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晨光
-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冠脉内不稳定动脉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整个过程中,炎症反应占据重要地位。而近年来,随着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其抗炎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本研究通过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赵明张巍张红斌冉晨光杨建国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胎盘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CSF)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及其在冠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116例因胸痛行冠脉造影(CAG)的患者,其中确诊为CSF56例(CSF组),CAG正常、无CSF者60例(对照组)。以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评价造影时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患者CIMT。结果 CSF组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CSF与CIMT呈正相关,CSF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形式。
- 赵明张巍张红斌冉晨光杨建国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治疗的82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为例,患者均使用冠脉造影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进行诊断。结果 82例患者中,共有63例患者为阳性冠结果,19例患者为阴性结果 ;59例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结果为阳性,23例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结果为阴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ST低压阳性率差异并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老年冠心病的应用效果较差,可以使用冠脉造影配合诊断,提高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 郝丽娜冉晨光
- 关键词:冠脉造影动态心电图冠心病
- 心脉通片辅助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质代谢及系统性应激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心脉通片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卡托普利片+心脉通片)及对照组(卡托普利片)。治疗10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血压改变,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共纳入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5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水平(P<0.05);同时,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HBV、LBV、FIB及EA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辅助使用心脉通片可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流变及系统性应激等指标。
- 王晓宇顾宇冉晨光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脉通片卡托普利片血液流变学
- 老年性不典型心肌梗死91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以致心肌局部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MI一般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改变,和血清酶学指标的异常,并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脑泵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等临床表现,然而约有20%~30%的AMI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给AMI的诊断、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此类患者误诊、漏诊率增加,贻误治疗,而此类患者之中老年患者多见,
- 孙健王皓左秀英石伟冉晨光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与MR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与MRA检查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一2017年12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方法的不同,所有患者分为经颅多普勒超声组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组各60例。分析2种检查方法对于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比较2组患者检查脑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及发生部位差异。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特异性为91.8%、敏感性为87.4%,假阳性率为1.5%,假阴性率为12.4%;MRA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特异性为90.6%、敏感性为85.4%,假阳性率为1.8%,假阴性率为10.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A组发现脑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及部位数均优于经颅多普勒超声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及MRA检查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检查结果一致,但MRA检查对于脑动脉及部的率。
- 郝丽娜冉晨光冉晨光苏秀海顾鑫顾鑫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经颅多普勒磁共振血管成像脑动脉狭窄
- 颅多普勒、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对其进行TCD、MRI及MRA诊断,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三种诊断方法中,TCD检出率最高,为88.0%,其次为MRA检测法,其检出率为64.0%,MRI诊断法检出率最低,为44%。其中MRA诊断的特异性最高。结论:TCD诊断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检出率较高,而MRA诊断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特异性较高。每一种诊断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上可将此类诊断法进行结合,以提高诊断价值,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 郝丽娜冉晨光赵华芳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MRI磁共振血管成像
- TCD微栓子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合并组)及单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单纯组),分别在入院后第2、6、12、24、48、72 h行TCD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发现微栓子信号个数。依据患者入院48 h内出现进展性脑卒中,分为进展组(28例)与非进展组(92例),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发现微栓子信号个数,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微栓子个数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患者TCD不同时间点发现颅内动脉微栓子信号阳性个数显著多于单纯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TCD不同时间点发现微栓子信号个数多于非进展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发病24 h内发现微栓子个数多于发病24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6,P<0.05)。进展组患者血清IL-6、TNF-α、MMP-9与CRP水平均高于非进展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栓子个数与血清MMP-9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832,P<0.05),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0.356、0.354、0.389,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TCD检查发现微栓子信号概率较高,其中以发病后24 h内出现率较高,血清MMP-9水平越高,微栓子发现率越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TCD微栓子信号发现率高于普通脑卒中患者。
- 郝丽娜冉晨光冉晨光苏秀海顾鑫顾鑫
- 关键词:脑血管病经颅多普勒超声
- 门诊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3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案例分析了解平板运动试验不仅仅是冠心病的一个诊断标准,还可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或更复杂的心律失常。方法:对3例典型门诊患者运动前无心律失常运动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前各项指证均正常的患者,运动至2级在4~6 min时出现缓慢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对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或恶性心律失常具有诊断意义。
- 冉晨光郝丽娜
- 关键词:平板运动恶性心律失常
-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内脂素水平变化与氧化应激及促炎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内脂素水平变化与氧化应激的促炎因子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为观察组,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外周血内脂素、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外周血内脂素水平与IL-6(r=0.630,P<0.01)及CRP(r=0.883,P<0.01)呈正相关,与SOD(r=-0.872,P<0.01)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内脂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氧化应激及促炎因子水平密切相关,具有一定临床检测价值。
- 王晓宇顾宇冉晨光孙杨
- 关键词:高血压炎症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