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勇 作品数:48 被引量:216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髋臼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挽救性全髋置换 被引量:2 2010年 髋臼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高能量严重创伤,早期复位内固定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Metta等提示8.5%的患者在初次术后2年需要行关节成形术。在骨折术后的髋臼床上重建一个稳定的具有正常功能的髋关节是关节外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冯勇 杨述华 许伟华 叶树楠 肖宝钧 刘国辉 刘勇 叶哲伟关键词:髋臼骨折 全髋置换 骨折术后 关节成形术 严重创伤 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Cmwe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1例(24髋),男3例,女18例;年龄28-71岁,平均(54-10)岁。采用髋臼重建,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股骨近端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成形后联合自体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生物型假体或钛网骨水泥重建髋臼。陶瓷一聚乙烯股骨头臼界面17例(20髋),金属一聚乙烯4例(4髋)。股骨截骨端自体骨移植18例(21髋),异体骨移植原位钢丝捆扎3例(3髋)。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3例失访。随访18例(21髋),随访时间0.5±9年,平均3.5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47.9±9.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88.4±3.5)分。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接近正常。1例术后并发坐骨神经麻痹,无伤口感染病例。术后6个月x线片均显示髋臼假体骨性覆盖、假体及植骨床压配较好,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明显吸收,截骨端骨愈合良好。结论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Crowe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高龄髋关节高脱位患者。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改善肢体不等长,可避免一次性过度肢体延长导致的坐骨神经损伤。 杨述华 许伟华 叶树楠 刘先哲 王晶 冯勇 华文彬关键词:髋脱位 髋臼 直接前路与微创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关节置换术以其良好的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和开展。为了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其可减少创伤和出血、缩短患者住院和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量医师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现今... 陈朦村 杨述华 叶树楠 田洪涛 王晶 冯勇 张波 刘先哲 许伟华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疗效 非编码RNA及其在干细胞相关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6年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一般长度为18~30个核苷酸。自20世纪90年代RNA干扰现象被发现以来,由非编码RNA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受到广泛关注,分子生物学领域也因此产生重大变革。干细胞(stem cells)不仅是动物器官组织发生演变过程中早期分子活动的重要研究工具, 郝铖 冯勇 牟晶晶 刘先哲 杨述华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实验 分化能力 自我更新能力 成脂分化 颈椎病的压迫方式与手术入路理性化选择 目的 根据颈椎病的影像学脊髓压迫方式(POC),探讨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根据Bapat的POC分型:POC Ⅰ 为1或2节段前方脊髓压迫;POCⅡ为1或2节段的后方压迫(钳夹型);POCⅢ为三节段的前方压迫,PO... 冯勇 杨述华 许伟华 叶树楠 肖宝钧 刘国辉 刘勇 叶哲伟关键词:颈椎病 脊髓 手术入路 构建具有靶向治疗作用的工程化生长转化因子-β3蛋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构建前体相关蛋白(LAP)为潜伏作用,基质蛋白金属酶(MMP)酶切位点为导向作用,生长转化因子-β3(TGF-β3)活性部分为治疗作用的具有靶向治疗作用的工程化TGF-β3蛋白,并检验其特异性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编码MMP酶切位点氨基酸的正、反义DNA序列经基因重组定向克隆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中,获得pIRES—EGFP—MMP重组体,用PCR从大鼠胚胎组织中TGF-β3的LAP段和TGF-β3的活性部分mTGF-β3,分别插入pIRES-EGFP-MMP中MMP的上游和下游,获得pIRES-EGFP-LAP-MMP-mTGF-β3重组体。然后将其转染入CHO细胞,最后用Westen Blot检测不同环境下细胞上清液中TGF-β3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测序和酶切鉴定,确认成功构建了pIRES—EGFP—LAP—MMP-mTGF-β3质粒,转染CHO细胞后也成功表达了工程化TGF-β3蛋白,而且这种蛋白只在有MMP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特异性地释放出有活性的mTGF-β3。结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成功构建工程化TGF-β3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其蛋白产物具有特异性的靶向治疗功能。 李进 杨述华 郑东 杨操 冯勇 傅德皓 梅荣成 徐亮关键词:靶向治疗 真核细胞 软骨分化 Colonna关节囊成形术治疗年轻成人高脱位髋臼发育不良 目的:虽然髋臼发育不良高脱位患者并不常见,但常常伴有下肢不等长,步态异常,过早出现髋关节骨关节炎而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然而对于活动量大的年轻的患者髋关节置换的使用寿命远低于60岁以上年老患者,如何合理治疗年轻的髋臼发育不... 许伟华 杨述华 冯勇 郝诚 董钊 李建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单克隆培养和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的单克隆化培养、鉴定和扩增,获得从一个单细胞克隆扩增出的大量均质的MSCs,并通过对这种MSCs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进一步确定这种单克隆来源的MSCs的分化和"横向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大鼠的骨髓细胞,将获得的细胞经过充分打匀和滤过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然后以低密度,1×103个细胞数接种于培养板中,待细胞出现单细胞生长的克隆后,通过显微操作挑出相应的单细胞克隆.将挑出的单细胞克隆与相应的饲养细胞混合培养,快速进行扩增,扩增后的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的鉴定,并进一步进行增殖和细胞分化实验.结果:在含有特定饲养层细胞的培养条件下,单克隆来源的MSCs能在抑制分化的状态下进行大量扩增,并保持细胞的均质性;而且在这种培养条件下,MSCs的增殖能力明显的高于常规培养条件;同时,获得的这种均质MSCs能成功的被诱导向软骨,神经样细胞分化.结论:通过骨髓细胞的单克隆培养,获得了均质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MSCs,这也为进一步更精确的研究MSCs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基础. 郑东 杨述华 冯勇 杨操 李进 梅荣成 唐欣 徐亮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克隆细胞 横向分化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日间模式治疗高选择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益评价 2022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日间模式治疗经严格筛选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其中,28例于日间手术模式下行THA(日间手术组),34例于常规住院模式下行THA(住院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医疗费用、间接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住院手术组相比,日间手术组患者的骨折至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医疗费用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219,P<0.001;Z=-6.736,P<0.001;χ^(2)=4.466,P=0.035;t=3.568,P=0.001;Z=-4.077,P<0.001;Z=-6.620,P<0.001)。日间手术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低于住院手术组(t=3.543,P=0.001;t=2.887,P=0.05;t=2.530,P=0.014)。日间手术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住院手术组(t=3.955,P<0.001;t=2.787,P=0.007)。结论THA日间模式治疗高选择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安全有效,患者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好,费用低,满意度高。 史洋洋 贾杰 童伟 杨述华 许伟华 刘先哲 叶树楠 王晶 冯勇 田洪涛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日间手术 TGF-β_3、DBM联合诱导BMSC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2007年 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和脱钙骨基质(DBM)在体外混合培养21 d后分组,实验组中加入生长转化因子β3(TGF-β3),对照组中不加TGF-β3。分别于7、14、21 d取出DBM块,RT-PCR检测型原骨胶原[COL(Ⅱ)]、X型原骨胶原[COL(X)]和蛋白聚糖(Aggrecan)的表达量;第21天取出的DBM晾干后称重,计算净增长重量。将培养7 d的DBM植入兔的软骨缺损模型中,分别于3、6、9周时处死取材,进行观察。实验组的软骨增加量约为对照组的7倍,COL(Ⅱ)、COL(X)和Aggrecan也明显增加,实验组的软骨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认为TGF-β3联合DBM能极大促进BMSC向软骨分化的能力,并显著提高软骨修复能力。 郑东 杨述华 冯勇 梅荣成 唐欣 徐亮关键词:脱钙骨基质 软骨修复 软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