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波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食管
  • 8篇内镜
  • 7篇食管癌
  • 7篇黏膜
  • 5篇早期食管癌
  • 5篇黏膜下
  • 5篇细胞
  • 5篇膜下
  • 4篇黏膜下剥离术
  • 4篇内镜黏膜
  • 4篇内镜黏膜下
  • 4篇内镜黏膜下剥...
  • 4篇内镜黏膜下剥...
  • 4篇癌前
  • 4篇癌前病变
  • 4篇剥离术
  • 4篇病变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机构

  • 14篇太和医院
  • 8篇湖北医药学院...
  • 4篇锦州医科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8篇刘晓波
  • 13篇童强
  • 12篇李胜保
  • 9篇金曙
  • 5篇郜元军
  • 4篇高子夜
  • 3篇罗和生
  • 2篇王强
  • 1篇王强
  • 1篇邓卫平
  • 1篇郭艳
  • 1篇宋仕茂
  • 1篇余宗涛
  • 1篇张吉才
  • 1篇蒙建超
  • 1篇张卫国
  • 1篇滕敬华
  • 1篇骆志国
  • 1篇高波
  • 1篇文卉

传媒

  • 6篇临床消化病杂...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前番泻颗粒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车前番泻颗粒联合生物反馈(BF)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CC)的疗效。方法:66例OCC患者BF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直肠压力变化,按患者意愿分为继续BF治疗组和车前番泻颗粒联合治疗组,分组治疗2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BF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直肠静息压、力排结果和直肠最大耐受量显著提高(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直肠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初始欲望、强烈欲望均无改变(P>0.05);治疗2月后,BF组和联合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联合组优于BF组(P<0.05)。结论:BF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独BF治疗,是OCC的有效治疗方案。
罗和生刘晓波童强郭艳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车前番泻颗粒
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3例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前行Lugol碘染色观察病变范围,全麻下行EMBM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3例患者的35处病灶均成功切除,完全切除率为100%,术后病检: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6例,早期食管鳞癌7例;病检符合率为81.8%(27/33)。有7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无1例出现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术后2周创面已无渗出,术后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瘢痕,术后随访6-18月,患者无复发。结论:EMBM操作简便、用时短,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刘晓波高子夜金曙李胜保童强王强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超声胃镜
碘^(125)粒子支架与普通覆膜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评价中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中置入碘^(125)粒子支架和普通覆膜支架的疗效差异。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Medline/PubMed(1980—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1990—2010)、万方数据库(2000—2010),并手工检索Cochrance图书馆。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推荐的方法纳入文献,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2篇文章纳入研究,共纳入586例患者,其中置入碘^(125)粒子支架患者296例,置入普通覆膜支架患者290例。对12个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碘^(125)粒子支架和普通覆膜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值=0.97,95%CI(0.57~1.65),P>0.05],术后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值=0.70,95%CI(0.40~1.22),P>0.05],术后患者再狭窄发生率粒子支架组显著低于普通支架组[优势比值=0.22,95%CI(0.09~0.52),P<0.001]。结论碘^(125)粒子支架用于中晚期食管癌治疗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出血、疼痛等主要并发症与普通覆膜支架无明显差异。
罗和生刘晓波童强
关键词:中晚期食管癌覆膜支架META分析姑息治疗
同时ESD治疗食管和胃双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有效性的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同时治疗食管和胃双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食管和胃行ESD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共随访3~24个月。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64~71岁;平均年龄67岁。1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有糖尿病病史,均无冠心病病史。4例患者有长期吸烟史,3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1例患者有食管癌家族史。病变位置:食管病变均为胸中段,胃窦2例,贲门2例,胃体1例。一例患者为环周病变。5例患者水平及垂直切缘均为阴性,且均为治愈性切除。术后病理:食管病变3例为鳞状细胞癌,2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部病变1例为黏膜内腺癌,2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在随访期间无患者复发,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不详,另外4例患者术后无特殊不适。结论 食管和胃双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同时行ESD安全可行且短期预后较好。
贾冬梅郜元军李胜保金曙刘晓波徐文潘金戈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
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比较上皮内瘤变或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患者内镜活检与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差异。[方法]收集经内镜活检诊断的182处食管上皮内瘤变或EEC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后病理结果,分析患者临床及内镜特点,探索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活检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43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112例,EEC27处。术前活检与金标准比较总体符合率为68.7%(125/182),病理升级率为31.3%(57/182);LGIN组符合率为37.2%(16/43),HGIN组为73.2%(82/112),EEC组为100%(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表面有结节、联合碘染色或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或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的靶向取检以及标本最长径与术后病理升级有关(P<0.05)。[结论]内镜活检对于食管上皮内瘤变及EEC的病理诊断存在局限性,活检诊断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较为多见,因此对于表面有结节及长径较长的病灶,联合碘染色或NBI或EUS进行靶向取检对提高术前评估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徐文童强刘晓波杨志豪郜元军李胜保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上皮内瘤变内镜活检病理内镜切除术
维生素D3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类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点的功能性肠病,全世界IBS患病率为3%~25%[1],亚洲国家报道为4%~10%[2],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的药物等是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目前腹泻型IBS(IBS-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定义是: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排便比例≥25%,硬便或块状便排便比例约25%,患者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
曹小倩刘晓波李胜保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维生素D
30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系统回顾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又称Osler-Weber-Rendu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5000~1/8000,以复发性鼻出血、黏膜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内脏动静脉畸形(AVM)和HHT家族史为特征^([1])。约80%的HHT患者有胃肠毛细血管扩张,可通过纤维电子胃镜和肠镜或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其中1/3受到胃肠道出血的影响,40岁以后开始出现,50岁以后多发^([2])。
吴婷刘晓波周梦戢得天童强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消化道出血诊疗策略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32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科2001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2例EG患者临床资料,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内镜结果及治疗情况汇总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黏膜型25例,浆膜型6例,黏膜-肌层混合型1例;患者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84.38%);外周血和骨髓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明显增高(14.2%~49.5%vs 12.5%~42.5%);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红斑,病变多分布在胃窦部、十二指肠和结肠;活检和腹水检测有大量EOS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复发用药亦有效。结论 EG多以腹痛起病,胃窦部、十二指肠、结肠为常见病变部位,内镜活检和腹水中见EOS浸润有助于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疗效好。
王强刘晓波金曙张卫国邓卫平童强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内镜活检十二指肠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4年1月~2021年5月因食管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311例,按照术后是否需要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将其分为无痛组(250例)和疼痛组(6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操作者、基础疾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病理资料(病变位置、术后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环周大小、病变面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发热等)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患者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变位置、病变面积、环周大小均是ESD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变位置位于胸下段均是ESD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越大、病变位置位于胸下段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更易发生疼痛。
贾冬梅郜元军童强李胜保金曙刘晓波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疼痛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并发贲门黏膜撕裂5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食管早癌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尽管该技术已非常成熟,但仍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和狭窄^([1-2]),以及其他罕见并发症如皮肤烧伤^([3])、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Weiss tear,MWT)等^([4-5]),尤其见于食管术中。
贾冬梅郜元军李胜保金曙刘晓波徐文张小龙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