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祥俊

作品数:49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理学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建筑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4篇文化科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应力
  • 6篇散斑
  • 6篇数字图像相关
  • 5篇电子散斑干涉
  • 5篇应力强度
  • 5篇应力强度因子
  • 5篇散斑干涉
  • 5篇混凝土
  • 3篇数字散斑
  • 3篇数字散斑相关...
  • 3篇切口
  • 3篇铸铁
  • 3篇相移
  • 3篇课程
  • 3篇混凝土梁
  • 3篇教学
  • 3篇TMS320...
  • 3篇变质量
  • 2篇多孔
  • 2篇多孔材料

机构

  • 43篇山东理工大学
  • 9篇东南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青岛理工大学
  • 2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江苏建筑职业...
  • 1篇常州大学
  • 1篇山东交通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徐州建筑职业...
  • 1篇山东大展纳米...

作者

  • 48篇代祥俊
  • 16篇蒲琪
  • 12篇王利民
  • 10篇张东焕
  • 8篇云海
  • 7篇孙明远
  • 7篇杨福俊
  • 7篇贺光宗
  • 6篇何小元
  • 6篇刘灿昌
  • 6篇华珍
  • 6篇戴美玲
  • 6篇卢俊杰
  • 5篇王延遐
  • 5篇张怀清
  • 5篇马驰骋
  • 4篇杨保亮
  • 4篇戈晓霞
  • 3篇孙启林
  • 3篇郭宗和

传媒

  • 7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实验力学
  • 2篇机械强度
  • 2篇光学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庆祝中国力学...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光学技术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压电与声光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徐州建筑职业...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5
  • 1篇200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散斑和全息光弹法相结合测量透明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KI
全息光弹性中等和线是获得断裂力学中应力强度因子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但用传统的全息光弹性方法获取等和线需暗房,要经过显影定影及再现,而且不能直接数字化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种将全息光弹性与相移电子散斑干涉(Elect...
代祥俊陆鹏张熹蒲琪
关键词:电子散斑干涉相移测量应力强度因子
文献传递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力学课程案例式教学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开设的力学课程为背景,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精选工程案例,结合力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合理地运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小组协作探究等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经历力学建模、力学计算、讲解答辩等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典型工程案例中的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王延遐马驰骋刘露代祥俊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工程实践能力
电子散斑和全息光弹法相结合测量透明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K1被引量:3
2005年
全息光弹性中等和线是获得断裂力学中应力强度因子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但用传统的全息光弹性方法获取等和线需暗房,要经过显影定影及再现,而且不能直接数字化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种将全息光弹性与相移电子散斑干涉(Electr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简称ESPI)有机结合的方法,不但克服传统全息光弹性的不足,而且使全息光弹性实现了数字化。文中将这一方法成功应用于有预制裂纹的三点弯曲试件上,定量求得其应力强度因子(Stress Intensity Factor,简称SIF)K1,而且实验值和理论值具有相一致的结果。
代祥俊陆鹏张熹蒲琪
关键词:ESPI相移应力强度因子
CFRP板与混凝土梁的材料性能
本文通过对CFRP及其加固材料进行前期预制及加载试验,对其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研究。1)通过对FRP布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的研究,得出涂胶的纤维布(如图1所示)的拉伸强度大于未涂胶的纤维布(如图2所示),说明环氧树脂不但对纤维...
卢俊杰王利民代祥俊贺光宗刘灿昌张东焕孙明远
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前,关于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还不系统。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水性浆料作为增强相,通过试验研究了该材料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及安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比研究了直接添加和超声处理两种方式制备的复合材料试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WCNTs水性浆料的加入可使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呈近似线性增加,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均延长。MWCNTs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超声处理制得的试件28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25. 5%和10. 3%,直接添加的分别提高了19. 8%和7. 2%,表明超声处理的MWCNTs可更充分地发挥其增强作用。
汤双双陈正发李岩刘桂凤代祥俊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物理性能抗折强度抗压强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力学”的建设
2023年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思政教育松懈、教学资源不足、授课方式单一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单调等“痛点”问题。山东理工大学力学教学团队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力学”课程的建设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围绕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两个方面开展深入探索。深度挖掘力学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和改革,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系统整合教学内容及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大胆实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课外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建立健全教学与考核相融合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程的挑战度。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获得了学生高度认可;实验班学生的课程成绩及学习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平行班,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王延遐杨雯代祥俊马驰骋张东焕刘露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创新
基础力学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实践探索
2023年
虚拟教研室是在“智慧+”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智慧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及课堂教学实践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文章介绍山东理工大学基于力学教研室而建设的基础力学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经历,以及该虚拟教研室在平台、资源、团队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及组织实施措施,并进一步分析虚拟教研室在基础力学课程建设及教师、教学团队发展中的作用。
王延遐代祥俊沈玉凤云海
关键词:基础力学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建设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透明材料厚度测量被引量:2
2010年
提出了一种测定透明材料厚度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透明材料对光的折射特点,利用光斑点面内位移与材料厚度的变化关系,将厚度的测量转化为对面内位移的测量。将此方法与数字图像相关法相结合,实现了单摄像机对厚度的测定。对轴向拉伸状态下的有机玻璃板的厚度变化进行了测定,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两者符合较好,证明了该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代祥俊云海蒲琪
关键词:厚度数字图像相关
蜂窝夹芯板多次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剩余强度被引量:12
2019年
蜂窝夹芯板因其较好的吸能效果得到广泛应用。蜂窝夹芯板在服役期间常会受到多次冲击,受损蜂窝夹芯板的剩余强度为其能否继续服役提供有效的参考。为研究蜂窝夹芯板多次低速冲击及冲击后蜂窝夹芯板的剩余强度,对蜂窝夹芯板同一位置进行不同能量、不同频次冲击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相同冲击总能量下,单次高能量冲击比多次低能量冲击所产生的损伤大。采用ABAQUS软件对冲击实验进行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的接触力最大值与实验的接触力最大值较为接近。对含损伤的蜂窝夹芯板进行了压缩剩余强度实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同时对蜂窝板两侧凹坑附近的应变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单次高能量冲击的剩余强度比多次低能量冲击的剩余强度低,在压缩过程中,凹坑处应变变化较明显,远离凹坑处的应变变化较小。
俎政原天宇汤双双代祥俊
关键词:蜂窝夹芯板数字图像相关
基于TMS320F2812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控系统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实现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控系统的数字化,在研究用于工业控制的高性能DSP芯片TMS320F2812的基础上,简介了基于此芯片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从软硬件两方面阐述了试验机测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交流伺服控制的设计,并给出了其程序设计的流程图。实际应用证明:系统方案设计合理、控制灵活、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且其采集精度和控制精度、控制速度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蒲琪杨保亮代祥俊
关键词:DSPTMS320F2812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控系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