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荣辉

作品数:65 被引量:11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航天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4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卫星
  • 10篇航天
  • 10篇航天器
  • 8篇等离子体
  • 8篇离子风
  • 7篇深层充放电
  • 6篇放电
  • 5篇电子辐照
  • 5篇深层充电
  • 4篇导线
  • 4篇电阻
  • 4篇微粒
  • 4篇介质
  • 4篇介质材料
  • 4篇空间环境
  • 4篇加速器
  • 4篇表面充电
  • 4篇超高速
  • 3篇电荷放大器
  • 3篇电源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南京航空航天...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空间机电...
  • 1篇上海空间电源...
  • 1篇上海卫星工程...

作者

  • 65篇全荣辉
  • 38篇韩建伟
  • 38篇张振龙
  • 21篇李小银
  • 17篇李宏伟
  • 16篇方美华
  • 11篇蔡明辉
  • 11篇封国强
  • 9篇闫小娟
  • 7篇黄建国
  • 6篇陈赵峰
  • 5篇马英起
  • 4篇周凯
  • 3篇许猛
  • 2篇黄朝艳
  • 2篇王志强
  • 2篇高著秀
  • 2篇王燕
  • 1篇滕海山
  • 1篇黄三玻

传媒

  • 9篇航天器环境工...
  • 5篇物理学报
  • 3篇中国宇航学会...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宇航学报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科教导刊
  • 1篇科技视界
  • 1篇气体物理
  • 1篇2009年空...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系中旋转小行星表面充电特性
2024年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的带电粒子附着和运动会在小行星表面形成可观测的电位,这一表面充电现象阻碍了小行星的安全着陆和探索.传统方法计算速度较低,且聚焦于静态小行星,缺少对实际情况中旋转小行星的充电机制研究.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有限元法的多尺度模型,实现了对旋转小行星的三维动态模拟.对小行星和周围环境的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小行星表面的最大和最小电位均会随着自转周期增长而减小,夜侧最小电位由周期为1 h的-4.96 V降低为周期为七天的-5.97 V,当周期长于七天时,这种下降趋势变缓,七天到半年的周期增长仅能造成0.001 V的电位变化.太阳风暴经过期间,电子和离子的密度及温度升高,自转周期导致的电位差异可达上百伏.表面材料的组成也会影响小行星表面电位受周期影响的差异程度.由斜长石或斜方辉石构成时,不同自转周期小行星之间的表面电位差异较为明显,而钛铁矿构成的小行星则更依赖于所处姿态.研究自转小行星的表面充电现象,对探究小行星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的性质至关重要.
宋智颖全荣辉刘志贵
关键词:小行星神经网络表面充电
聚酰亚胺薄膜深层充电效应中电阻率测量研究
聚酰亚胺薄膜等绝缘材料常应用于卫星太阳电池板等部件中。在空间辐射环境下,这些绝缘材料内部会逐步累积电荷甚至发生放电现象即深层充电效应。电阻率是评估材料在深层充电效应中电荷累积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利用表面电位衰减法测量了...
全荣辉韩建伟张振龙闫小娟
文献传递
电介质材料辐射感应电导率的模型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在传统的Rose-Fowler-Vaisberg(RFV)模型基础上引入辐射激发项,解释了辐射感应电导率与辐射剂量率的指数关系及范围.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分析了不同辐射条件下材料感应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率主要影响感应电导率的大小,对感应电导率的整体变化趋势无显著影响,决定感应电导率长时间衰减的是材料载流子复合率.
全荣辉韩建伟黄建国张振龙
关键词:电导率
木星极光等离子体环境表面充电三维仿真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木星为太阳系内少有的强磁场行星,其等离子体环境十分恶劣,可对木星探测器造成严重的表面充电效应。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借助COMSOL仿真软件,对航天器表面充电现象进行三维仿真,结合NASCAP-2k以及SPIS软件对比验证了GEO表面充电效应的模拟结果,证明了该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对航天器在木星极光等离子体环境下的表面充电现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木星背景等离子体环境中15RJ处,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较低,仅为平均-80 V左右;而在木星极光等离子体中,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最高可以达到-36.7 k V,CERS等材料表面充电电位差最大可以达到-16 k V,具有较高的放电风险。
武明志朱基聪全荣辉
关键词:三维仿真木星探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介质表面充电电位反演方法
2022年
为了实现全面、实时的在轨卫星充放电风险分析,基于在相同环境下,不同材料表面充电的关联性,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由Kapton材料表面充电电位反演卫星其他常用介质材料表面电位的模型。以Kapton材料的表面电位以及材料厚度为输入,其他介质材料的表面电位作为模型输出,使用COMSOL建立的表面充电模型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反演误差降低到10%以下,并利用Kapton与Teflon材料表面充电地面试验数据验证反演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Teflon表面电位的反演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6%。
张诚悦全荣辉张海呈
关键词:表面充电BP神经网络数值仿真反演
卫星深层充放电实验模拟装置研制进展
本文介绍了深层充放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中科院空间中心在研的卫星深层充放电实验模拟装置进展情况.中科院空间中心正在研制的卫星深层充放电实验模拟装置,是我国首个卫星深层充电实验研究专用装置.锶90/钇90β放射源和5~10...
韩建伟张振龙黄建国全荣辉李小银
关键词:深层充电放射源电子枪卫星
文献传递
天基等离子体收集法微小空间碎片探测研究
<正>空间碎片是人类航天活动遗留在空间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空间环境,极大的妨碍了人类持续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对空间碎片进行探测研究,掌握其起源、分布及对航天器造成危害的规律,将有效减缓和防护其危害。其中毫米量级以下的微小空...
李小银李宏伟韩建伟黄建国张振龙蔡明辉全荣辉
文献传递
超高速微粒撞击实验多用途靶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速微粒撞击实验多用途靶台,包括压电传感器、样品固定台、底座,还包括薄膜固定台、转轴和固定轴;其中,底座的上表面一端连接转轴,转轴与样品固定台通过固定轴连接在一起;底座的上表面的另一端连接薄膜固定台...
韩建伟张振龙黄建国李小银全荣辉陈赵峰
文献传递
卫星部件内部充放电试验与仿真
内部充放电效应是主要空间环境效应之一,对中高轨卫星的威胁很大。当前的内部充放电研究主要关注材料,试验手段和计算机仿真工具不能处理三维卫星结构,无法满足工程应用需要,将关注对象拓展至具有复杂结构的卫星部件是有意义的。本工作...
张振龙全荣辉韩建伟黄建国
关键词:卫星空间环境效应
文献传递
微小卫星在LEO背景等离子体环境中的充电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航天器在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背景等离子体中高速运行时会在速度下方形成尾流区。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为研究对象,利用充放电计算程序SPIS研究分析了其在LEO背景等离子体环境下的充电情况、尾流特征及鞘层结构。模拟结果表明,微小卫星在背景等离子体环境下的充电电位低,这与LEO的充电电位特征相符;其尾流和鞘层结构与大卫星有明显特征区别:(1)其远尾区存在密度增强效应;(2)微小卫星鞘层情况符合厚鞘近似。同时,本文采用轨道运动限制(Orbital motion limited,OML)理论对密度增强效应进行了合理解释,而卫星的材料和尺寸可对密度增强的程度造成影响;在"天巡一号"靠近底板的位置鞘层厚度为0.630m,而鞘层厚度并不是常数,随着卫星表面电位的不同有所变化。
朱基聪方美华全荣辉田鹏宇梁尔涛
关键词:等离子体微小卫星尾流结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