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申平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大麦不同基因型体细胞无性系二代的性状变异
- 1991年
- 选用二棱大麦14个基因型的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全部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对其自交后代(R_2)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基因型叶绿素缺失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62%,以浅绿类型为主;10个基因型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频率平均分别为7.61%和6.51%,大部分为晚抽穗和矮秆变异,不同基因型间性状的变异频率有显著差异,如叶绿素缺失变异频率从1.02%到10.33%,抽穗期从2.09%到20.46%,株高从1.88%到13.43%;而不同基因型在叶绿素缺失的类型及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趋向上亦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说明基因型对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性状的变异频率与趋向均有明显的影响。
- 陈世明沈秋泉徐忆中俞申平杨建明
- 关键词:大麦基因型体细胞性状变异
- 大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
- 1989年
- 通过植物各种体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无论是直接产生的体细胞变异,或是在培养过程中添加诱变因素产生的突变,都能成为植物育种的一类丰富的新变异来源,因此成了目前国内外的一项新兴课题,已在许多植物上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在大麦方面,体细胞离体培养的研究开始较晚,所见报道较少,且以往研究所获得的再生株频率都比较低。
- 徐忆中俞申平杨建明沈秋泉
- 关键词:大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
- 大麦体细胞无性系叶绿素缺失突变的发生及遗传
- 1992年
- 本文通过对大麦86个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叶绿素缺失突变的分析表明,R_1代突变株是一个由突变穗与非突变穗组成的嵌合体,整个R_1穗由一个原基细胞分化而成,不存在穗水平的嵌合体。各种叶绿素缺失均系核基因突变所致,浅绿和黄化受单个位点的隐性基因所控制,而白化则受两对互作基因作用,其中一个位点的显性基因对另一个位点的显性白化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
- 沈秋泉陈世明俞申平徐忆中杨建明
- 关键词:大麦体细胞无性系
- 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若干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被引量:1
- 1991年
- 用大麦品种86-166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81个体细胞无性系,研究了R_2代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旗叶长、旗叶宽、穗颈长、穗长和结实率等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存在着广泛的性状变异,一般株系间变异大于株系内变异,而在株系内个体间的表型差异性上,可出现高度纯合、一致和不一致3种情况。按株系统计,8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频率为65.39%,其中稳定变异为48.65%,分离变异为16.75%。以抽穗期、旗叶长、旗叶宽、穗颈长和穗长的变异频率较高,达80%以上,其次为株高和单株穗数,各为40.74%和29.63%;结实率的变异频率为最低,仅14.81%。各农艺性状均具有明显的变异趋向,般表现为抽穗期延迟,植株变矮,穗数增加,穗变长,穗颈变短,叶片变大,结实率降低。
- 沈秋泉陈世明徐忆中俞申平杨建明
- 关键词:大麦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
- 大麦花药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 1995年
- 花药培养的原理是将雄配子由正常发育转向一个异常发育途径,促进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最终再生绿色小植株。花药培养再生的小植株往往是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可形成可育的纯合二倍体。因此,花药培养提供了一个对育种很有价值的快速诱导纯系的方法(Lrz等1988)。通过花药培养诱导产生大麦单倍体植株的成功报道最早见于七十年代初期。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已就影响大麦花药培养技术的基因型、预处理、培养基以及培养方法等诸因素作了许多探索性研究,使大麦花药培养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改进。目前,已有人能从任何一个品系或品种(包括几年前仅产生白化苗的品种“Bonanza”)得到绿色小孢子植株,并且获得了每100个被培养花药生产100株绿色植株的产量(Kao等1991)。
- 俞申平
- 关键词:液体培养基胚状体植株再生小孢子
- 克服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部分不亲和性的尝试被引量:1
- 1993年
- 与常规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具有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但是,现有单倍体技术的单倍体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尚不能满足育种的需要。由Kasha等(1970)首次提出的染色体消失法(即球茎大麦法)是大麦上较为有效的单倍体技术。20多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其单倍体生产效率。
- 俞申平
- 关键词:大麦麦类作物杂交结实率不亲和性不可交配性胚乳发育
- 极低温辐照大麦种子及热冲击后处理诱变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 1991年
- 本试验研究了极低温(-196℃)条件下γ射线辐照大麦干种子和极低温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与常温条件下辐照相比,极低温条件下辐照及结合热击冲后处理均能显著减轻大麦M_1代的生理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率,其半致死照射量分别提高13kR和30kR;2.M_2代的突变率随照射量升高而增加(r=0.9922^(··)),而与不同温度条件没有关系;3.在极低温条件下用50kR辐照及用60—65kR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与常温条件下用35—40kR辐照相比,没有加重M_1代的辐射损伤,而M_2代的突变率则显著增加,其诱变效率分别平均提高30%和48%。
- 杨建明沈秋泉俞申平徐忆中
- 关键词:大麦种子极低温辐照诱变效应
- 早熟矮秆小麦新品种钱江2号被引量:1
- 1991年
- 钱江2号由浙江省农科院和杭州市农科所以具有显性矮秆基因的大姆指矮杂交后代为基础材料,用浙麦1号多次回交育成。其保留了轮回亲本浙麦1号的大部份优良性状,而显著地降低了植株高度,增强了耐肥抗倒性。经多年区试及在全省各地试种推广。
- 沈秋泉徐忆中俞申平陈世明
- 关键词:小麦早熟矮秆
- 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控股调节
- 1996年
- 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管理所采用的控股调节模式作了概述,指出这一模式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借鉴的管理模式。着重论述了率先在科研院所下属国有企业管理中采用控股调节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提出了目前科研院所建立控股调节模式应采取的对策。
- 俞申平
- 关键词:国有企业
- 利用Ta_1不育基因进行抗小麦赤霉病的轮回选择育种被引量:3
- 1993年
- 选用浙麦1号等5个带有Ta_1不育基因的农艺亲本和苏麦3号等15个赤霉病抗源,组建成抗小麦赤霉病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在对其进行二次表型轮回选择后,通过抗扩展性的改进,群体病穗的感病小穗率降低了9.55%,R和MR抗性级个体的频率分别提高了15.3%和12.8%,同时原群体的株高水平逐步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株高与抗性间的不良连锁关系。从群体中选择的优良单株育成了120个纯系,经抗性鉴定,获得了23份抗赤霉病品系,其中2个品系的抗性超过了苏麦3号。本文还提出了利用Ta_1不育基因进行抗小麦赤霉病轮回选择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 沈秋泉俞申平徐忆中陈世明杨建明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轮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