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平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学会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杂交
  • 2篇杂交水稻
  • 2篇栽培
  • 2篇水稻
  • 2篇烯效唑
  • 2篇小麦
  • 2篇秸秆
  • 1篇选育
  • 1篇营养丰富
  • 1篇育秧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要点
  • 1篇增产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施肥
  • 1篇水稻育秧

机构

  • 8篇河南省农学会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信阳农业高等...

作者

  • 8篇刘亚平
  • 3篇李洪岐
  • 2篇胡正元
  • 2篇肖琳
  • 2篇魏蒙关
  • 2篇江扬洲
  • 1篇何晖
  • 1篇康维
  • 1篇刘万代
  • 1篇张庆琛
  • 1篇王俊忠
  • 1篇王景晨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民科技培训
  • 1篇河南省第四届...
  • 1篇科技、工程与...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08
  • 2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国审小麦新品种偃高21的选育
2018年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牛秋萍文新义刘亚平张飞跃刘万代王建涛
关键词:小麦选育
鲜食糯玉米绿色高产栽培要点
2008年
糯玉米鲜果穗营养丰富,食味好,易消化,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种植糯玉米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良好途径。其高产栽培要点如下:
刘亚平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栽培要点种植业结构营养丰富鲜果穗
河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拥有量居世界首位,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存...
刘亚平魏蒙关李洪岐
关键词:秸秆生态环境资源利用
文献传递
烯效唑对杂交水稻温室秧苗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1999年
在杂交水稻温室秧苗1 叶1 心期和寄秧15 d 后各喷施1 次50 ~200 mg·L- 1 烯效唑,可使苗高降低,植株干重、分蘖和总根数、白根数增加,茎基部变宽,叶片变宽变短,根系活力增强,叶片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光合速率提高;后期灌浆速率增大,有效穗增加。其中以喷施100 mg·L- 1 处理效果最好,1996 年小区试验比对照增产18-09 % ,1997 年大区对比试验较之对照增产16-20 % 。
肖琳胡正元蔡鹤亭何晖江扬洲刘亚平
关键词:烯效唑杂交水稻生理特性
水稻育秧喷施烯效唑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在杂交水稻的常规湿润育秧、两段育秧、温室育秧和旱育秧中分别进行了喷施烯效唑试验。结果表明,在湿润育秧的1叶1心期喷施100mg/L烯效唑,在两段育秧、温室育秧的1叶1心期和寄秧田两次喷施100mg/L烯效唑,均能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根、增蘖、降低株高,生育后期有效穗增加。与对照比较,上述处理的增产幅度为13.6%~19.6%。旱育秧秧苗期不宜施用烯效唑。
肖琳王景晨胡正元江扬洲刘亚平黄蕾
关键词:烯效唑杂交水稻育秧增产水稻
河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拥有量居世界首位,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存...
刘亚平魏蒙关李洪岐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
文献传递
小麦穗与小穗及籽粒差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原因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了解小麦穗、小穗及籽粒发育的不均衡性与维管束系统和有机养分在器官中的分配关系。[方法]在小麦抽穗前,取主茎、一蘖和二蘖的穗下第1、第2节间,主茎穗的上、中、下不同部位的小穗作样品,测量维管束和韧皮部的面积,测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结果]小麦穗下第1、第2节间直径、基本组织面积、维管束数目、维管束面积及韧皮部面积均以主茎为最大,一蘖次之,二蘖最小。穗中不同部位小穗的穗轴中的维管束分布有差异;同一小穗中通向各小花的维管束数目和面积也不同。在穗的发育过程中,植株及穗部器官中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在不断变化,分配也不平衡。[结论]小麦穗、小穗及籽粒发育的不均衡性和进入其中维管束分布的不平衡性密切相关。"源"与"库"的关系及维管束系统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小麦各产量因素的不均衡发育。穗器官形成的不均衡性与养分供应差异有密切关系。
李明慧张庆琛李刚沈光辉徐士库刘亚平韩战敏
关键词:小麦穗小穗籽粒维管束
河南省夏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会杰康维王红英王俊忠赵一丹姚秋菊裴瑞杰李付立刘亚平李洪岐
该项目针对玉米生产中造成综合生产能力偏低的一系列重大难题,通过研究,在12个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通过在试验区和辐射区示范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新品种引进与应用研究:明确了不同生态区的主导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
关键词:
关键词:夏玉米施肥机械化播种技术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