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向东

作品数:80 被引量:621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25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6篇棉蚜
  • 26篇飞虱
  • 23篇种群
  • 16篇水稻
  • 16篇寄主
  • 13篇褐飞虱
  • 11篇稻纵卷叶螟
  • 11篇纵卷叶螟
  • 11篇卷叶
  • 11篇卷叶螟
  • 11篇灰飞虱
  • 7篇饲养
  • 7篇温度
  • 6篇种群分化
  • 6篇翅型
  • 5篇稻田
  • 5篇生物学
  • 5篇水稻冠层
  • 5篇迁飞
  • 5篇种群大小

机构

  • 79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上海市园林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上海植物园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乡县农业局
  • 1篇江苏省植保站
  • 1篇江苏省植物保...
  • 1篇通州市植保站
  • 1篇遵义市烟草专...
  • 1篇苏州蚕桑专科...

作者

  • 80篇刘向东
  • 23篇翟保平
  • 23篇张孝羲
  • 5篇黄建荣
  • 5篇张爱民
  • 5篇徐颖
  • 5篇池杏珍
  • 5篇廖怀建
  • 4篇方源松
  • 3篇高雪
  • 3篇严巍
  • 3篇李跃忠
  • 3篇安志芳
  • 3篇陈连根
  • 3篇钱秋
  • 3篇鞠瑞亭
  • 3篇郭慧芳
  • 3篇耿桃兰
  • 3篇郎志飞
  • 2篇方继朝

传媒

  • 16篇昆虫学报
  • 8篇昆虫知识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生态学报
  • 6篇应用昆虫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中国昆虫学会...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植物医生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武夷科学
  • 1篇园林科技信息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 1篇水稻螟虫灾变...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飞虱翅型及翅发育基因对长、短翅定向选择的响应
2023年
【目的】稻飞虱翅型调控的分子机理已较为清楚,但是在长、短翅品系不断纯化过程中翅型及翅发育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长、短翅品系的翅长、翅重及翅发育基因对翅型定向选择的响应,以期为明确灰飞虱翅型的遗传进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在恒定条件下对灰飞虱长、短翅型分别进行14和13个连续代次的定向选择,建立长翅型和短翅型品系;测定各选择代次中两品系的长翅和短翅率、翅长和翅重;并采用qPCR方法测定翅发育基因InR1,InR2和FoxO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比较长、短翅型品系的翅型指标和基因表达水平在各选择代次间的差异来表征翅型及翅发育基因的选择响应。【结果】长翅型和短翅型分别进行连续14和13代的定向选择,灰飞虱长翅型品系的长翅率以及短翅型品系的短翅率在各选择代次间均显著上升,均已保持在95%左右。随着选择代次的增多,长翅型品系的翅长不断增长,短翅型品系的翅长不断缩短,长、短翅型品系的翅重均呈变轻趋势。长翅型品系3龄若虫的InR1和InR2相对表达水平随选择代次的增多而下降,但FoxO相对表达水平不随选择代次变化;短翅型品系InR1,InR2和FoxO在3龄若虫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随选择代次增多呈现上升趋势;这3个基因在成虫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对长和短翅型的选择响应不明显。【结论】灰飞虱翅型对定向选择有明显的响应,选择翅型的比率显著上升并保持在高水平;长翅型品系经定向选择后翅变长、变薄,短翅型品系的翅则变短、变轻;多世代定向选择长翅型抑制了若虫的翅发育基因InR1和InR2的表达,而短翅型的多世代定向选择则激活了其表达,从而促进翅型纯系的形成与保持。研究结果预示灰飞虱种群能向长、短翅型纯系两个方向进化。
王汝琳刘向东
关键词:灰飞虱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水平
棉花与瓜类上棉蚜相互转换后的生命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对棉花和瓜类寄主上棉蚜的相互转接后的种群特征研究表明 ,南京地区棉花与瓜类 (黄瓜、西瓜和甜瓜 )上的棉蚜相互转接后不能正常存活和繁殖后代 ,其存活时间仅为 1- 4天 ,所产仔蚜存活 1- 3天 ,不能建立蚜群 ,形成了寄主专化型。瓜类上棉蚜在三种瓜之间均能成功转接 ,但转接后 1- 4代的净增殖率均有所下降 。
刘向东张孝羲翟保平孙魁龙
室内饲养灰飞虱的一种简便方法被引量:9
2008年
介绍一种以海绵为介质培育稻苗,进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n大批量饲养的方法。水稻种子经24h浸种后,平铺在垫有海绵的塑料盒中。在26℃下,10d左右稻苗可长至6~8cm高,此时可以用于饲养灰飞虱。在一般饲养条件下稻苗能保持较好的长势,并且一批稻苗可持续30d左右。灰飞虱的单头饲养可采用单苗单管饲养法,该方法饲养的灰飞虱若虫存活率高、产卵量大。21~27℃、光周期12∶12条件下,灰飞虱世代历期约为20~35d,各龄若虫的存活率均在80%以上。
张爱民刘向东
关键词:灰飞虱饲养方法稻苗海绵垫发育历期
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合度被引量:16
2004年
采用寄主转换建立生命表及触角电位 (EAG)方法比较了棉蚜两寄主专化型 (棉花型和黄瓜型 )对不同夏季作物的适合度。结果表明 ,棉花型蚜转到黄瓜上及黄瓜型蚜转接到棉花上均不能正常产仔繁殖和建立种群。两种蚜型均不能在茄子和苋菜上建立种群。黄瓜型蚜能在豇豆上建立种群 ,但棉花型蚜不能 ,表现出两种寄主型棉蚜对夏寄主利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受棉蚜为害 12~ 36 h后的黄瓜或棉花植株仍不适合于棉花型或黄瓜型蚜 ,表现出黄瓜型蚜不能在被棉花型蚜为害过的棉株上正常存活和繁殖 ,棉花型蚜也不能在被黄瓜型蚜为害过的黄瓜苗上存活和繁殖。两种寄主型蚜对不同寄主叶片丙酮提取物的触角电位表明 ,黄瓜型蚜对棉花、哈密瓜和马铃薯叶片提取物的反应显著强于棉花型蚜 ,而对黄瓜和甜瓜叶片提取物的反应上两种蚜型差异不显著。文中同时对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产生的生态机制进行了讨论。
刘向东翟保平张孝羲方军
关键词:棉蚜适合度触角电位
棉蚜(Aphis gossypii)种群寄主分化和季节分化的微卫星引物PCR研究被引量:54
2001年
通过对棉蚜群体进行室外观察、室内培养和分子遗传标记的 DNA多态性分析 (用 3个微卫星序列为引物进行PCR)等研究 ,结果表明 :1 .冬寄主 (木槿、石榴和花椒 )上棉蚜种群分化较小 (种群相似性指数在 0 .833~ 0 .91 7之间 ) ,而冬寄主种群和夏寄主 (棉花和南瓜 )种群之间有较大的分化 (种群相似性指数在 0 .589~ 0 .756之间 )。2 .棉蚜自然种群是由体色不变的生物型 (干母为黄色 ,其后代始终为黄色 )和体色可变型生物型 (干母为绿色 ,其后代有绿色和黄色两种体色 )组成的混合种群。3.黄色小型蚜 (伏蚜 )来源于混合类群 ,但主要来自绿色干母多代选择分化的黄色后代 。
龚鹏杨效文张孝羲刘向东陈晓峰
关键词:棉蚜微卫星引物种群分化寄主
利用玉米苗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被引量:15
2012年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饲养一直是个难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人工饲料可供利用。本文研究了一种利用玉米苗进行室内大量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试验证实,该方法可达到连续多代次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目的。与水稻苗饲养法相比,玉米苗法不仅具有食料种植简单、周期短的优点,而且稻纵卷叶螟的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和每雌产卵量均高于或相当于水稻苗法,可以利用玉米苗进行室内大批量饲养稻纵卷叶螟。本文还研究出了一套有效的稻纵卷叶螟成虫交配与产卵的装置。
廖怀建黄建荣刘向东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玉米苗水稻苗饲养方法存活
蚜虫共生菌感染格局、动态及在宿主种群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蚜虫体内感染共生菌的现象较为普遍。共生菌在蚜虫种群的存活、繁衍和应对外界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蚜虫种群感染共生菌的种类和组成模式多样,这有利于蚜虫种群应对多变的环境。共生菌生活于宿主昆虫体内。宿主感染共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动态受宿主的遗传背景和生态适应力、外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共生菌具有为宿主提供营养、消化植物组织和降解植物毒素等功能,从而影响宿主昆虫的寄主利用范围。原生和次级共生菌可引起宿主蚜虫寄主范围的改变,赋予蚜虫利用新寄主的能力,从而促进种群的分化。蚜虫体内通常有多种共生菌共存,共生菌种间关系会影响共生菌种群动态和生物功能的表现。因此,在共生菌群落层次上探明蚜虫-共生菌-寄主植物三者间的关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刘向东张元臣
关键词:共生菌种群密度环境压力
高温及水稻类型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被引量:28
2007年
近年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 n)在江浙等地呈明显上升态势。采用不同温度及水稻类型处理灰飞虱若虫,获得灰飞虱种群在不同处理组合下的存活率、发育进度及抗寒力。结果表明,35℃的高温下,灰飞虱各龄若虫无论在杂交籼稻还是粳稻上,其发育进度均比25-30℃推迟2-7d。35℃高温下若虫死亡率较高,并且不能正常羽化。粳稻上饲养的灰飞虱若虫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杂交籼稻,但水稻类型和温度对灰飞虱存活率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作用。在适宜温度下(27-30℃)用杂交籼稻饲养的灰飞虱,其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均要比在高温(35℃)或低温(25℃)下饲养的低。在26-30.5℃变温条件下,杂交籼稻上饲养的灰飞虱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低于粳稻上饲养的,而且不同温度和水稻类型上的灰飞虱的过冷却点均低于零下10℃。可见江浙稻区冬季低温对灰飞虱的越冬已不存在制约作用。温度和水稻类型的变化是近年灰飞虱暴发成灾的重要原因。
刘向东翟保平胡自强
关键词:灰飞虱死亡率发育进度过冷却点
灰飞虱长、短翅型品系对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差异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种群存在长翅和短翅个体,其翅型分化受遗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经连续定向选育的灰飞虱长、短翅型品系对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差异。【方法】在室内分别长期定向筛选63和65代建立灰飞虱长、短翅型品系,并在南京田间采集灰飞虱自然种群;分别在25℃,30℃和35℃恒温条件下测定上述灰飞虱长、短翅型品系和自然种群的繁殖力、存活率和发育历期,测定若虫在5℃和-20℃下的存活率以及若虫和成虫的过冷却点,通过品系间存活率、发育历期、生殖力和过冷却点的比较分析,确定灰飞虱长、短翅型品系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结果】在25℃,30℃和35℃下,灰飞虱自然种群雌成虫的繁殖力均显著高于室内筛选后的长、短翅型品系,而长、短翅型品系雌成虫之间的繁殖力均无显著差异;长、短翅型品系的繁殖力在25℃和30℃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自然种群在25℃下的繁殖力显著高于30℃条件下的繁殖力;35℃下长、短翅型品系基本无若虫产生。25℃下长翅型品系、短翅型品系和自然种群若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在30℃下,短翅型品系若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自然种群,而与长翅型品系差异不显著;35℃下长、短翅型品系的若虫最长只能存活到3龄,且两品系间无显著差异,而自然种群可存活到5龄。25℃下,短翅型品系若虫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自然种群,而与长翅型品系无差异;但是在30℃下,短翅型品系若虫历期显著长于长翅型品系和自然种群。长翅型品系、短翅型品系和自然种群灰飞虱3-4龄若虫在5℃低温下的存活天数无显著差异,并且长翅和短翅型品系在-20℃极端低温下暴露10 min后其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自然种群。3个品系(种群)成虫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但5龄若虫的过冷却点表现为短翅型品系显著高�
田新新张超刘向东
关键词:灰飞虱翅型发育历期繁殖力耐寒力
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寄主适应性及转移通道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以及两寄主型棉蚜是否可通过中间桥梁寄主实现寄主互换的问题。结果表明,两寄主型棉蚜直接互换寄主后,其存活和繁殖力显著下降,表现为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的净增殖率比在原寄主上分别下降980倍和12倍,平均世代寿命缩短5~12d。两寄主型棉蚜均能利用木槿植物,并且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两寄主型棉蚜均不能在车前草和大叶黄杨上存活和繁殖后代。西葫芦作物对棉蚜在木槿、棉花和黄瓜寄主上的相互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寄主作用。冬寄主木槿上棉蚜可通过甜瓜或西葫芦转移到黄瓜寄主上,棉花和黄瓜上棉蚜也可通西葫芦作物分别转移到黄瓜和棉花作物上,从而形成棉蚜在不同寄主植物间的相互转移通道,造成为害和病毒病的扩张。
郑彩玲刘向东翟保平
关键词:棉蚜适合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