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但德忠

作品数:179 被引量:1,536H指数:2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9篇理学
  • 10篇医药卫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电气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环境监测
  • 16篇污染
  • 13篇水质
  • 13篇极谱
  • 12篇电极
  • 12篇色谱
  • 12篇萃取
  • 12篇离子
  • 12篇流动注射
  • 11篇水质监测
  • 10篇相色谱
  • 10篇环境样
  • 10篇环境样品
  • 9篇需氧量
  • 9篇选择电极
  • 9篇氧量
  • 9篇荧光
  • 9篇流动注射分析
  • 8篇单扫描
  • 7篇土壤

机构

  • 135篇四川大学
  • 21篇成都地质学院
  • 18篇四川省环境监...
  • 14篇四川联合大学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中国测试技术...
  • 6篇绵阳师范学院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四川省地方病...
  • 4篇四川分析测试...
  • 2篇成都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安徽省霍山县...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四川轻化工学...

作者

  • 178篇但德忠
  • 15篇王彬
  • 14篇冷庚
  • 11篇谢晴
  • 10篇杨嘉伟
  • 10篇李燕群
  • 8篇袁东
  • 8篇马天
  • 8篇蒋雯菁
  • 8篇关胜
  • 8篇何俊
  • 8篇方正
  • 7篇杨秋红
  • 7篇姚玉玲
  • 7篇宋倩
  • 7篇焦宝玉
  • 7篇杨坪
  • 6篇王玉杰
  • 6篇郝电
  • 6篇谢振伟

传媒

  • 22篇四川环境
  • 12篇分析试验室
  • 11篇矿物岩石
  • 10篇分析化学
  • 9篇中国测试技术
  • 8篇现代科学仪器
  • 5篇理化检验(化...
  • 5篇化学研究与应...
  • 4篇化学通报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黄金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环境科学与管...
  • 3篇中国测试
  • 3篇第六次全国环...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岩矿测试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 5篇2013
  • 16篇2012
  • 19篇2011
  • 18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4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11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铁氰化钾为电子受体的MSBR-MFC集成系统响应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将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极区改造成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MSBR),从产能和净化的双重角度构建了MSBR-MFC集成系统,以铁氰化钾作电子受体、碳毡作生物阴极和固定填料,采取"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MSBR-MFC系统的产电能力及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在厌氧段投加铁氰化钾后,电能输出将大幅提高,最适投加量为30 mmol.L-1;该条件下好氧段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893.1 mW.m-3,输出峰电压为570.4 mV,电池内阻约300Ω,1个HRT(8 h)内累积产电量13.6 C;阴极区COD、氨氮、TP去除率分别为90.5%、99%和96.2%,阴阳两极室累积有机物去除容积负荷约2.125 kg.m-.3d-1,比传统双室MFC提高了约80.8%。
谢晴冷庚王彬杨嘉伟但德忠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铁氰化钾电子受体
紫外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化学需氧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6年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COD是一种不用化学试剂、对样品无须加热消解、快速、简洁、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技术。本文对此技术的原理、相关概念、特点、进展、技术难点及应用前景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周娜罗彬廖激但德忠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紫外吸收光谱法水质监测
微波溶样技术被引量:32
1989年
微波溶样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有前途的分析技术。它是Koirtyohann 1975年首次引入样品制备的。1983年,Matthes提出了封闭容器微波溶样。
但德忠
金属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及不同发光菌的敏感度差异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发光菌毒性测试技术,研究了5种重金属化合物HgCl2、Pb(NO3)2、Cd(NO3)2、K2Cr2O7、NaAsO2对3种常见发光菌种——青海弧菌Q67、明亮发光杆菌502、费氏弧菌的毒性效应差异.同时,对发光抑制率和金属化合物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计算了EC50值(半数效应浓度值),并对比了不同菌种对各金属化合物的敏感度差异及特点.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Cl2>Cd(NO3)2>NaAsO2>Pb(NO3)2>K2 Cr2 O7;对明亮发光杆菌502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Cl2>NaAsO2>Pb(NO3)2>Cd(NO3)2>K2 Cr2 O7;对费氏弧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Cl2>Pb(NO3)2>Cd(NO3)2>NaAsO2>K2Cr2O7.研究结果对利用发光菌毒性测试技术测定不同废水污染时菌种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在未知污染物的情况下应选用几种菌种同时检测,这样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皇甫鑫廖翀杨坪钱蜀张丹方维凯但德忠
关键词:发光菌敏感度废水
锶的络合吸附波及其在卤水分析中的应用
锶是一个极难还原的元素,因而有关锶的极谱测定的报道极少见。本文发现在乙二胺碱性介质中(PH=11.5),Sr与溴邻苯三酚红(BPR)在-0.95V(vs.SCE)产生一清晰灵敏的示波极谱导数波,加入适量钛铁试剂(Tiro...
石承军但德忠祝宇清
文献传递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变革及特点被引量:9
2007年
从饮用水安全问题出发,介绍了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现状,剖析和比较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特点,对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指标值等方面的变革做了分析,同时与国外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实施新水质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但德忠陈维果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水质检测
环境例行定性分析或快速筛选结果的可靠性
2010年
为了能更好地改善分析结果可靠性,在定性或定量分析中都应对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与定量分析不同,定性分析中的可靠度不能用预测值的一个区间表示。介绍了定性分析或快速筛选系统中用于评估可靠度的四种方法(即列联表、贝叶斯定理、统计间隔和性能曲线)及其应用。
冷庚谢晴王彬杨嘉伟但德忠
关键词:可靠性
甲醛电化学传感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不同催化层结构与响应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是制备甲醛电化学传感器的关键所在,其中催化层的结构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响应性能.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合成了纳米金-活性炭、纳米金-碳纳米管催化剂,制备了甲醛电化学传感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并对电极进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表征.在甲醛气体浓度为0.24和0.63 mg/m3时,电极C具有较好的响应,在0.1到0.84 mg/m3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10.515x+4.4049(R2=0.9917),响应时间约80 s.分析了不同催化剂的气体扩散电极结构与甲醛响应性的关系,为研制开发性能优良的甲醛电化学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杨嘉伟方正潘义刘仁红王佳黎但德忠
关键词:纳米金活性炭碳纳米管甲醛电化学传感器
硼的直接电位法测定被引量:3
1990年
直接电位法测硼是目前测硼的最好方法,本文评述了直接电位法测硼的现状及进展,包括BF_4-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及其在各种物料分析中的应用等,引用参考文献64篇。
但德忠彭涌涛
关键词:
微波技术在环境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
2001年
微波技术作为样品预处理的新技术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对这一技术在环境样品中的消解和萃取方面的应用进行评述。
袁东但德忠
关键词:微波技术环境样品预处理消解萃取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