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可

作品数:11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锥形束CT
  • 4篇上颌
  • 3篇正颌
  • 3篇正颌手术
  • 3篇手术
  • 3篇骨性
  • 3篇成人
  • 2篇对称性
  • 2篇切牙
  • 2篇颌骨
  • 2篇下颌
  • 2篇下颌偏斜
  • 2篇埋伏
  • 2篇畸形
  • 2篇矫治
  • 2篇CBCT
  • 1篇牙合
  • 1篇牙颌
  • 1篇牙颌面
  • 1篇牙颌面畸形

机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军区南京...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连云港市第一...
  • 2篇常州市口腔医...
  • 1篇江苏省口腔医...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刘可
  • 10篇赵春洋
  • 6篇王林
  • 5篇于剑南
  • 5篇顾月光
  • 4篇谷妍
  • 3篇王珊
  • 3篇赵宏
  • 2篇刘敏
  • 2篇秦燕军
  • 2篇沈云娟
  • 1篇李琥
  • 1篇曹罡
  • 1篇陈国锋
  • 1篇刘秉尧
  • 1篇唐成忠
  • 1篇马俊青
  • 1篇王震东
  • 1篇许远
  • 1篇孙伯阳

传媒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性Ⅲ类畸形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的三维测量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后的变化,从三维方向上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的机制。方法:选取14例恒牙列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0-12岁,平均10.9岁,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牵引治疗前、后,进行CBCT三维扫描,采用Dolphin 11.0对骨组织及牙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体系,选择23个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前方牵引后,A-冠状面的距离、SNA、ANB均显著增大(P〈0.01);A-水平面的距离显著增大(P〈0.05),ANS-PNS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上颌骨向前、向下生长。Po-S-N显著增大(P〈0.01),SNB显著减小(P〈0.05),提示颏部向下、向后旋转,下颌生长得到抑制。U1j-冠状面的距离显著增大(P〈0.01),提示上切牙前移;U1牙长轴-SN交角显著增大(P〈0.05),提示上切牙唇倾。U6j-水平面的距离、U6j-冠状面的距离均显著增大(P〈0.05),提示上颌磨牙近中移动、伸长。额颌缝等4条骨缝三维方向上均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后,经CBCT三维测量,证实翼腭缝等骨缝的生长改建在上颌骨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颌骨及上颌牙明显向前、向下生长;下颌骨生长得到抑制。
秦燕军沈云娟谷妍王珊刘可赵春洋
关键词:骨缝锥形束CT
控根辅弓对上颌切牙转矩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控根辅弓对直丝弓矫治器患者的上颌切牙转矩效果。方法:选择22例安氏Ⅱ1拔牙矫治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在精细调整阶段配合控根辅弓对过度直立或内倾的上颌切牙进行正转矩。按主弓丝不同分为2组,14例主弓丝为0.46 mm×0.64 mm的不锈钢方丝,8例主弓丝为0.46 mm的不锈钢圆丝。对22例上颌切牙转矩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上颌切牙转矩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1-SN、UIa-NA值增加(P<0.01),控根辅弓对上切牙的正转矩效果明显;转矩的时间,主弓丝为圆丝上颌切牙转矩快于主弓丝为方丝,P<0.05。结论:在直丝弓矫治的精细调整阶段,配合前牙控根辅弓,是对内收后过度直立或舌倾的上颌切牙实现转矩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秦燕军顾月光刘可于剑南沈云娟赵宏赵春洋
关键词:转矩上颌切牙直丝弓矫治器
正畸治疗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68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正颌手术,联合组患者采用术前正畸治疗+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治疗。术后正畸于正颌手术结束4周后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正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正颌术后4周,两组患者SNA角、SNB角、ANB角与正颌术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正颌术后12个月,联合组患者SNA角、SNB角、ANB角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正颌术后4周内,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41%)明显低于对照组(58.82%)(P<0.05),且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正颌术前(P<0.01)。正颌术后12个月,联合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在正颌手术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畸形复发,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咀嚼和语言功能。
刘秉尧刘可马俊青唐成忠曹罡
关键词:唇腭裂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正畸治疗
颜面部不对称畸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颜面部不对称是口腔临床常见的一种畸形,它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增加,对颜面部不对称畸形的研究变得更加迫切,本文针对颜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发生率、病因、发生部位、分类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可王林赵春洋
关键词:颜面部畸形
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矫治乳前牙反机制的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矫治乳前牙反的机制。方法 37例3.5~5.0岁乳前牙反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使用导弓式可摘矫治器,18例,另一组使用垫式可摘矫治器,19例。结果导弓式可摘矫治器戴用组反纠正快于垫矫治器组,经t检验P<0.05;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组除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下颌后移较垫式可摘矫治器组明显。结论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矫治乳前牙反的机制是推上前牙唇倾、引导下前牙舌倾,荡下颌向后,缩短了治疗时间。
陈国锋顾月光刘可赵春洋
关键词:前牙反牙合乳牙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骨三维对称性的CBCT观察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骨的三维特征。方法:纳入正畸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62名,按照颏点的偏离程度分为颜面部不对称组30例和颜面部对称组32例,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扫描获得颅面部DICOM数据,采用Dolphin 11.0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下颌骨骨性结构特征的13个点进行描记,对下颌骨37个变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颜面部不对称组偏斜侧髁突及下颌角点相对于偏斜对侧处于向后、向外、向上的位置,偏斜对侧有着更长的下颌体、下颌支、髁突和更大的下颌支倾斜度及髁突倾斜度。结论:髁突、下颌支、下颌体的不对称生长发育及下颌骨的旋转都是导致下颌偏斜的因素。
刘可王珊王林于剑南赵宏刘敏赵春洋
关键词:下颌偏斜下颌骨
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锥形束CT定位诊断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埋伏特征及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22例,获取CBCT三维数据,应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分析腭侧埋伏尖牙的埋伏状况、与邻牙位置关系并分类,观察邻牙牙根的吸收情况。结果 :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大多近中、腭向倾斜阻生,近中异位以Ⅰ类和Ⅳ类较为多见,分别占30.8%和38.5%;近中倾斜角度多在53.8°~68.5°,腭侧异位距正中矢状面多在5.4~8.4 mm。年龄越大,上颌腭侧埋伏尖牙近中腭向异位越远,近中倾斜角度越大。84.6%的相邻侧切牙及19.2%的中切牙牙根与埋伏尖牙接触;50%的相邻侧切牙及15.4%的邻中切牙牙根吸收,相邻侧切牙吸收多位于根尖1/3,而相邻中切牙吸收多位于根中1/3;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概率与腭侧埋伏尖牙与切牙间的最小距离呈反比关系。结论:CBCT能在三维方向诊断上颌尖牙埋伏状况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准确判断邻牙根吸收情况,准确测量埋伏尖牙倾斜度及埋伏深度,为上颌腭侧埋伏尖牙的治疗提供指导。
于剑南顾月光赵春洋刘可莫仕成李琥潘成琼王林
关键词:上颌尖牙锥形束CT
成人骨性Ⅲ类颜面部不对称上颌骨三维特征的CBCT探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颜面部不对称患者上颌骨的三维特征。方法:选取正畸临床成人骨性Ⅲ类患者62名,按照颏点的偏离程度分为颜面部不对称组(n=30)和颜面部对称组(n=32)。62名患者拍摄CBCT,采用Dolphin 11.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描记上颌骨20个骨性结构特征的标志点,测量分析35个变量。结果:相对于颜面部对称组,在颜面部不对称组内,偏斜侧所有测量项目在水平向上与非偏斜侧均有明显差异(P<0.05),矢状向上仅颧牙槽嵴点与非偏斜侧有明显差异(P<0.05),冠状向上偏斜侧与非偏斜侧无明显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颜面部不对称患者上颌骨主要表现为水平向的不调,且偏斜侧的位置较高,这是生物体在生长型、环境因素尤其是口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水平向量上失代偿,而在另一些向量上发生了补偿。
刘可谷妍赵春洋于剑南顾月光王林
关键词:上颌骨锥形束CT
正颌手术对成人骨性Ⅲ类颜面部不对称三维特征改变锥形束CT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颌面部的三维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正畸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2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颜面部不对称组,另选取同期成人骨性Ⅰ类无下颌偏斜患者20例为颜面部对称组,对不对称组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法,在正畸治疗前和正颌手术后12个月后使用CBCT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三维扫描获得颅面部DICOM数据,采用Dolphin 11.2对颌骨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颌骨骨性结构特征的28个点进行描记,对上下颌骨共60个变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不对称组手术后,牙合平面的倾斜度、上颌骨下部宽度、下颌总长度及下颌支倾斜的对称性得到了明显的纠正,但与对称组比较,在术后上颌骨的上部及双侧髁突的位置仍存在明显不对称性。结论正颌手术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颌面部硬组织对称性的改善主要是对牙合平面的倾斜度、上颌骨下部宽度及下颌体长度不协调的纠正,而上颌骨上部及髁突的不对称仍未有效改善。
刘可赵宏荣亮孙伯阳赵春洋
关键词:下颌偏斜正颌锥形束CT
正颌手术对颌面硬组织对称性改变的三维评估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正颌手术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颜面部不对称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正畸临床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颜面部不对称患者20例,20例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法,在正畸前(T0)和正颌手术后6个月(T1)后使用CBCT对患者进行三维扫描获得颅面部DICOM数据,采用Dolphin 11.0对颌骨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颌骨骨性结构特征的20个点进行描记,测量分析20个变量。结果 20例颜面部不对称患者,正颌手术改善上颌骨下部水平向及矢状向的不对称性,双侧下颌体的长度及下颌支的倾斜度得到纠正。结论正颌手术能有效改善成人颜面部不对称,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颜面部不对称患者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上颌骨下部水平向及矢状向的对称性改善,以及下颌体长度不协调的纠正,正颌手术前三维测量对正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
赵宏谷妍赵春洋于剑南刘敏王震东王林刘可
关键词:正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