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司令部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方法探讨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53例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6.5个月-41岁,中位数年龄2.25岁,舌骨上区肿瘤占34%(18/53),舌骨下区占66%(35/53)。病灶长径3.3~8.2cm,平均4.4cm。77.4%(41/53例)的患者以颈部包块作为惟一症状,手术前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内出血2例次、感染而导致囊肿体积迅速增大5例次,呼吸阻塞4例次,吞咽困难2例次。手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检查,结合CT检查11例,MRI检查21例。结果肿瘤完整切除34例,占64.2%,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1例,部分切除患者于手术后9个月~5年内均有残余或复发病变持续存在,其中舌骨上区7例(7/18),舌骨下区4例(4/35)。病变复发或残留的概率在舌骨上区明显高于舌骨下区(χ2检验,P〈0.05)。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面神经下颌支瘫痪1例、Homer’s综合征1例、继发性出血1例、腮腺瘘1例、术区积液1例、伤口感染1例、舌体水肿、呼吸道阻塞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手术后病理学证实:毛细淋巴管瘤19例,囊性淋巴管瘤34例。结论颈面部淋巴管瘤的病变所在部位是手术能否成功切除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尽管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理想选择,但如果病变范围较大,邻近累及结构易于损伤,手术不应强求。
- 刘大昱管杰何海贤
- 关键词:淋巴管瘤外科手术面部
- 维生素A与维生素D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组织(GOLD)新修订的2011年全球诊疗策略上,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定义为:一种可以预防及治疗的常见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伴有肺和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加重。急性加重及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病情的严重程度。COPD的病程是一个长期且部分可逆的病理过程,这为其长期规律地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曲霞韩斗升李云萍何海贤李梅
- 关键词:维生素A维生素D慢性阻塞性肺病
-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反应性舒张程度、N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 何海贤周强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及MMP-2与其复发和恶变的关系
- 第一部分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81例临床分析 目的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是一种起源于鼻腔鼻窦粘膜上皮的良性肿瘤,占鼻部肿瘤的0.5-4%,具有...
- 何海贤
- 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MMP-2
- 文献传递
- 舌鳞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TSCC)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36例TSCC患者石蜡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Gal-1的表达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Gal-1在TSCC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定位于肿瘤及周围基质细胞胞浆;Gal-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等因素相关。结论 Gal-1在TSCC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望成为舌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张东何海贤董立新陈正岗王玉敏刘少华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结转移淋巴细胞浸润
- 成人气管异物临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处理经验与教训。方法:总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6年10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的成人气管异物资料30例。结果:异物种类多样,以假牙和植物性异物居多。1例于直达喉镜下取出;3例急症行气管切开术;4例行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切开术;其余22例行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术取出异物。结论:气管异物发生有一定规律性可循,诊询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多可确诊,根据异物性质及位置选择采取相应手术方法,一般均能治愈。
- 刘鹤张立强何海贤孙睿杰徐豪杰王学海陈成芳张海燕李学忠
-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成人
- 胃上提结肠上徙在下咽食管病变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下咽、食管肿瘤及狭窄病变切除后,采用胃上提结肠上徙进行食管重建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上提咽胃吻合52例、结肠上徙咽结肠吻合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组87例,行胃上提52例,结肠上徙35例;下咽食管腐蚀性狭窄和闭锁组31例,均行结肠上徙食管重建。结果:肿瘤组胃上提52例中保留喉功能28例;结肠上徙35例中保留喉功能18例,选择不同的食管修复方法对喉功能保留无明显影响(P>0.05)。但结肠上徙组咽瘘发生率25.8%(17/66)明显高于胃上提组9.6%(5/52)(P<0.05)。胃上提组胃液反流发生率30.8%(16/52)明显高于结肠上徙组4.5%(3/66)(P<0.05)。结论:胃上提结肠上徙食管修复术可以在彻底切除下咽、颈段食管肿瘤的同时,保留部分患者的喉功能。由于胃上提患者术后胃液反流的发生率较高,且吻合口位置较高,对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或食管肿瘤临床上仍主张采用结肠上徙修复。但由于结肠血液供应不如胃组织丰富,咽-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
- 刘大昱管杰何海贤
- 关键词:下咽肿瘤食管重建
- 咽后脓肿14例临床回顾
- 2006年
- 目的:探讨咽后脓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直接喉镜引导下经口行咽后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辅以全身抗炎治疗。结果:13例痊愈,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咽后脓肿应做到早期诊断,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及时切开引流,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何海贤李学忠张东刘鹤徐豪杰
- 关键词:咽后脓肿引流术喉镜检查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血黏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加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流变指标。不同治疗时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96,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4.34±0.20)、(1.59±0.24)m Pa·s、(44.61±2.70)%、(3.04±0.51)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41±0.26)、(1.87±0.15)m Pa·s、(48.57±4.03)%、(4.23±0.46)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84、6.925、5.714、12.12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血黏度。
- 何海贤
-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