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吉泉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醚酮
  • 6篇聚醚
  • 6篇聚醚醚酮
  • 6篇复合材料
  • 6篇复合材
  • 4篇碳纤维
  • 4篇碳纤维复合材...
  • 4篇羟基磷灰石
  • 4篇纤维复合
  • 4篇纤维复合材料
  • 3篇生物相容
  • 3篇生物相容性
  • 3篇细胞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组织相容性
  • 2篇马尾神经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9篇刘吉泉
  • 8篇刘学勇
  • 8篇邓纯博
  • 3篇隋国鑫
  • 2篇刘冬妍
  • 1篇李洪秋
  • 1篇王欢
  • 1篇吕厚山
  • 1篇李建军
  • 1篇吴东朝
  • 1篇李纯

传媒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EEK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对成骨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新型聚醚醚酮复合材料(PEEK-HA-CF)的力学特性和在体外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将新生鼠颅盖骨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接种于复合材料上,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PEEK-CF作为对照组,用CCK-8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率;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的形态。结果PEEK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人体骨的力学性能相匹配,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结论PEEK复合材料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移植替代材料。
邓纯博刘学勇刘冬妍刘吉泉隋国鑫
关键词: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成骨细胞力学性能生物活性
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聚醚醚酮(PEEK)-羟基磷灰石(HA)-碳纤维(CF)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应用注塑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PEEK-HA-CF复合材料,选择70PEEK-20HA-10CF复合材料(PEEK、HA、CF质量分数分别为70%、20%、10%)为实验组,75PEEK-05HA-20CF复合材料(PEEK、HA、CF质量分数分别为75%、5%、20%)为阳性对照组,70PEEK-30CF(PEEK、CF质量分数分别为70%、30%)为阴性对照组。从新生SD大鼠颅盖骨提取原代成骨细胞,培养至第2代,用于实验。测定不同质量分数的PEEK-HA-CF复合材料的黏附性、增殖能力、细胞形态及相关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OL-Ⅰ)、骨钙素(OCN)mRNA含量,评价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荧光显微镜下CF和HA均匀分布在PEEK中。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细胞黏附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第5天、第7天光密度(OD)分别为1.88±0.08、2.83±0.15,阳性对照组第5天、第7天OD值为1.55±0.09、2.56±0.12,阴性对照组第3天、第5天OD值分别为1.47±0.03、2.46±0.06;实验组增殖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ALP mRNA、COL-ⅠmRNA含量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在第5、7天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14天时,实验组ALP mRNA、COL-Ⅰ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且阳性对照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 <0.05),而3组间OCN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生长良好,并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在材料表面达到融合,形成矿化颗粒。结论 PEEK-HA-C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邓纯博李洪秋刘吉泉刘学勇
关键词: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
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对新型复合材料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的组织相容性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依据GB/T 16886系列标准,应用大鼠对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及皮内反应实验。结果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各实验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各时相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肝肾标本与对照组比较无阳性病理改变;热原实验,各组大鼠在各时间段内测得的体温变化均符合热原实验评价标准;溶血实验,复合材料浸提液的溶血百分率均低于标准规定的5%;皮内反应实验,皮下组织在各时相点水肿极轻微,无红斑形成。结论新型复合材料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初步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
刘学勇刘吉泉邓纯博吴东朝隋国鑫
关键词: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组织相容性
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组份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并对复合材料及钛合金作一组织相容性比较。   材料与方法: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聚醚醚酮/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均由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
刘吉泉
关键词: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钛合金组织相容性复合材料
文献传递
大鼠马尾神经慢性受压后腰髓Bcl-2、Bax蛋白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大鼠马尾神经受压后相应节段脊髓神经细胞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以及Bcl-2/Bax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切除L5椎体,实验组切除L5椎体后在L4椎体平面置入硅胶片,造成马尾神经受压。实验组分别于建模后第2、4、8、12周取L4节段脊髓组织,每个时间点6只,对照组在手术后第8周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凋亡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对照组Bcl-2、Bax的OD值均为0.13±0.01。实验组从第2周到第12周Bcl-2的OD值分别为0.15±0.02、0.23±0.02、0.29±0.07、0.30±0.04,Bax的OD值分别为0.15±0.02、0.30±0.02、0.48±0.02、0.47±0.10。实验组从第4周开始Bcl-2、Bax表达明显增多。对照组及实验组第2、4、8、12周Bcl-2/Bax的比值分别为0.99±0.29、0.96±0.05、0.75±0.04、0.61±0.07、0.65±0.07,对照组和实验组第2、4、8、12周TUNEL染色阳性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1.08±0.11、1.09±0.10、3.30±0.16、4.45±0.14、4.51±0.17。Bcl-2/Bax比值与凋亡细胞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91(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在4、8、12周时脊髓神经细胞出现凋亡改变。结论马尾神经慢性受压后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与神经细胞凋亡呈负相关,提示Bcl-2、Bax对马尾神经受压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刘学勇王怀兵邓纯博刘吉泉王欢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BCL-2BAX凋亡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作为骨科植入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9年
文章总结了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和相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综述了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作为骨科植入物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邓纯博刘冬妍刘吉泉刘学勇吕厚山
关键词:聚醚醚酮生物相容性植入材料
骨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
2011年
生物安伞性的评价在于预测生物材料或医疗器械在与人体接触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害性,保证牛物材料的应用安全性.骨替代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证明材料的安全性.文章对骨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方法 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细胞相容性实验、全身毒性实验、血液相容性实验、皮肤致敏实验、刺激实验、遗传毒理学实验、体内植入实验.
刘吉泉刘学勇邓纯博李纯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骨替代材料
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将大鼠成骨细胞与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PEEK-HA-CF)复合材料间接和直接培养,通过CCK-8对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流式细胞仪测定材料对细胞增殖指数的影响;测定复合培养后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成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PEEK-HA-CF复合材料无细胞毒性,复合材料组胞增殖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无差异,3d时高于钛合金组。第7d时,PEEK-HA-CF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SEM下,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生长良好。PEEK-HA-C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骨科植入材料。
刘学勇邓纯博刘吉泉李建军隋国鑫
关键词: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细胞相容性
急性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马尾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高频率刺激和追加压迫,观察不同刺激条件和压力下受压马尾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AMP)和复合感觉神经动作电位(compound 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的变化情况,探讨椎管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受压而引发的间歇性跛行的发病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分成5组,每组6只。对照组仅行单纯L5椎板切除;其他4个实验组将特制硅胶片插入L4及L6椎管,造成横截面分别积缩小30%的双节段狭窄。施加静态压迫2 h后,单纯压迫恒定组不施加动态负荷;单纯压迫增加组行追加压迫6 min;HFS压迫恒定组施加高频率刺激6 min;HFS压迫增加组施加高频率刺激同时追加压迫6min。负荷后,各组均恢复到原始静态受压状态继续检测30 min。结果静态压迫2 h,各实验组的CAMP和SNAP无明显变化(P<0.05)。动态负荷后,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压迫恒定组动作电位无变化,而其他3组动作电位均发生下降,且HFS压迫增加组最为明显,30 min时,除HFS压迫增加组的CMAP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他各组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动态负荷使急性受压马尾神经动作电位发生一过性降低。
刘学勇邓纯博刘吉泉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动作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