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强

作品数:38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14篇血小板
  • 12篇多发
  • 12篇多发性
  • 12篇多发性骨髓瘤
  • 12篇血小板减少
  • 12篇化疗
  • 12篇骨髓
  • 12篇骨髓瘤
  • 12篇干细胞
  • 10篇免疫
  • 9篇血小板减少症
  • 9篇恶性
  • 8篇血液
  • 8篇血液病
  • 8篇化疗后
  • 8篇恶性血液病
  • 5篇冻存
  • 5篇免疫性
  • 5篇免疫性血小板...

机构

  • 37篇胜利油田中心...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胜利油田机关...

作者

  • 37篇刘国强
  • 31篇丁慧芳
  • 29篇徐敏
  • 29篇邢健
  • 21篇赵霞
  • 14篇韩芳
  • 14篇王椋
  • 13篇路希敬
  • 12篇鲁光
  • 6篇高燕
  • 5篇孙彩凤
  • 4篇尚应辉
  • 4篇耿丽
  • 2篇郭成山
  • 2篇刘娟
  • 1篇袁成录
  • 1篇邓秀芝
  • 1篇牟伟伟
  • 1篇钟玉萍
  • 1篇王继坤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DAMTS13在血栓前疾病状态中的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检测血栓前状态病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同时分析ADAMTS13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C-反应蛋白(CRP)、肌酐等生化指标和血压等因素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R-CBA)检测病例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败血症等患者共260例)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ADAMTS13的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血浆中TSP1和v WF蛋白水平,同时对病例组血浆CRP、肌酐等生化指标和血压水平等与ADAMTS13活性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浆中ADAMTS13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SP1及v WF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DAMTS13活性与TSP1、肌酐、血糖、血压、D-二聚体及CRP呈负相关(r=-0.25至r=-0.54,P<0.05),与血脂、血型、血小板数目、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栓前状态病例血浆中ADMATS13活性降低,提示ADAMTS13的减少与血栓前状态疾病的发病相关。检测血浆中ADAMTS13的活性有助于对血栓前疾病的诊断。
孙彩凤刘国强赵霞韩芳徐敏邢健刘娟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rh IL-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刘国强丁慧芳高燕
关键词:RHIL-11血小板减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重组人白介素
DC-CIK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T细胞(DC-CIK)过继免疫联合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患者14例,给予含有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联合组患者15例,除接受含硼替佐米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考察两种疗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指标[瘤细胞百分比为(23.23±6.38)%;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为(6.77±2.03)mg/L;肌酐水平为(79.4±13.63)μmol/L]、总体缓解率(86.7%)与化疗组[(19.11±5.67)%;(8.39±3.11)mg/L;(110±21.07)μmol/L;71.4%]比较,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联合组患者感染带状疱疹的感染率(0%)低于化疗组(21.4%)。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适用于MM患者。
王椋许蕾刘国强徐敏邢健丁慧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疗法树突细胞杀伤细胞硼替佐米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其对Treg细胞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2例初发MM患者并将他们分为2组:单纯化疗组12例,给予适合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组10例,除接受合适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细胞免疫治疗。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比例变化,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单纯化疗组12例MM患者的总有效率(ORR)50.00%(6/12),其中完全缓解(CR)2例(16.67%),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16.67%),部分缓解(PR)2例(16.67%)。联合治疗组MM患者ORR 70.00%(7/10),其中CR3例(30.00%),VGPR 2例(20.00%),PR 2例(20.00%)。与健康者相比,治疗前单纯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MM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MM患者外周血中Tregs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相比单纯化疗组患者Tregs比例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组中临床无效的MM患者外周血中Tregs比例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临床有效(至少达PR)的MM患者Tregs明显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协同或增强化疗药物缓解MM患者免疫功能紊乱,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有望提高初发MM患者的临床疗效。
鲁光邢建刘国强徐敏赵霞韩芳丁慧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DC-CIK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及意义。方法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PFCM)测定多发性骨髓瘤30例和反应性免疫球蛋白增高症患者15例(对照组)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 MM组CD138和CD38阳性率均为100%,CD56阳性率86.67%,CD117阳性率33.33%,CD19阳性率仅3.33%;对照组CD38、CD138阳性率均为100%,CD19阳性率93.33%,CD56阳性率6.67%,CD117不表达。MM组浆细胞比例及CD138、CD56、CD117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CD19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MP-FCM同时检测细胞表面CD38、CD138、CD19、CD56、CD117等抗原表达情况,可方便区分骨髓瘤细胞与良性浆细胞,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诊断依据。
邢健刘国强徐敏耿丽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
MiR-144调控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miR-144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RT-PCR检测miR-144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miR-144模拟物转染至骨髓瘤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Tunel法检测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与迁移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MMP-9、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及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M细胞株及MM患者血中miR-14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水平增加(P<0.05)。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MMP-9、MMP-2、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R-144能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其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王椋徐敏邢健黄宗华刘国强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冻存自体血小板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冻存自体血小板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AL化疗完全缓解(CR)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于化疗间歇期采集自体血小板并低温保存;化疗后血小板计数≤15×109/L时将血小板解冻后输注,并检测其血小板CD42b、CD62p,计算输注后1 h、24 h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对照组输注正常献血者的冻存血小板。结果两组血小板CD42b、CD62p表达率及输注后1 h、24 h CCI比较,P均>0.05;观察组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55%),其输血反应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45%)(P均<0.05)。结论 AL患者CR后深低温冻存自体血小板的功能与正常人的冻存自体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但其止血效果优于后者,且输血不良反应少。
刘国强丁慧芳路希敬徐敏邢健赵霞韩芳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
细胞因子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徐敏刘国强邢健耿丽丁慧芳路希敬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胞因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肿瘤复发率移植免疫
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小鼠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41抗体的方法诱导建立雌性BAI,B/c小鼠ITP模型,取建模成功小鼠20只作为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雄性BALB/c小鼠的MSC2×10’/个;另取20只建模成功小鼠作为对照组,不注射MSC。注射MSC14d后,取两组小鼠外周血,测定血小板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髓系树突细胞(mDC,Lin—HLA-DR’CDllc’细胞)绝对数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n1细胞因子7干扰素(INF-7)、白细胞介素2(IL-2)及Tn2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注射MSC14d后,实验组小鼠血小板数量为(623±78.9)X10’/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87.8)×10^9/i.(P〉0.05)。实验组mDC绝对数量为(16.24±9.9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2±13.21)/ml(P〈0.05);实验组mEK;表面的CDS0和0986的表达分别为(2.31±1.26)%和(46.25±20.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3.31)%和(62.21±16.41)%(P〈0.05)。实验组外周血INF7和IL-2水平分别为(3.1±1.7)和(3.2±2.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8)和(16.3±5.7)pg/ml(P〈0.05);IL-4和IL-10水平分别为(88.6±15.2)和(38.3±1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7±5.7)和(22.1±3.4)pg/ml(P〈0.05)。结论MS(2可以有效治疗小鼠ITP,其机制与MSC抑制小鼠IX;活化导致T。1细胞的极化有关。
徐敏路希敬丁慧芳刘国强鲁光邢健赵霞韩芳王椋尚应辉
关键词:小鼠间质干细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H1细胞树突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体外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CD25+T细胞比例以及T细胞分泌IL-2、IFN-γ、IL-4、IL-10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采用Ficoll分离法和尼龙棉柱法获取正常人及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细胞中CD4+CD25+T细胞比例;MSC经丝裂霉素(MMC)处理后分别以1×10^4、5×10^4、2×10^5/孔接种于培养板,然后分别接种体外分离纯化的异体ITP患者及正常人T细胞,共培养5d后用FCM检测CD4+CD25+T细胞比例,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10含量。结果2×10+/孔MSC与ITP患者T细胞共培养5d后,CD4+CD25+T细胞、CD4+CD25+/CD4+细胞均高于未加MSC的ITP患者T细胞[(4.56±0.70)%对(2.24±0.81)%,(9.91±1.18)%对(4.08±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加MSC的ITP患者T细胞组比较,培养上清中IL-2、IFN-γ浓度减低l(97.21±12.07)pg/ml对(280.47+17.33)pg/ml,(72.75±7.81)pg/ml对(129.33+16.34)pg/ml],IL-4、IL-10浓度升高[(37.98±4.05)pg/ml对(16.34±2.60)pg/ml,(113.77+5.68)pg/ml对(54.78±5.62)pg/m1]。结论MSC在体外可抑制ITP患者Thl细胞分泌IL-2、IFN-γ,促进Th2细胞分泌IL.4、IL-10,上调CD4+CD25+T细胞比例,进而诱导ITP患者免疫耐受形成。
赵霞丁慧芳郭成山路希敬徐敏邢健韩芳王椋鲁光刘国强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血小板减少调节性白细胞介素类干扰素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