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广
- 作品数:1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铃鸟
- 2006年
- Henry Kendall刘志广
- 关键词:诗人TIME岩石
- 试论综合性大学外语教育的规划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 2007年
- 外语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大学外语教育由基础外语教学、专业外语教学、非外语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以及相应的语言应用氛围等部分构成。综合性大学担负着高级创新研究人才的培养任务,理应将外语教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语言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人的思维和社会的交际等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语言有着知识传递和思想交流功能,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熏陶作用,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直接影响。外语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应的语言活动及交际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学校在外语教育规划中应注意语言教育功能的体现,注意语言教育的多层面和语言的多元化等的相互结合问题。
- 刘志广田少平
- 关键词:外语教育
- 论英汉人名的修辞意蕴
- 2003年
- 人物命名是一门艺术。一个作品中的人名可能暗含作家的讽刺,幽默,憎恨,钟爱等。人名的命出,有的是根据人物的脾气或性格,有的是根据具体特征、相貌特征或志趣爱好,也有的是根据被命名者的身份、地位或涵养。在英汉语言中,许多人名有着不同的修辞意蕴。
- 刘志广
- 关键词:借代反讽绰号
- 浅论王宗炎语言学论著的隐喻特色被引量:1
- 2006年
- 王宗炎的语言学论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他使用最多,给人印象最深的手法是隐喻辞格。他的隐喻有些是设喻新颖,不求形似求神同,有些是设喻通俗,寄托作者情怀,有些是先设喻,然后对喻体作进一步阐述等,但不论何种类型,本体和喻体在表面物理性质的差距都很大,而二者在深层上的相似点又十分机巧,耐人寻味。
- 刘志广
- 关键词:语言学隐喻
- 英汉诗歌语言中的“通感”分类
- 2006年
- 英汉语诗歌语言中“通感”的运用,有很多相同的表义功能。文章通过对英汉诗歌语言中通感的比较及分类分析,表明世界各地人们修辞思维的共通性,以及英汉诗歌在通感运用方面的倾向性。
- 刘志广
- 关键词:英汉诗歌通感联想心理机制
- 从语音与语词层面认知英汉语言中的通感现象被引量:2
- 2005年
- 文章从语音、语词两个层面,对英、汉语言中通感手法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英语语词的音位组合与发音使人产生相应的听觉与视觉联想;汉语语词单音的构词模式特征,为通感词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提供了条件。通过探讨使人们更直接、具体地了解通感形成、发展的轨迹和运用、存在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味由通感带来的情绪体验和美感享受, 增强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刘志广
- 关键词:通感语音联想机制心理基础
- 英诗汉译(两首儿童诗)
- 2005年
- 刘志广
- 《澳洲森林里的仲夏正午》景物意象分析
- 2006年
- 诗人哈珀被认为是第一个把澳洲景物准确地反映到诗中的人。大自然的神秘莫测,这片土地的生动多姿全部展现在《澳洲森林里的仲夏正午》中。文章通过对该诗的逐句析解,夹叙夹议,尽显其生气蓬勃的图画美;并从格律、音步、韵脚方面体味诗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分析、鉴赏与评论这首诗的一家之言。
- 刘志广
- 关键词:音韵美
- 微言大义 以少说多——试述A.E.豪斯曼《八点时分》的意境
- 2004年
- 文章首先阐释了英文诗歌的基本节奏与格律,继而就《八点时分》的节奏与格律、意境和深刻内涵进行剖析,从诗中朴实的语言、简单的事例里展现这首小诗在不同的视角可能带给读者的不同的领悟与思考;最后对于诗的措辞、意象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 刘志广
- 关键词:格律意象
- 我的爸爸
- 2006年
- Gary Sharpe刘志广
- 关键词:《我的爸爸》英文诗歌高校大学英语对照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