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兴良

作品数:218 被引量:2,220H指数:26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4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4篇农业科学
  • 49篇生物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植物
  • 32篇亚高山
  • 29篇海拔
  • 27篇土壤
  • 23篇自然保护
  • 23篇自然保护区
  • 23篇保护区
  • 23篇川西亚高山
  • 22篇人工林
  • 21篇冷杉
  • 20篇物量
  • 20篇海拔梯度
  • 19篇群落
  • 19篇川滇高山栎
  • 18篇云杉
  • 18篇卧龙自然保护...
  • 17篇生物量
  • 16篇植被
  • 16篇区系
  • 15篇岷江冷杉

机构

  • 214篇四川省林业科...
  • 58篇中国林业科学...
  • 4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3篇四川林业持续...
  • 11篇阿坝州科学技...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理县林业局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 7篇四川省林业调...
  • 7篇四川省工程咨...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6篇四川省林业厅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松潘县林业局
  • 4篇阿坝州林业和...

作者

  • 218篇刘兴良
  • 69篇何飞
  • 52篇冯秋红
  • 50篇刘世荣
  • 50篇潘红丽
  • 35篇宿以明
  • 33篇蔡蕾
  • 26篇马钦彦
  • 19篇蔡小虎
  • 19篇史作民
  • 18篇马文宝
  • 16篇慕长龙
  • 15篇张利
  • 14篇樊华
  • 13篇姬慧娟
  • 11篇郑绍伟
  • 10篇何亚平
  • 10篇杨玉坡
  • 10篇向成华
  • 9篇鄢武先

传媒

  • 99篇四川林业科技
  • 23篇生态学报
  • 11篇林业科学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成都大学学报...
  • 3篇西部林业科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陆地生态系统...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种子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2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13篇2011
  • 14篇2010
  • 19篇2009
  • 12篇2008
  • 7篇2007
  • 14篇2006
  • 7篇2005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途径与对策被引量:3
2022年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我国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战略推进提供生态安全保障。本文论述了西南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生态地位,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森林资源质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西南林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战略、防灾减灾能力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等方面,论述了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必要性。从防护林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总体布局、现有林保护与修复、低效林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干热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西南林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途径和生态对策,为西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经营、生态系统管理、天然林保护与修复、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提供参考。
刘兴良刘杉包维楷李旭华李贵祥朱万泽喻理飞蔡蕾潘红丽冯秋红李慧超徐峥静茹胡宗达张利刘千里
关键词:生态安全屏障亚高山地区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管理
岷江上游退化森林的保护、修复与展望
2022年
岷江上游的亚高山森林是成都平原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在长江经济带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亚高山天然林主要以冷杉(Abies spp.)和云杉(Picea spp.)占优势的老龄林。20世纪50—80年代期间,该地区的原始针叶林经历了大规模采伐,现有森林植被为残留的原始针叶林斑块和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阔叶林、人工针叶林、人工天然混交林类型。针对岷江上游退化森林植被恢复和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的关键问题,历经近30年的系统性研究和生态恢复的经营实践,该区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采用多尺度观测和跨尺度分布式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植被生态和水文过程的耦合方法,揭示了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水文调节功能的多尺度形成与演变机制;2)运用氢同位素技术阐明了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之间水分的空间分配、迁移、转化与利用的循环机制;3)发现了岷江冷杉(A.fargesii var.faxoniana)原始林具有最高的水源涵养功能;4)创建了定量辨识退化森林恢复状态和演替阶段的方法与基于水碳效益权衡的水源涵养林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5)提出了自然演替与人工促进措施相结合的森林植被恢复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的关键技术体系,以及岷江上游水碳效益权衡的森林植被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方案。基于以上5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提出了岷江流域森林植物保护修复的4个优先重点领域,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流域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植被质量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和亚高山森林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未来岷江上游退化森林植被生态保护和修复研究,需要从经典的森林植被恢复转变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水源涵养和固碳增汇功能协同提升,以及基于自然的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空间战略及实现途径。
刘世荣缪宁张远东刘兴良
关键词:生态恢复天然次生林生态屏障
四川巴郎山齿果酸模叶片氮素及其分配的海拔响应被引量:5
2013年
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按海拔梯度选择了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的4个分布地点(2350、2700、3150和3530m),对各研究地点的齿果酸模进行了叶片光合、扩散导度、叶片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氮素含量、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比叶面积(SLA))等参数的测量,以期揭示该植物叶片氮素、氮素分配情况及其他生理生态参数随海拔的响应趋势,进而明确氮素及其分配在齿果酸模响应和适应海拔梯度环境的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齿果酸模的叶片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随之增加,进而光合能力随之增加。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的扩散导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趋势,这可能是落叶草本植物对于高海拔低温所导致的叶寿命缩短的适应结果。沿着海拔梯度,植物叶片氮素和扩散导度均通过羧化位点与外界CO2分压比(Pc/Pa)而间接影响叶片δ13C值,且相比之下,以氮素为基础的羧化能力对于Pc/Pa的作用更大些,进而导致齿果酸模叶片δ13C随海拔增加;随着海拔的升高,齿果酸模叶片将更多的氮素用于防御性结构组织的建设,这也是SLA和PNUE降低的主要原因;在光合系统内部,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光合组织增加了用于捕光系统氮素的比例,使得植物可以更好地利用随海拔升高而增强的光照资源,进而促进了光合能力的增加。可见,氮素及其在叶片各系统间(尤其是在光合系统与非光合系统间)的分配方式是齿果酸模适应和响应海拔梯度环境的关键。
冯秋红程瑞梅史作民刘世荣王卫霞刘兴良何飞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
2013年
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是东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在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沿河岸分布。本文采用样方法,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幼龄期个体很少,中龄期个体相对较多,老龄期个体数量也很稀少。由此可知其大小级结构呈纺锤形,因此种群属于衰退型;2)I、II级个体数少,致使其在静态生命表中死亡率出现负值,个体在第Ⅳ级有一个死亡率高峰,而在第Ⅶ级死亡率达到了最高;3)虽然幼苗的存活率很低,但由于幼树的存活率较高,所以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I型,表明该地区沿河岸带的环境条件比较适合领春木的生长;4)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为了保护和维持种群,应对群落进行适度的干扰,开辟林窗,促进领春木种子萌发,幼苗和幼树正常生长。
姬慧娟陈思多马文宝何建社张利刘兴良
关键词:领春木
改变凋落物输入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2019年5月—10月,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分析仪对川西米亚罗林区20世纪60年代采伐后经自然更新恢复形成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次生针叶林(针叶林)、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青榨槭(Acer davidii)+岷江冷杉次生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青榨槭+红桦+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 Schneid)次生阔叶林(阔叶林)的土壤呼吸及土壤温湿度因子(对照、去除凋落物和加倍凋落物)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去除和加倍凋落物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不显著,且3种林型之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去除凋落物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降低了17.65%、21.01%和19.83%(P<0.05);加倍凋落物则分别增加6.76%、7.28%、8.16%(P>0.05)。3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土壤温度极显著指数相关,与土壤湿度不相关。对照Q_(10)值变幅为2.01—3.29,去除凋落物降低了3种林型的Q_(10)值;加倍凋落物分别提高了针叶林和降低了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Q_(10)值。土壤呼吸速率仅表现在天然次生林对照处理中受到土壤pH、有机质、可溶性有机氮和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及Q_(10)值高于天然次生针叶林,说明在未来CO_(2)浓度及温度升高背景下,地表凋落物增加并未引起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速率成倍增加,更有利于该区域天然次生林尤其是针叶林的土壤碳吸存。
李亚非胡宗达余昊胡璟刘兴良罗明霞欧定华吴德勇
关键词:土壤呼吸凋落物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
秦巴山地立地分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秦巴山地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由于气侯类型多样,生物气候垂直带谱十分明显.该区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了宏观地在大范围内布局林业生产,做到“适地适树、造林种”,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笔者对秦巴山地的立地进行了高、中级分类的初步尝试.将秦巴山地划分为8个立地区、2个亚区、以及31个小区.针对其自然特点、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林业划产的发展方向和宏观战略性的措施和意见.
刘兴良
关键词:立地条件类型秦巴山地造林
灰木相思茎段腋芽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被引量:21
2004年
用灰木相思茎段腋芽为外植体,采用在木本植物茎叶组培材料上经常采用的3种消毒方法及前人已在相思类植物营养器官组培上取得成功的3种萌芽培养基、芽增殖培养基和根诱导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1/800灭菌净10min+75%酒精50s+0.1%HgCl25min的消毒效果最好,以改良MS+6-BA1.0+NAA0.2的萌芽效果最好,以MS+6-BA2.0+IBA0.2的增殖效果最好,以改良MS+IBA1.5+NAA0.4生根效果最好。
张祖荣刘兴良
关键词:植株再生
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叶特性海拔梯度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川滇高山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亚高山硬叶栎林类型,广泛分布在横断山地区。为了阐明植物群落植物叶型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阳坡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叶型特征随海拔梯度(15海拔梯度,海拔2200—3600 m)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各个梯度川滇高山栎群落维管束植物的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总种数的平均百分率为36.09%;细型叶和中型叶的维管束植物比例相当,分别为25.64%,25.22%;大型叶和巨型叶维管束植物分别占6.82%—9.94%和0.00%—0.71%;微型叶植物比例在1.28%—5.59%;小型叶维管束植物的比例随海拔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低值出现在海拔3000 m左右。各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内维管束植物的叶型以单叶为主,平均占总种数的75.89%,其余为复叶植物,占总种数的24.11%;维管束单叶型植物物种比例随海拔升高变幅较小,在73.84%—78.78%之间,但在海拔2500 m有一个最低值,其比例为73.85%;复叶维管束植物在各海拔梯度群落物种数比例在21.21%—26.15%之间。各海拔川滇高山栎林内维管束植物的叶质以纸叶型为主,平均占总种数的46.03%,其次为薄叶植物(29.17%),革质(22.00%)和厚革质植物(2.79%)。川滇高山栎群落内纸质与厚革质维管束植物种类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革质与薄叶型维管束植物种类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全缘维管束和非全缘维管束植物种类分别占总数的50.50%和49.50%;全缘类维管束植物随海拔升高呈正二项式分布,而非全缘维管束植物则呈相反的分布格局。
刘兴良何飞樊华潘红丽李迈和刘世荣
关键词:叶质叶缘海拔梯度卧龙自然保护区
岷江柏天然种群种实表型变异特征被引量:27
2017年
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表型分化系数和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11个岷江柏种群的13个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岷江柏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差异,种群内的变异(49.7%)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6%),种间平均分化系数为43.4%,分化程度相对较大.球果质量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37.2%),其次是单个球果种子质量,球果长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8.0%),是最稳定的种实性状.康定县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武都县的最小.在岷江柏的研究区内,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和生长季的水分条件是其种实表型的主要限制因子.依据13个种实表型性状将11个岷江柏天然种群分为2类3亚类,基本上代表了3个流域的种群分布情况.大渡河流域种群种实表型性状最佳,岷江流域最差.
冯秋红史作民徐峥静茹缪宁唐敬超刘兴良张雷
关键词:表型性状环境因子天然种群
不同抚育措施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短期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外部干扰作出快速反应,是评价人类活动对土壤性质和相关功能影响的敏感指标.在川西亚高山地区云杉人工林中开展不同强度的间伐(对照,0%;T1,10%;T2,20%)和修枝(对照,0%;P1,1 m修枝;T2,2 m修枝)抚育措施,分析不同抚育措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抚育措施的快速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除真菌丰富度外,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不受疏伐和修枝交互作用的影响.土壤细菌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而真菌的多样性无显著变化.1 m修枝的抚育方式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2)疏伐和修枝措施对土壤细菌中的芽单胞菌门和浮霉菌门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各个优势门类群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疏伐和修枝强度间无显著差异.抚育措施对真菌优势类群相对丰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疏伐后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下降,而担子菌门显著增加.(3)毛管孔隙度、速效钾和速效磷是影响土壤细菌类群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子;而速效钾是影响真菌类群丰富度的主要因子.在土壤细菌群落中,浮霉菌门和芽单胞菌门更容易受土壤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疏伐和修枝抚育措施能够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变土壤真菌优势类群丰富度,研究结果对云杉人工林健康经营及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旭华徐峥静茹蔡蕾冯秋红冯秋红刘兴良刘世荣
关键词:间伐修枝土壤微生物云杉人工林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