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游牧经验: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路径与机制探索
- 2023年
- 中国的游牧文明以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形态最具典型性,同时,阿拉伯的游牧文明以贝都因人的沙漠文化形态最具代表性。二者在历史交往中既表现出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质,又呈现出流动性、开放性、适应性的文化共性。立足当前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背景,以游牧文明作为打造和培育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支点,基于文明多样性与差异性、平等性与共同性的主张,求同存异,有效构建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机制:(一)将游牧文明作为中阿文明交流与互鉴的重要支点,形成以“文化个性为前提,文化共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新模式;(二)夯实中阿游牧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内驱力,生成以“文化宽度广、文化深度厚”的文明体新特征;(三)突破中阿游牧文明发展的现实困境,酿成以“同发展、共进退”的文明交流互鉴新方向。
- 任敏
- 关键词:草原游牧文化
- 埃及海外科普特人对母国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科普特人是埃及最大的少数族群,也是中东最大的基督教群体。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纳赛尔国有化经济政策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影响下,科普特人开始向西方移民,并在埃及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科普特离散社区。迄今为止,埃及海外科普特人呈现出亟待关注的群体性特征:从人口构成来看,主要以文化知识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的男性中产阶层为主;从离散目的地来看,大部分海外科普特人主要寄居在北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国家,另有少部分在阿拉伯海湾国家和中国等地工作、生活;从离散方式来看,海外科普特人所到之处纷纷建立了科普特教会以维系身份认同和跨国联系;从离散类型来看,科普特人在国际迁徙中形成了文化政治型和经济交往型的离散群体。海外科普特人虽身居异国他乡,但对母国埃及各领域事务的关注、参与和影响从未停止,他们一方面通过侨汇、投资、慈善捐赠和旅游与埃及建立经济联系,另一方面通过政治游说参与埃及的政治活动。与此同时,海外科普特人通过社团组织向埃及社会输送新的思想观念,进而推动母国埃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交流与更迭。
- 任敏
- 关键词:科普特人母国
- 中国对海湾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分析
- <正>近年来中国与海湾六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已经从1989年的10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964.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海湾六国的出口额达360.5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3%。而2010年海湾六国从中国的进口占...
- 杨韶艳任敏
- 文献传递
- 中国对海湾六国出口制成品技术结构分析
- 随着中国与海湾六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加深,中国对海湾六国的制成品出口额也逐年增加,但是中国出口的制成品多被认为是低技术产品。那么,中国出口到海湾六国市场上的制成品与欧美、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相比技术水平如何?产品档次如何?是否具...
- 任敏
- 关键词:海湾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附加值经贸关系发展
- 高校阿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以《阿拉伯国家概况》课程为例
- 2022年
- 本文以高校阿拉伯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为起点,对当前国内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实践进行探讨,以《阿拉伯国家概况》课程为例,主要探讨阿拉伯语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优势。寻求在语言类专业基础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规定指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思政课程”的研究和“专业+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实践实践越来越受到各教育部门和众学者们重视。
- 马成文杨振凤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