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小康

作品数:39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水分
  • 14篇小麦
  • 11篇冬小麦
  • 9篇玉米
  • 9篇土壤
  • 8篇水分利用
  • 8篇利用效率
  • 7篇水分利用效率
  • 6篇深松
  • 6篇深松铲
  • 6篇渗灌
  • 6篇渗灌管
  • 6篇施肥
  • 6篇铺管
  • 6篇夏玉米
  • 4篇滴灌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4篇农田
  • 4篇秸秆

机构

  • 35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兰州大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郑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39篇关小康
  • 32篇王同朝
  • 15篇卫丽
  • 8篇刘存祥
  • 8篇张峻晖
  • 6篇魏玉岗
  • 6篇李仟
  • 6篇李冠峰
  • 6篇杨明达
  • 6篇谢海波
  • 5篇白田田
  • 4篇李小艳
  • 3篇王和洲
  • 3篇魏义长
  • 3篇仵峰
  • 3篇王静丽
  • 2篇马守臣
  • 2篇窦学诚
  • 2篇杨慎骄
  • 2篇李春喜

传媒

  • 5篇华北农学报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化肥工业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ydrus-1D模拟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水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水分运移的影响,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水资源分布调控,为节水型耕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设置连续深耕、轮耕(2 a免耕+1 a深耕)、连续免耕3个处理,分别在夏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土壤含水率、土面蒸发量及模型参数,结合实测值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农田水分平衡各分量及运移规律。【结果】轮耕和免耕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拔节到灌浆期的土壤贮水量;不同耕作处理产生的地表径流差异较小,但轮耕处理和免耕处理深层渗漏量较深耕处理略微增加;轮耕和免耕处理较深耕处理蒸发量分别降低了12.84%和5.07%,蒸腾量较深耕处理分别增加了15.15%和19.44%,根系吸水量较深耕处理分别增加了14.18%和15.09%。【结论】轮耕处理和免耕处理可显著改善农田水分空间分布,有效延缓深层土壤水分的减少,提高夏玉米抽雄期至灌浆期土壤贮水量。轮耕和免耕处理较深耕处理可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作物根系吸水能力及蒸腾量与蒸发量比。
丁超明吴鹏年岳玲李玉华关小康王同朝
关键词:耕作方式夏玉米根系吸水HYDRUS-1D模型
适宜耕作模式提高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并改善土壤水肥状况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探索黄淮海小麦生产适宜的耕作模式,该研究设计长期定位试验(2017—2022年)对比了简化耕作模式深耕(deep tillage,DT)、轮耕(rotational tillage,RT)和免耕(no-tillage,NT)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肥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RT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苗期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吸收利用情况,冬小麦孕穗期、灌浆期RT处理0~20、>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DT、NT处理。RT处理0~20、>20~40 cm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和碳氮比含量较DT、NT处理显著提高,2021—2022年0~20 cm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碳氮比RT处理较DT和NT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0.45%和31.58%、56.66%和45.34%、11.62%和9.91%。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RT处理冬小麦产量较DT、NT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20%、13.39%和20.35%、18.74%。RT处理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千粒质量,其产量变异系数最低,产量可持续指数最高,说明RT处理有助于增加冬小麦生产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可以实现黄淮海冬小麦高产稳产。研究可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应用一年深耕、两年免耕的轮耕耕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刘水苗关小康刘长硕王艳丽吴鹏年高晨凯李煜铭乔毅博赵志恒邵京于昊霖王同朝
关键词:耕作方式冬小麦土壤水分
适宜深播提高地下滴灌夏玉米出苗率促进苗期生长被引量:17
2016年
通过连续2次的防雨棚小区试验,研究地下滴灌供水条件下不同播种深度对夏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在地下滴灌供水条件下分别设置3、5、7、9和11 cm 5种播种深度,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水分上移扩散至距地表10 cm以内,下渗到距地表80 cm。除3 cm播深处理外,夏玉米的出苗时间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延长。出苗时间延长导致3和11 cm播深处理夏玉米出苗率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其株高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7和9 cm播深处理的出苗率最高,其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异系数较低。综上,地下滴灌条件下,播深7~9 cm,既能保证出苗率,避免缺苗断垄的现象,又能提高玉米的整齐度及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是较为适宜的播种深度,研究可为夏玉米运用地下滴灌提供技术参考。
关小康杨明达白田田韩静丽黄洁王静丽王同朝
关键词:土壤水分地下滴灌夏玉米播种深度出苗率
黄淮海平原微喷灌下冬小麦农田水分渗漏 及氮素淋失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解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水分渗漏和氮淋失特征,以优化小麦生产灌溉制度,降低农田水肥施用后土壤氮淋失对环境的影响,本试验于2020—2022年在设置不同灌水处理(充分灌溉、亏缺灌溉)和雨养处理的大田试验基础上,利用土壤-作物系统水热碳氮耦合(WHCNS)模型,通过优化土壤水力学和作物参数,评价模型适用性,并使用校验后的模型定量化分析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农田氮淋失、水分渗漏及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硝态氮(以N计)的均方根误差范围分别为0.01~0.07 cm^(3)·cm^(-3)和3.37~6.39 mg·kg^(-1);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模拟R^(2)≥0.9,一致性指数均≥0.7,模型模拟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校验后的模型对0~100 cm土层水分渗漏和氮淋失进行动态模拟的结果显示,硝态氮淋失与水分渗漏动态一致,二者均表现为单日量小且持续时间较长,产生渗漏的累计天数占全生育期天数的59.2%~69.4%。与充分灌溉相比,亏缺灌溉在两季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日氮淋失和水分渗漏量分别减少3.88%~66.94%和37.01%~44.87%。研究表明,校正后的WHCNS模型可以用于模拟研究区农田水氮运移和作物生长过程。
乔毅博吴鹏年王艳丽刘长硕李煜铭温鹏飞关小康王同朝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渗漏氮淋失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田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雨棚控水条件下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和秸秆覆盖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覆盖模式,副区为水分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较不覆盖降低了冬小麦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耗水量和耗水模系...
王同朝尹钧卫丽李磊王翔关小康
关键词:冬小麦秸秆覆盖水分利用率
高校辅导员案例教学中的哲学思辨被引量:1
2017年
高校辅导员扮演着指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当前我国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比例偏低,多数采用群体性教育启发学生,许多经典的案例故事频繁被不加思辨地引用。作者首先给出了辅导员经常给大学生讲述的两个案例,然后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抽象化的分析,最后给出了这些案例真正的启示。结论是,大学辅导员不可对这些案例进行生搬硬套,应当巩固自己的哲学思辨素养。
张辉关小康李为争
关键词:辅导员抽象化哲学思辨大学生
一种深松、渗灌铺管、施肥联合作业机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松、渗灌铺管、施肥联合作业机具,包括机架、深松机构、铺管机构和施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松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包括:深松铲尖、深松铲柄和深松铲固定套;所述铺管机构包括:管盘支架、管盘轴、管盘和渗灌管...
刘存祥王同朝张峻晖魏玉岗卫丽关小康魏义长李冠峰张闯闯谢海波
文献传递
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麦玉两熟制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秸秆还田+常规施肥(T1)、秸秆还田+有机肥(T2)、秸秆还田+HM(菌种)还田剂(T3)和秸秆还田不施肥(对照,T0)4个处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氮素利用和麦玉两熟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不同肥料或还田剂使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37.7%~57.2%,33.0%~41.4%,其中T2和T3处理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T3处理冬小麦的千粒重显著低于T2处理,但两者其他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及生物量的差异均不显著。与单施化肥(T1)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T3)或有机肥(T2)处理氮素收获指数、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冬小麦季分别提高了1.0%~2.3%,8.2%~24.3%,8.3%~14.2%;在夏玉米季则分别提高了2.6%~3.3%,22.2%~39.0%,4.9%~5.1%。对周年氮素平衡来说,对照处理表现为氮素亏缺,T1,T2和T3处理均表现为氮素盈余;且同一氮素水平下,T3和T2处理比T1处理氮输出量分别增加了11.4%,14.7%。T3处理在秸秆还田配施肥料的基础上可以达到T2处理同样的增产效果;T3和T2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果;从周年氮素平衡角度来说,在秸秆全量还田的基础上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李仟关小康杨明达王同朝刘春堂白田田张鹏钰卫丽
关键词:腐熟剂氮素利用效率氮平衡
牧户对退牧还草工程的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高寒牧区玛曲县为例被引量:21
2012年
以高寒牧区玛曲县为例,应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当地牧民在退牧还草工程影响下的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研究牧民在进行行为选择时的规律性因素。研究表明,牧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牧户从政府保护草原的政策中的获益程度和草地退化认知程度对牧户参与退牧还草工程的响应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户主的年龄、家庭规模和草场面积有显著负向影响。为了使退牧还草工程变成牧户的自觉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应把牧户的经济发展与退牧还草工程紧密相连,只有着眼于牧民畜牧生产观念的转变,牧户的经济有很大发展,退牧还草的持续性才能保证。
龚大鑫金文杰窦学诚贠汉伯关小康
关键词:高寒牧区退牧还草工程影响因素
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和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2017年
为阐明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和土壤含水量以及两因素交互作用对冬小麦籽粒灌浆、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矮抗58为试验材料,设计了秸秆处理(覆盖T、不覆盖T0)与土壤相对含水量(40%(W1)、50%(W2)、60%(W3)、70%(W4)4个水平)两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Richards方程拟合秸秆覆盖和水分调控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决定系数在0.977 5~0.999 6,达到极显著水平。秸秆覆盖和水分调控间的交互作用对除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V)外其他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秸秆覆盖下土壤相对含水量60%(TW3)处理组合具有最长的灌浆持续期T(51.91 d),最长的灌浆中期持续期T_2(15.230 d)和灌浆后期持续期T_3(26.556 d),最大的灌浆中期灌浆速率R_2(0.897 mg/d)和灌浆后期灌浆速率R_3(1.365 mg/d)。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的二次曲线关系表明,在耗水量240~270 mm可达到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双高的效果。本试验中以秸秆覆盖与土壤相对含水量60%(TW3)处理组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9.02 kg/(mm·hm^2)),较秸秆覆盖下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TW4)提高了5.30%;产量为7 097.7 kg/hm^2,与TW4处理组合差异不显著。
白田田裴新涌关小康杨明达张鹏钰王静丽王和洲王同朝
关键词:冬小麦秸秆覆盖滴灌土壤含水量灌浆特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