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彤
- 作品数:27 被引量:23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源性一氧化碳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脏器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I/ R)致远隔多器官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6 4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 (Sham )组 ;Sham+特异性血红素氧化酶阻断剂—锌原卟啉 (Zn PP)组 ;肢体缺血 2小时和再灌注 4小时 (I/ R)组 ;I/ R+Zn PP组。测定各组心、肺、肝和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DA )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血液内碳氧血红蛋白 (COHb)的变化 ,观察动物 2 4小时存活率。结果 与 Sham组相比 ,I/ R组各脏器 MDA含量及血液内 COHb水平均显著增高 ,组织中 SOD活性和动物 2 4小时存活率显著降低 ,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 ;I/ R+Zn PP组与 I/ R组相比各脏器 MDA含量进一步增高 ,血液内 COHb水平、组织中 SOD活性和动物的2 4小时存活率显著降低 ,也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多器官的氧化性损伤 ,并使 CO产生增多 ,后者在大鼠抗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远隔多器官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 周君琳朱晓光凌彤张经歧常君英
- 关键词:一氧化碳再灌注性损伤肢体
- 生物膜修补腱鞘治疗急诊Ⅱ区屈肌腱损伤被引量:5
- 1995年
- 应用生物膜修补腱鞘治疗急诊Ⅱ区屈肌腱损伤32例,获得满意效果.认为Ⅱ区周肌腱损伤修复后用生物膜修补补鞘有利于肌腱的营养和愈合.并可减轻粘连。
- 潘进社凌彤李永波张煜仝吉庆张英译张哲敏
- 关键词:屈肌腱损伤生物膜腱鞘
- 腕部屈肌腱损伤粘连的预防被引量:5
- 1995年
- 本文介绍采用生物膜隔离指深、浅屈肌腱的方法治疗腕部屈肌腱损伤,以达到预防指深、浅屈肌腱之间粘连的目的。共治疗46例病人,收到满意效果.
- 潘进社凌彤张英泽仝吉庆张煜李永波周君琳
- 关键词:腕部屈肌腱损伤
- Ⅱ期修复少儿手指屈指肌腱损伤被引量:11
- 1995年
- 少儿屈指肌腱损伤修复的时机及方法目前尚有争议。通过对32例(48指)年龄在14个月至12岁的患儿治疗后随访结果,我们认为肌腱损伤在6个月内修复,可以直接缝合;超过6个月则需行游离肌腱移植,疗效较差。我们只修复屈指深肌腱,若强求同时修复屈指深浅肌腱需扩大创面,增加缝合点,加重粘连。术后宜制动以防肌腱再断裂。生物膜在患儿手部应用亦有较好的疗效。
- 李永波邵新中凌彤张经歧韩金豹张克亮
- 关键词: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少年儿童
- 生物膜防止手屈肌腱粘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5
- 1994年
-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将生物膜应用于临床,修复与重建于部屈肌腱II区损伤及缺损的腱鞘共80例(110指)。生物膜重建腱鞘后,可被吸收,形成的假鞘为肌腱提供光滑的组织床,以减轻肌腱粘连。术后经1~4年随访,按TAM系统评价功能优29指,良54指,可15指,差3指,优良率82%。我们就生物膜的选择依据,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 邵新中凌彤张煜张克亮张经歧仝吉庆
- 关键词:生物膜
- 生物膜修补腱鞘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1994年
- 本文用生物膜修补鸡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的腱鞘缺损,观察肌腱愈合和肌腱粘连情况。结果表明生物膜可刺激周围组织形成新腱鞘,对肌腱愈合无不良影响,新腱路可保持腱鞘完整,为肌腱提供良好的组织床,预防肌腱粘连,避免多次手术和多部位手术的弊端。讨论了生物膜的特性,肌腱的营养和愈合,腱鞘修复和活动对预防粘连的作用。
- 潘进社凌彤王学礼邵新中李永波马金忠孙惠辰
- 关键词:生物膜肌腱腱鞘修复术
- 神经端侧缝合法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7
- 2001年
- 张东凌彤
-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
- 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附16报告)
- 1990年
- 掌腱膜挛缩症又各 Dupuytren's Contractu-re。其病变侵犯掌腱膜并延伸致手指筋膜,增生和挛缩导致掌指关节和手指的屈曲畸形。本病多见于欧美,但近来国内也有不少报道。我院从1979~1989年收治16例掌腱膜挛缩患者,其中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14例,随访13例,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16~63岁,其中49~63岁15例。干部8例、工人5例、农民2例、学生1例。
- 邵新中凌彤张煜张经岐仝吉庆张克亮
- 关键词:掌腱膜挛缩症
- 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四肢陈旧性动脉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索自体静脉移植修复陈旧性动脉损伤的时机,为临床提供有关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家兔四肢陈旧性动脉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在股动脉损伤15、30、45、60、75、90天后,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术后8周进行活体观察及血流动力学观察后取材送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39条移植静脉11条栓塞,总通畅率为71.8%。损伤后15、30、45天组明显优于其它时间组(P<0.01)。实验侧末梢皮温较术前均有升高,但75、90天组不明显。多普勒超声检测:末梢血管床阻力增加,血流灌注不良。组织学观察: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移植静脉管壁增厚,内膜增生程度随动脉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静脉移植距动脉损伤时间的长短,对移植血管远期通畅率有明显的影响。陈旧性动脉损伤应争取在伤后2个月内修复。
- 王洪彬凌彤常广邵新中邵新中张明显张克亮王政民
- 关键词:静脉移植动脉损伤自体移植血液动力学
- 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四肢陈旧性动脉损伤
- 2000年
- 目的 探索动脉损伤距修复时间的长短对血管通畅率、末梢血循环及功能的影响,为陈旧性动脉损伤的临床修复提供依据.方法 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家兔陈旧性动脉损伤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1995年4月~1997年12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修复陈旧性动脉损伤16例,按损伤时间组(<3个月与>3个月)分期随访检测.结果 本组病例通畅率100%,总有效率91.57%,其中痊愈率78.31%.经统计学处理,修复后远端皮温的恢复、血流量的改善、血流阻力指数(RI)及疗效对比,<3个月组显著优于>3个月组(P<0.01).其改善程度梯度:肱动脉>尺动脉>挠动脉.结论 动脉损伤距修复时间的长短对血管通畅率不构成影响,对远端血循环及功能与结构的改善有明显影响.陈旧性动脉损伤的修复应尽早(力争3个月内)进行,以达到功能与结构的满意恢复,其中肱动脉、尺动脉的修复尤为重要.
- 王洪彬凌彤常广邵新中康发军张克亮范志勇
- 关键词:动脉损伤通畅率自体静脉移植血循环肱动脉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