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恒涛 作品数:12 被引量:45 H指数:3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巨细胞病毒在乳汁中的载量变化及其传播风险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在乳汁中的载量变化以揭示其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播给婴儿的风险。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305名产妇(哺乳期母亲)及其婴儿作为实验对象,选择同期103名奶粉喂养婴儿为对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乳汁、尿液和外周血白细胞中的HCMV病毒DNA载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产后第6周乳汁病毒DNA总阳性率为44.92%,其中有73名母亲将病毒传播给了婴儿,72名是非传播者。传播者的DNA载量为(4.70±1.26)(lg)而非传播者为(3.08±0.88)(l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DNA阳性乳汁喂养的婴儿感染率(50.68%)显著高于阴性乳汁喂养的婴儿(3.70%)和奶粉喂养的婴儿(9.71%),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母乳喂养及奶粉喂养的早产儿的尿液HCMV-DNA阳性率(83.33%、37.50%)均高于足月儿(47.76%、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病毒DNA载量高于3.42者,84%将病毒传播给婴儿,而低于3.42者75%没有传播病。因此,2600 copies/m L(lg2600=3.42)为传播者的临界值。结论 含有病毒的乳汁是HCMV的重要传染源,而且建议乳汁HCMV DNA载量2600 copies/m L作为传播者的临界值。早产儿对HCMV更为易感,尿液病毒DNA检测用来诊断HCMV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王婷 崔会玲 段歌红 陈茂才 冀恒涛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 母婴传播 乳汁 病毒DNA m1A RNA甲基化对直肠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索m1A相关基因表达和血浆m1A总体甲基化水平对直肠腺癌诊断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Sangerbox(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在线平台分析11个m1A甲基化相关基因在直肠腺癌中的差异表达,结合临床数据进行诊断效能和生存分析。同时,通过检测血浆m1A甲基化水平在直肠腺癌患者和正常人中差异情况,分析其对直肠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TRMT6,一种关键的m1A编码器基因,在不同病理状态的直肠腺癌中升高最为显著,并可作为直肠腺癌,特别是早期直肠腺癌的诊断标志物,其特异性和灵敏性高达82.86%和90.00%,而且TRMT6的高表达也预示着直肠腺癌预后较好(HR=0.22,95%CI:0.08~0.60,P=0.0014)。同时,血浆m1A甲基化水平在直肠腺癌相对于正常人显著性升高,对早期直肠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AUC约为0.8。结论m1A相关基因和血浆m1A甲基化在直肠腺癌中升高,可作为其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本研究为直肠腺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靶标,将有助于指导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朱立强 孙金旗 冀恒涛 吴亚丽 吴武佳 马卫国 李庆华关键词:直肠腺癌 预后 郑州地区健康育龄女性抗磷脂抗体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建立郑州地区健康育龄女性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Ⅰ)的参考区间。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孕前优生的243例健康育龄女性,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aCL和aβ2GPⅠ-IgA/IgM/IgG,并用非参数法计算各百分位值。结果剔除离群值后,aCL和aβ2GPⅠ-IgA/IgM/IgG的P 99分别为5.43、29.11、3.43 RU·mL^(-1)和5.02、14.97、2.18 RU·mL^(-1),P 97.5分别为5.04、22.24、2.71 RU·mL^(-1)和3.85、13.17、<2 RU·mL^(-1),P 95分别为4.02、14.38、2.44 RU·mL^(-1)和3.29、11.02、<2 RU·mL^(-1)。与厂家根据200例健康献血者获得aCL和aβ2GPⅠ-IgA/IgM/IgG的参考值20 RU·mL^(-1)(P 95)相比,本研究获得的P 95降低,P 99除了aCL-IgM外也降低。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本地区健康育龄女性aCL和aβ2GPⅠ-IgA/IgM/IgG的参考区间,对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及非典型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识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李诗雅 邵文嘉 冀恒涛 张杰 王国倩 崔金全关键词:化学发光 抗磷脂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人巨细胞病毒在华中地区孕妇和住院儿童群体中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2015年 对华中地区孕妇和住院儿童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乳汁、尿液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MV DNA载量对临床的诊断价值。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CM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母亲乳汁、尿液和PBMC中HCMV DNA水平。孕妇和儿童的IgM阳性率分别为1.16%和8.13%(新生儿2.06%,早产儿3.50%),而IgG阳性率分别为96.59%和79.98%(新生儿83.84%,早产儿94.59%)。住院儿童尿液的HCMV DNA阳性率为57.25%,而PBMC的HCMV DNA阳性率仅为7.97%(P<0.001)。母亲乳汁的HCMV DNA阳性率为44.61%,而PBMC的HCMV DNA阳性率仅为0.77%(P<0.001)。结果表明,孕妇HCMV感染率很高,同时HCMV是住院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且早产儿比足月儿对HCMV更具易感性。在住院儿童中,尿液标本用于检测HCMV DNA比PBMC标本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而哺乳母亲乳汁的HCM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PBMC,表明HCMV在乳汁中载量较高,因此哺乳是HCMV的重要母婴传播途径。 王婷 段歌红 陈茂才 冀恒涛 崔会玲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 病毒DNA 乳汁 血清阳性率 Eno1、HWP1抗体检测及真菌评分对恶性肿瘤患者合并ICI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α-烯醇化酶(Eno1)、念珠菌菌丝壁蛋白1(HWP1)抗体检测及联合真菌评分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9例恶性肿瘤合并ICI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8例,临床诊断47例,拟诊12例,非感染42例;比较各组血Eno1、HWP1抗体检测及Sevilla评分结果;并以确诊、临床诊断为阳性对照(n=55),非感染组为阴性对照,分别比较单一Eno1、HWP1抗体、Sevilla评分及联合诊断恶性肿瘤合并ICI患者的临床价值;统计各组中Eno1、HWP1抗体及Sevilla评分阳性比例,并进一步分析平行实验、序列实验诊断恶性肿瘤合并ICI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确诊Eno1、HWP1抗体、Sevilla评分均显著高于临床诊断ICI、拟诊ICI、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诊断时Sevilla评分的AUC最高(0.870),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1.80%、97.60%,且AUC值显著高于HWP1抗体的AUC值(Z=2.249,P=0.024);联合诊断时AUC值上升至0.942,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60%、95.20%;且AUC值显著高于单一Enp1、HWP1抗体、Sevilla评分诊断(P<0.05)。各组Eno1、HWP1抗体、Sevilla评分阳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o1+Sevilla评分平行试验诊断ICI的AUC值最高(0.83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60%、83.30%。Eno1+Sevilla评分阳性诊断恶性肿瘤合并ICI的AUC值最高(0.73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0.90%、95.20%,且其AUC值显著高于Eno1+HWP1抗体阳性(P<0.05)。结论单一Eno1、HWP1抗体检测、Sevilla评分及Eno1+Sevilla评分平行试验应用于恶性肿瘤合并ICI的临床诊断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联合应用时诊断效能最佳,值得临床推介。 冀恒涛 段歌红 巩姣梅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 关节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水对骨性关节炎兔关节软骨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关节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水对兔骨性关节炎(OA)时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各半,6月龄,体重2.0~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OA组、低浓度臭氧水组(L组)和高浓度臭氧水组(H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法制备OA模型,2周后,L组、H组关节腔分别注射10.0、20.0μg/ml臭氧水1.0 ml,OA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1次/周,共3次。末次注射1周后,取膝关节软骨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评测Mankin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caspase-3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升高(P<0.05);与OA组比较,L组和H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降低(P<0.05);与L组比较,H组Mankin评分升高,caspase-3活性降低(P<0.05)。结论膝关节内注射10.0、20.0μg/ml臭氧水均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减轻OA兔关节软骨损伤,而高浓度臭氧水可引起关节软骨基质变性。 肖旭洋 冀恒涛 张真 周友龙 庄志刚 董铁立关键词:软骨细胞 不同病情程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8^(+)、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探究不同病情程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8^(+)、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9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D4^(+)、CD8^(+)、ESR水平,记录不同病情程度和预后的CD4^(+)、CD8^(+)、ESR水平,分析CD4^(+)、CD8^(+)、ESR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SR、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病情程度加重,ESR、CD8^(+)水平逐渐升高,CD4^(+)水平逐渐降低(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ESR、CD8^(+)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CD4^(+)水平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者ESR、CD8^(+)水平高于临床缓解患者,CD4^(+)水平低于临床缓解患者(P<0.05)。结论SLE患者CD4^(+)、CD8^(+)、ESR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与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检测CD4^(+)、CD8^(+)、ESR水平可评估病情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完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依据。 冀恒涛 吴苏君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情程度 红细胞沉降率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预防治疗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 621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并对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致病菌及药敏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 621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患者289例,尿路感染率为17.83%;年龄、住院时间、GCS评分、昏迷时间、尿路侵入性操作和感染史等因素是导致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289例尿路感染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3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9株占61.80%、革兰阳性菌111株占34.47%、真菌12株占3.73%,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检出54株和34株;54例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较高;34例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等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G、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菌,临床实践中应针对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朱立强 李庆华 孙金旗 胡溢博 陈茂才 冀恒涛关键词: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重症监护病房 尿路感染 IL-6、PCT联合检验在儿童脓毒症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联合检验在儿童脓毒症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生存状况脓毒症患儿的血清IL-6和PCT水平,并分析IL-6、PCT单一和联合检验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和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的IL-6、PCT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的IL-6、PCT水平高于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的IL-6、PCT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IL-6、PCT联合检验预测脓毒症患儿病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特异度为83.21%、敏感度为82.48%,预测预后的AUC为0.819、特异度为75.32%、敏感度为81.96%,均高于单项检验。结论IL-6、PCT均是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联合检验对脓毒症患儿病情预测和预后评估价值更高。 冀恒涛 吴苏君关键词:脓毒症 白细胞介素-6 预后 病情严重程度 血浆m1A及其编码器基因对结肠腺癌诊断的综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m1A RNA甲基化相关基因和血浆m1A甲基化水平对结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OAD)的诊断效能,为COAD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案。方法通过UALCAN、The Human Protein Atlas和TCGA-GTEx数据库,分析COAD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m1A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利用ELISA法检测收集于我院初诊的COAD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m1A甲基化水平。结合COAD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1A甲基化对COAD的诊断效能。结果m1A编码器和读码器基因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在COAD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其中以TRMT6和TRMT10C两个编码器表达升高最为显著。两个编码器基因均可作为COAD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标志物,且其AUC均达到0.9以上。m1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COAD血浆中明显升高,并可作为早期COAD的诊断标志物。结论m1A编码器基因和血浆m1A在COAD中明显升高,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早期COAD诊断标志物。 朱立强 孙金旗 冀恒涛 吴亚丽 韩晶晶 彭仁佳 樊清波 马卫国 李庆华关键词:结肠腺癌 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