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冀宪领

冀宪领

作品数:71 被引量:594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9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桑树
  • 13篇基因
  • 11篇克隆
  • 7篇桑叶
  • 6篇胁迫
  • 5篇内生细菌
  • 4篇植物
  • 4篇桑树新品种
  • 4篇作物
  • 4篇萎缩病
  • 4篇耐盐
  • 4篇耐盐能力
  • 4篇家蚕
  • 3篇蛋白
  • 3篇蛋白基因
  • 3篇原核表达
  • 3篇植原体
  • 3篇中国梨
  • 3篇中国梨木虱
  • 3篇若虫

机构

  • 69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71篇冀宪领
  • 37篇盖英萍
  • 26篇牟志美
  • 10篇高绘菊
  • 9篇李卫国
  • 8篇王洪利
  • 7篇张华梁
  • 6篇路国兵
  • 6篇袁传忠
  • 6篇查传勇
  • 6篇王彦文
  • 5篇崔为正
  • 4篇张升祥
  • 4篇莫瑶瑶
  • 4篇李玉道
  • 4篇郭方月
  • 4篇董法宝
  • 4篇闫银发
  • 4篇杨悦
  • 4篇田富洋

传媒

  • 31篇蚕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蚕业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化工时刊
  • 1篇蚕桑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北方蚕业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广西蚕业
  • 1篇南方农业
  • 1篇中国蚕学会第...
  • 1篇中国蚕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转长链非编码RNA基因砧木增强果桑耐盐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转长链非编码RNA基因砧木增强果桑耐盐能力的方法。本发明利用一种来源于桑树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命名为LncR‑SR,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转化实生桑幼苗,获得转LncR‑SR基...
冀宪领盖英萍刘壮
文献传递
桑树内生真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 MOD-1产油脂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被引量:5
2010年
从健康桑树根系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内生产油脂真菌——菜豆壳球孢菌MOD-1(Macrophomina phaseolina,MOD-1)。结合均匀设计和单因子筛选法得到该菌株产油脂发酵培养基最优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5 g/L,蛋白胨1.1 g/L,磷酸二氢钾1.5 g/L,硫酸铵0.3 g/L,硫酸镁0.32 g/L,氯化锰4.9 nmol/L。在此基础上优化该菌株产油脂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7.0,发酵温度26℃,摇瓶转速190 r/min,装液量100 m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及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6 d,菌体生长量(干质量)高达41.852 g/L,油脂产量达到25.511 g/L。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测定菌株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或发酵条件下产生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前一种条件下检测出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92%;后一种条件下检测出7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32%。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下,MOD-1菌株的油脂产量增高,组成简单,易于纯化,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杨悦高绘菊路国兵牟志美赵凯冀宪领查传勇周菲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培养基组分脂肪酸组成
小麦NPR1-like基因的克隆及赤霉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AtNPR1是拟南芥系统获得性抗病反应中的关键基因,对拟南芥的广谱抗性起重要调控作用。从赤霉菌诱导的小麦抗、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RNA差异表达谱中获得3个与AtNPR1类似的EST片段,据此检索相应序列信息并设计引物,从小麦中克隆得到3个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TaNPR1、TaNPR2和TaNPR3,其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580、607和601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这3个小麦NPR1-like蛋白都含有保守的BTB/POZ、ANK和NPR1_like_C结构域及功能氨基酸,但仅TaNPR1具有2个对NPR1寡聚体形成十分必要的保守半胱氨酸残基。蛋白质聚类分析表明,TaNPR1与TaNPR2和TaNPR3的同源性均较低,其中TaNPR1与NPR1蛋白聚为一类,而TaNPR2和TaNPR3均与NPR1同源蛋白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TaNPR1、TaNPR2和TaNPR3基因都可被植物抗病相关信号分子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与感病材料Apogee相比,抗病近等基因系Apogee73S2中TaNPR1和TaNPR3能够更早地响应赤霉菌的诱导并显著上调表达;而TaNPR2在感、抗材料中对赤霉菌侵染的响应都较为缓慢且变化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TaNPR1和TaNPR3可能在小麦对赤霉菌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杨在东马信吴世文王宏伟孙鑫冀宪领李安飞孔令让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基因表达分析
壳聚糖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柠檬酸溶液处理桑树种子 ,探讨壳聚糖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0 5 %~ 2 .0 %的壳聚糖溶液能提高桑树种子活力 ,促进幼苗生长 ;萌动种子的呼吸速率、幼苗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硝酸还原酶及淀粉酶活性随壳聚糖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
冀宪领盖英萍牟志美李卫国卢杰
关键词:壳聚糖桑树种子萌发幼苗生理生化幼苗
植物内生细菌的侵染定殖规律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7年
详细综述了植物内生细菌的侵染定殖过程,即吸附、侵入、定殖三个阶段。着重阐述了对植物内生细菌的定殖检测方法,包括抗生素标记法、免疫学方法、基因标记法及特异性寡核苷酸片段标记法等。另外,对植物内生细菌的来源及定殖影响因子也进行了系统讨论,并对未来植物内生细菌定殖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路国兵张瑶冀宪领牟志美高绘菊吴绪东
关键词:内生细菌
黄粉虫蛋白质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8
2000年
以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幼虫脱脂虫粉为原料,用碱提法和盐提法提取了黄粉虫幼虫蛋白质,研究了两种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通过蛋白质提取效率的比较,得出盐提法优于碱提法。并对盐提法制得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为开发利用黄粉虫蛋白质资源提供了一条合理的新方法。
冀宪领盖英萍
关键词:幼虫黄粉虫蛋白质
干旱胁迫对桑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6
2004年
以盆栽桑树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桑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干旱胁迫下 ,随着胁迫的加强 ,抗旱性强的品种的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提高 ,复水后下降迅速 ,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在一定胁迫下活性增加 ,严重胁迫时则下降 ,复水后下降趋势缓慢 ;抗旱性强的品种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复水后抗旱性强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较快 ;抗旱性强的品种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升高幅度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而丙二醛的质量分数升高幅度则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复水后抗旱性强的品种恢复较快 ;干旱胁迫下桑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下降 ,抗旱性强的品种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冀宪领盖英萍牟志美刘训理王洪利
关键词:干旱胁迫桑树酶活性营养物质光合速率
氯化钠胁迫对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被引量:18
2006年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研究了氯化钠(NaC l)胁迫下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酶谱,分别测定其酶活力。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 l胁迫时,桑树叶片SOD的活性升高,CAT活性稍有降低,在高浓度NaC l胁迫时桑树叶片SOD活性降低,CAT活性随NaC l浓度增加活性升高;随着NaC l胁迫时间的延长,SOD的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在胁迫初期降低,随NaC l胁迫时间延长活性升高,胁迫超过一定时间后活性降低。同工酶酶谱分析显示,在NaC l胁迫下桑树SOD、CAT同工酶酶谱不仅有活性的变化,也有谱带的消失和新的谱带形成。
盖英萍冀宪领牟志美刘训理王洪利
关键词:氯化钠胁迫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
桑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7
2007年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也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表明,用AlCl3有效地去除桑叶中的水溶性色素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可以准确测定桑叶中GABA的含量。探讨了影响桑树叶片中GABA含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不同,陕桑305最高,育71-1次之,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含量稍低;相同叶位桑叶中GABA的含量为早期叶片高于后期叶片;同一时期不同叶位桑叶中GABA的含量随叶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桑叶中GABA的含量在一天中以5:30时含量最低,17:00时含量最高。
冀宪领盖英萍陈恒文王彦文段组安牟志美
关键词:桑树Γ-氨基丁酸叶位分光光度法
桑树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在提高桑树耐旱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树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及利用其增强桑树耐旱能力和提高桑白皮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本发明利用一种来源于桑树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命名为MulSTS,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转化实生桑幼苗,获得转MulST...
盖英萍冀宪领张利琴刘朝阳辛有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