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海龙

作品数:115 被引量:674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颈椎
  • 26篇手术
  • 21篇腰椎
  • 19篇脊髓
  • 17篇脊柱
  • 14篇椎间盘
  • 14篇疗效
  • 14篇颈椎病
  • 12篇椎体
  • 11篇关节
  • 10篇前路
  • 9篇胸椎
  • 9篇手术治疗
  • 9篇椎弓
  • 9篇椎弓根
  • 8篇椎间盘突出
  • 7篇融合术
  • 7篇螺钉
  • 6篇椎间融合
  • 6篇细胞

机构

  • 109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解放军第98...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15篇何海龙
  • 83篇叶晓健
  • 50篇袁文
  • 49篇贾连顺
  • 39篇李家顺
  • 31篇许国华
  • 17篇陈德玉
  • 16篇谭俊铭
  • 13篇谢宁
  • 12篇倪斌
  • 11篇席焱海
  • 9篇许鹏
  • 9篇余科炜
  • 8篇余将明
  • 7篇朱云荣
  • 7篇史建刚
  • 6篇史国栋
  • 6篇吴晓东
  • 6篇张桦
  • 5篇王新伟

传媒

  • 20篇脊柱外科杂志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第八届全国脊...
  • 3篇颈腰痛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白求恩军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第7届长征脊...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 15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Ⅸ型胶原基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椎间盘内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研究Ⅸ型胶原基因在椎间盘内分布,探讨其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标本14例,已知病因脊柱侧凸标本13例,采用3例突然死亡的正常青少年的6个椎间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Ⅸ型胶原基因mRNA在椎间盘内不同部位的分布,对其mRNA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Ⅸ型胶原mRNA含量在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 Ⅸ型胶原主要分布于内层纤维环、髓核及终板软骨内,以内层纤维环与软骨终板内较高。Ⅸ型胶原主要由小圆形类软骨细胞分泌,在肥大的软骨细胞内无表达。Ⅸ型胶原mRNA含量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凹侧与已知病因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已知病因组端椎两侧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Ⅸ型胶原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内分布无异常。Ⅸ型胶原mRNA含量在特发性侧凸患者顶椎椎间盘凹侧内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而已知病因的侧凸患者则无明显下降,提示Ⅸ型胶原可能与特发性侧凸发病有关。
何海龙吴志宏仉建国王以朋周严徐雅琴袁建刚邱贵兴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椎间盘内胶原基因顶椎RNA含量
碎骨导向植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碎骨导向植入器,包括:导向管(100)、活塞(200)、常闭阀门(400);导向管(100)的近端开口,导向管(100)的远端设置有常闭阀门(400);活塞(200)由导向管(100)的外部从近端开口...
陈宇吴晓东袁文刘洋陈华江王新伟何海龙
文献传递
颈椎管狭窄性疾病手术入路的思考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正>[背景]:颈椎管狭窄性疾病,如后纵韧带骨化症、多节段颈椎病采用何种手术入路为宜一直有不同的选择,对于颈脊髓前方多个节段均存在压迫者,颈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减压,但也存在不易减压彻底、颈椎前中柱重建上的问题, 如果再寻求...
叶晓健袁文贾连顺陈德玉倪斌何海龙谢宁
文献传递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的联合应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4 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 ,平均年龄 5 7岁 ,累及椎间隙数 3个 ,一期完成单个椎间盘切除和单一椎体次全切除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 ,融合率高 ,较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并发症少 ,神经功能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 ,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 ,可以兼顾减压需要和尽可能多地保留颈椎结构 。
叶晓健何海龙贾连顺袁文倪斌陈德玉
关键词:颈椎间盘切除术椎体次全切除术多节段颈椎病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及在椎间孔镜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伴钙化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开放手术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常规后正中入路手术或椎板间入路手术都需要牵拉神经根,术后患者常会产生新的神经症状。采用椎间孔镜从后外侧入路进行此类疾病的手术,术中只绕过行走神经根减压,不需过...
吴晓东叶晓健袁文陈华江王新伟何海龙陈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急性重度狗马尾束缢和鞘内注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背根神经节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设计下腰骶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央突束缢的多重狗马尾束缢模型并致马尾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分析鞘内注射可生物降解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DRG内感觉神经元损伤中的修复作用。方法成年雄性杂种犬(n=18)随机均分成Ⅰ组(假手术组)、Ⅱ组(对照组)和Ⅲ组(实验组)。Ⅱ组和Ⅲ组动物行多重马尾束缢(multiple cauda equina constrictions,MCEC)48 h后解除马尾压缢,同时Ⅲ组鞘内注射可生物降解(PLGA)的纳米微球BDNF(15 mg,内含有活性BDNF 2.5 mg)。术后1周、2周和4周分别取相应DRG行HE染色及BDNF的免疫组化分析,并行神经功能评估和半定量评分。结果MCEC 48 h后持续观察4周,相比较Ⅱ组、Ⅲ组相应DRG神经元群体内BDNF免疫反应性更强且其神经功能评估、半定量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鞘内注射持续缓慢释放的BDNF纳米粒,在治疗急性重度马尾综合征的狗模型中疗效明显。
谭俊铭史建刚史国栋刘颜玲刘晓红贾连顺叶晓健何海龙
关键词:腰骶部神经节多发性神经根病
新型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新型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单独单枚使用不附加椎弓根螺钉时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方法15个人体新鲜标本随机分为圆柱状螺纹融合器组(Interfix);箱形融合器组(Telamon);扩张式融合器组(Expanded)。模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式将融合器单个置入椎间隙,不附加椎弓根螺钉。将标本放置于力学实验机中加载进行三维六度运动记录运动范围(ROM)。对3种融合器行拔出实验,记录最大拔出强度。结果各种状态下Expanded组ROM值均小于Interfix组和Telamon组,Expanded组最大拔出力为747 N,抗拔出强度分别比Telamon组和Interfix组高98.1%和32.4%。结论在单独单个使用情况下,扩张式融合器界面稳定性能高于圆柱状螺纹融合器和箱形融合器,并且在抗滑移性能上也远远超过另2种融合器,在严格适应证下可以单独使用。
张桦叶晓健许国华何海龙李家顺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生物力学
阶梯缓释抗结核纳米人工骨复合体成骨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静电纺丝等技术制备新型搭载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三联抗结核药物阶梯缓释纳米人工骨(-TCP/INH-RFP-PCL/SM-SA),通过修复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观察其成骨性能。方法通过建立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将缺损区植入的阶梯缓释抗结核纳米人工骨(-TCP/INH-RFP-PCL/SM-SA)设为实验组(A组),缺损区植入-TCP设为对照组(B组),缺损区不做处理作为空白组(C组)。分别在术后4、8、12周进行标本取材,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X线、CT扫描、固定后组织染色分析,进而确定阶梯缓释纳米人工骨的体内成骨性能。结果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和X线显示-TCP/INH-RFP-PCL/SM-SA实验组空白组相比较有着良好的成骨效能。同-TCP组比较成骨效能无明显差别。Lane-sandhu组织学和X线评分均显示:A、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材料-TCP/INH-RFP-PCL/SM-SA具有很好的骨传导性和骨再生能力,复合INH、RFP、SM三联抗结核药物后不影响复合材料的体内成骨能力。
席焱海赵鹏邓翠君李坤叶晓健何海龙
关键词:骨结核缓释骨缺损
阶梯缓释抗结核纳米人工骨复合体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阶梯缓释抗结核纳米人工骨复合体(β-TCP/INH-RFP-PCL/SM-SA)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对β-TCP/INH-RFP-PCL/SM-SA复合体进行体外噻唑蓝(MTT)细胞毒性实验,动物体内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原发性皮肤刺激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致敏实验,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β-TCP/INH-RFP-PCL/SM-SA复合体MTT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人工骨材料组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细胞毒性1级。人工骨复合材料浸取液不引起豚鼠过敏。原发性皮肤刺激实验和皮内刺激实验均提示复合材料对兔皮肤、皮内无刺激反应。小鼠尾静脉注射后未出现明显全身毒性反应。结论β-TCP/INH-RFP-PCL/SM-SA无明显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降低直接使用抗结核药物所带来的生物毒性。动物全身毒性反应、皮肤/内刺激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提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席焱海何海龙李坤刘希麟薛敏涛徐宁叶晓健
关键词:结核药物缓释生物安全性
颈髓慢性受压与减压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脊髓慢性受压不同时间以及手术减压后不同时间受压节段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56只雄性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颈脊髓受压3个月组(24只)和6个月组(24只),同时将受压迫3、6个月组再分为减压术前及术后1、3个月组(每组8只)。实验动物通过颈椎前路钛合金螺钉和后路钢板置入产生慢性压迫。各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后取压迫节段脊髓标本,应用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受压脊髓不同部位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脊髓慢性受压3、6个月后在受压节段不同区域均可见凋亡细胞,受压6个月组较受压3个月组有更多的凋亡细胞数(P<0.05)。后角胶质细胞凋亡变化幅度最大,而后角神经元凋亡变化幅度最小。减压手术后1个月脊髓各区凋亡细胞均减少,减压后3个月时减少更为明显(P<0.05)。结论:颈脊髓慢性受压后不同时间在脊髓不同区域出现不同数量的凋亡细胞,压迫时间越长凋亡细胞数越多;减压手术后脊髓受压区域凋亡细胞数目开始减少,术后时间越长凋亡细胞数目越少。
吴叶侯树勋何海龙贾连顺
关键词:颈脊髓慢性压迫凋亡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