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学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社会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宗教
  • 2篇维吾尔族
  • 2篇维吾尔族妇女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变迁
  • 2篇民族
  • 2篇妇女
  • 1篇新疆北疆
  • 1篇信仰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稳定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视野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解读
  • 1篇社会学视角
  • 1篇深描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化

机构

  • 11篇兰州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北方民族大...

作者

  • 11篇冯学红
  • 3篇张海云
  • 1篇王建伟
  • 1篇徐黎丽
  • 1篇何生海

传媒

  • 2篇宁夏社会科学
  • 2篇宁夏大学学报...
  • 2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学视野中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喀什地区是维吾尔族古老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在对喀什地区维吾尔妇女命运观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进行分类总结,进而对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特点及成因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维吾尔妇女总体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来窥视维吾尔妇女未来发展和自我提升的人生轨迹。
冯学红
关键词:维吾尔族妇女命运观
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被引量:3
2008年
佛教传入卓尼之前,当地先民信仰原始土著宗教和苯教,并在适应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在藏传佛教占主流地位的今日卓尼,原始土著宗教和苯教的信仰习俗与生态实践的遗风仍在民间社会盛行。本文论述前佛教时期卓尼的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面貌。
张海云冯学红
关键词:苯教生态文化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0
2007年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是当代民族学研究的基础。了解和把握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发展历程、当代意义,探究与关注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创新及其伦理问题,有助于保证田野调查质量,有助于民族学学术规范化和民族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冯学红
关键词:民族学田野调查
藏族苯教文化中的冈底斯神山解读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认为,在藏族的苯教文化中,冈底斯神山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俊美奇险的山形以及宗教、历史、神话和传说所赋予的神秘感,使冈底斯山具有了强烈的感召力、诱惑力,对它的崇拜和祭祀,已经成为千百年来藏族永恒不变的情结。
冯学红东·华尔丹
关键词:藏族
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婚姻研究——以阿克提其村为例(1949-2009)
本文以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阿克提其村为个案,从女性视角,关注和研究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婚姻,考察维吾尔族妇女婚姻与妇女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求适合维吾尔族妇女发展的模式。阿克提其村维吾尔族妇女婚姻文化特征反映了喀什区域乡村维吾尔族...
冯学红
关键词:维吾尔族妇女婚姻文化
文献传递
青海农区藏人婚俗文化变迁调查——以贵德县昨那等四个藏族村落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青海农区藏人传统婚俗文化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笔者以贵德县昨那村、麻巴村、木干村和下排村为例,从适婚的范围、婚姻缔结方式、结婚程序和仪式及婚姻衍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等方面分析青海农区藏人的婚俗变迁,探讨农区藏人传统婚俗变迁的动因和地方性特征。
张海云冯学红
关键词:婚俗
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个体”被引量:6
2008年
针对很多人常混淆的两个基本概念"民族"和"民族个体",借助社会学相关理论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阐述了两者的不同内涵,并论述了这两个概念"层次混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及进一步区别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何生海冯学红
关键词:民族民族问题社会学解读
清末维护北疆民族团结的藏族宗教人士——察罕呼图克图衮噶嘉勒赞简评
2007年
藏族宗教人士衮噶嘉勒赞在清末光绪年间为维护新疆北疆的政治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徐黎丽冯学红
关键词:新疆北疆政治稳定
主体意识觉醒与民族文化发展被引量:3
2006年
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诸多条件和因素的支撑,在文化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作为内在因素,文化承载主体的作用尤为重要,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对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影响深远。从主体性视角探讨民族文化,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冯学红王建伟
关键词:民族文化主体性
民族志书写的创变走向与图景被引量:3
2008年
笔者以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为视点,在业余民族志、现代民族志、后现代民族志的演进序列里考察民族志书写的转向,体认民族志文本从"整体描写"到"深描"乃至"对话"与"多声道"修辞的追求和实践,以此透射人类学文化书写追求多元、双向、互动、开放的撰写取向,呈现民族志书写的实质性的和自觉的多元视角的实践图景。
冯学红
关键词:民族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