戏剧业和戏剧市场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强调观众群体的培育对于戏剧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论文指出加拿大政府和社会把培育"能够理解和欣赏戏剧的观众"作为"培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戏剧业的市场化过程中应该在"合理定价策略"、"强化网络宣传"等环节借鉴加拿大的成功经验,大力加强观众群体的培育。
从丛
关键词:文化戏剧市场
博士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8
2004年
南京大学博士生英语教学改革以面向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博士生使用英语从事实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为基本宗旨,以国际学术交流实用文体教学为重心,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之英语表达”,建设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实行开放式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丛
关键词:博士生英语教学改革开放式教学文化素养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被引量:23
2001年
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的主人公“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是前苏联和我国莎学界长期流行的传统观点 ,近年来虽有某些学者 (包括本文作者 )挑战 ,在我国学界仍居主导地位。在进一步澄清“人文主义”概念的基础上 ,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把握莎剧本原语境 ,可以清晰地表明 :哈姆莱特既非文艺复兴时期狭义人文主义者 ,亦非广义人文主义者或“蒙田式”人文主义者 ,因而传统观点应予彻底否定。
从丛
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形象
《哈姆莱特》中国接受史研究的路径整合及其当下价值——一个复调的接受史研究论纲被引量:3
2014年
莎翁悲剧巨制《哈姆莱特》是在世界上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文学艺术经典之一,自清末民初时期该剧传入我国以来,在我国文学艺术与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与广泛影响。作为西方文艺复兴转型时期的一部人文主义名作,该剧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的历史,既有与世界各国一样接受人类文学艺术瑰宝的共通性,也有基于我国特定文化背景与历史情境的特殊性,是研究中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个案。然而时至今日,国内学界虽然在"翻译史"、"批评史"、"演出史"、"教学史"的分立研究上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成果,但路径互动与整合的系统性研究尚比较初步。本文尝试研讨如何改变分立研究的传统模式,对《哈姆莱特》中国接受史研究的路径整合提出基本构想,并研讨其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独特价值。
从丛
关键词:戏剧艺术《哈姆莱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