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萍

作品数:20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4篇星状细胞
  • 4篇肝星状细胞
  • 3篇淤胆
  • 3篇源性
  • 3篇内源
  • 3篇内源性
  • 3篇内源性大麻素
  • 3篇纤维化
  • 3篇大麻素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淤积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血吸虫
  • 2篇眼病
  • 2篇淤胆型
  • 2篇增殖
  • 2篇张量成像
  • 2篇神经病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作者

  • 20篇刘萍
  • 6篇唐望先
  • 4篇王密
  • 4篇许楚瓯
  • 4篇徐钢
  • 4篇陆小丹
  • 4篇黄志华
  • 3篇周巧丹
  • 3篇裴广畅
  • 3篇刘丽丽
  • 3篇张淑娟
  • 2篇田德安
  • 2篇夏丽敏
  • 2篇曾锐
  • 2篇马丁
  • 2篇韩敏
  • 2篇晏维
  • 2篇徐湖波
  • 2篇张菁
  • 2篇胡玉莲

传媒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世界中联第五...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对淤胆型大鼠胃肠消化间期MMC的影响及利胆机制探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从胃肠电生理探讨大黄治疗胆汁淤积的机制。方法在大鼠的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埋置3对银丝电极,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建立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观察大黄对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及胃肠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早期MMC节律完全消失,随后逐渐恢复,但恢复时间较正常组晚且周期明显延长,胃肠NOS的表达明显增多。大黄组MMC节律恢复时间较模型组早,周期无明显改变,胃肠NOS的表达也比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大黄通过增加胆汁排泌,促进胆汁淤积大鼠胃肠MMC的恢复,从而达到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效应。
刘萍胡玉莲黄志华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消化间期一氧化氮合酶
抑癌基因Smad4对HepG2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Smad4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转染PFTX-5 Smad4质粒至人肝癌细胞株HepG2(实验组),以转染空质粒PFTX-5的HepG2细胞为对照组,野生型HepG2细胞为空白组,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mad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用FITC-Annexin V、碘化吡啶(propidiumiodide,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差异。结果PFTX-5 Smad4瞬时转染到肝癌细胞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细胞CyclinD1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出现合成前期(G0/G1期)阻滞。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Smad4高表达可能通过降低肝癌细胞中VEGF的表达,抑制cyclinD1转录合成,并诱导强烈的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对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生长增殖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刘萍田德安夏丽敏晏维徐倩徐湖波
关键词:肝细胞HEPG2细胞SMAD4基因
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受体在肝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肝硬化时,内源性大麻素在血液、肝脏、心肌及大脑中表达量增加,通过其受体和其他途径促进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提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近年来肝硬化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为肝硬化的治疗拓展新的视野,本文就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受体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陆小丹刘萍唐望先
关键词:内源性大麻素肝硬化
酸性鞘磷脂酶在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大鼠组织中酸性鞘磷脂酶的表达情况。方法用乙醇灌胃加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26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20只。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ail—timePCR、Westemblot等方法检测肝组织中酸洼鞘磷脂酶的表达。用SPSS软件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Student-t检验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酸性鞘磷脂酶的mRNA(1.1±0.6比2.2±1.9)和蛋白质(1.00±0.36比1.80±1.26)水平均比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酸性鞘磷脂酶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王密曹芹芳刘萍陆小丹张淑娟唐望先吴翠环
关键词:肝硬化酸性鞘磷脂酶
甲基-β-环糊精、大麻素受体拮抗剂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anandamide诱导的原代肝星状细胞死亡和P38/JN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筏(LRs)、大麻素受体(CBR)及活性氧簇(ROS)在内源性大麻素anandmide(AEA)诱导的原代肝星状细胞(HSC)死亡和P38/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腹部皮肤贴敷尾蚴的方法制备血吸虫肝...
刘萍王密陆小丹张淑娟唐望先
关键词:实验药理学肝星状细胞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双歧三联活菌片对淤胆幼鼠移行性肌电复合波影响及其干预胆汁淤积的机制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幼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肌电复合波(MMC)影响,探讨其干预胆汁淤积的可能机制。方法SD幼鼠96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16只,中毒组、干预组各40只。各组随机选出8只在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埋置3对银丝电极,余大鼠行假手术。术后7-10 d中毒及干预组1次灌服异硫氰酸萘酯(ANIT)(200 mg/kg)诱导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干预组于ANIT灌胃前2 d,灌服双歧三联活菌片4.2×10^8活菌/(kg.d)。观察各组灌服ANIT后48、96、144、192 h胆汁流量、血总胆红素(TB)、ALT及MMC变化。结果1.灌服ANIT后,干预组胆汁流量减少程度及血清中TB和ALT上升较中毒组轻,且恢复快。2.灌服ANIT后中毒及干预组MMC节律完全消失,代之以Ⅱ期样节律紊乱波;随后2组MMC逐渐恢复,但干预组MMC恢复时间(132.0±42.55)h明显短于中毒组(174.0±24.84)h(P〈0.05);MMC节律恢复后,192 h时中毒组MMC持续时间较干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其中主要是Ⅱ期持续时间延长。结论幼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时MMC周期延长,甚至节律性运动消失。双歧三联活菌片能促进肠道MMC节律性运动恢复,减轻肝脏损害,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
胡玉莲黄志华王晓东刘萍
关键词:消化间期益生菌
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Ⅱ诱饵质粒的构建和检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构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Ⅱ(PrxⅡ)诱饵质粒,同时检测其在酵母菌内的表达和对酵母细胞的毒性。方法提取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细胞的RNA,利用RT-PCR获得其cDNA,PCR方法扩增PrxⅡ基因片段,纯化后以内切酶双酶切PrxⅡ和酵母表达载体pGBKT7,回收产物并连接,重组质粒命名为pGBKT7-PrxⅡ,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AH109,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结果构建的诱饵载体pGBKT7-PrxⅡ测序结果表明序列完全正确,融合区域的读码框正确。将pGBKT7-PrxⅡ成功转化入酵母感受态AH109,并证明PrxⅡ蛋白对酵母无毒性作用。结论证实了PrxⅡ蛋白无酵母毒性,诱饵质粒pGBKT7-PrxⅡ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研究前列腺癌发病机制。
刘萍宋安萍马丁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系统
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的过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向间充质转分化的模型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分组如下: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模型组、TGF-β1+DMSO组以及TGF-β1+抑制剂干预组。TGF-β1模型组应用5ng/mL TGF-β1刺激HUVECs 72h;TGF-β1+DMSO组应用5ng/mL TGF-β1及1μL/mL DMSO刺激HUVECs 72h;TGF-β1+抑制剂干预组分别应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5mmol/L)或ERK抑制剂U0126(10mmol/L)或JNK抑制剂SP600125(5mmol/L)干预TGF-β1诱导的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VE-钙粘蛋白(VE-cadherin)和α-肌动蛋白(α-SMA)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cadherin和α-SM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5ng/mL)刺激HUVECs 72h后,内皮细胞形态由卵圆形铺路石状向梭形转变,与0h相比,V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可维持HUVECs内皮细胞表型以及VE-cadherin在内皮细胞的表达,抑制α-SMA蛋白表达,与TGF-β1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p38MAPK和JNK通路,与TGF-β1模型组相比,HUVECs表型、VE-cadherin和α-SMA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TGF-β1可诱导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应用U0126抑制ERK1/2信号途径可抑制内皮细胞转分化的进展,提示ERK1/2的活化可能是该过程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刘萍邓元俊裴广畅许楚瓯常晓燕曾锐姚颖徐钢韩敏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Peroxiredoxin Ⅱ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效应检测
2007年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构建人peroxiredoxinⅡ(PrxⅡ)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检测该载体的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方法:用PCR扩增PrxⅡ基因cDNA中编码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与pGBKT7载体定向重组;用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用醋酸锂法(Li-Ac)将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pGBKT7-PrxⅡ转化入AH109酵母菌株,在缺陷性培养基上观察pGBKT7-PrxⅡ在AH109中的表达情况,检测诱饵载体有无毒性作用和单倍体及二倍体自激活功能。结果:成功构建pGBKT7-PrxⅡ重组质粒。转化有重组质粒和pGBKT7空载体的酵母菌都能在SD/-Trp/X--αgal平板上长出粉红色菌落,在SD/-His/-Trp/X--αgal,SD/-Ade/-Trp/X--αgal平板上不能生长,两种酵母菌在SD/-Trp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 h后,菌液的OD600均值均为0.9,说明AH109[pGBKT7-PrxⅡ]转化成功,对酵母菌株AH109无毒性且不具自主激活报告基因的功能。结论:成功获得了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并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且未自主激活报告基因的诱饵表达载体pGBKT7-PrxⅡ,该载体可作为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诱饵”,该诱饵载体可应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PrxⅡ相互作用蛋白。
刘萍奚玲陶海鹰卢运萍马丁
关键词:PEROXIREDOXIN酵母双杂交系统克隆
不同时期血吸虫肝损伤模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及肝功能的动态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血吸虫肝损伤模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和肝功能的变化,为血吸虫肝损伤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Balb/c小鼠通过腹部皮肤贴敷尾蚴的方法制备血吸虫肝损伤模型。分别在制模后第1、3、6、9周各处死模型鼠10只,第11周和正常对照组各处死6只。取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并称重,计算各个时期小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及肾脏指数;肝脏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的沉积。摘除眼球取全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结果血吸虫肝损伤模型制备成功。随着时间的推进,模型鼠的肝脏组织在第6周逐渐出现嗜酸性肉芽肿结节、胶原纤维及虫卵的沉积;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在第6周逐渐升高,第6、9、11周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脏指数无明显变化。ALT、AST在第6周达到高峰,而后下降,但均高于正常组水平(均P<0.01)。HA和PCⅢ分别在第6周和第3周达到高峰,而后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水平(均P<0.01);LN在第1、3、9周明显升高(均P<0.01);Ⅳ-C在第1周和第3周明显升高(均P<0.01),而后降至正常水平。ALT、AST水平与HA水平呈正相关(r=0.32、0.29,P<0.05)。结论随着时间的推进,血吸虫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肝脏和脾脏是晚期血吸虫病主要的损伤器官,ALT和AST可基本反映肝脏的损伤情况,HA和PCⅢ可较敏感地反映血吸虫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刘萍王密陆小丹唐望先
关键词:血吸虫肝损伤病理改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