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贞晔

作品数:29 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政治法律
  • 8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政府
  • 6篇政府组织
  • 6篇主义
  • 6篇非政府组织
  • 4篇政治
  • 4篇社会主义
  • 3篇邓小平
  • 3篇全球市民社会
  • 3篇全球治理
  • 3篇联合国
  • 3篇民社
  • 3篇民主
  • 2篇当代国际关系
  • 2篇政治功能
  • 2篇中国公民
  • 2篇中国公民社会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义市场
  • 2篇社会主义市场...
  • 2篇社会主义市场...

机构

  • 18篇中国政法大学
  • 6篇天津商业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商学院
  • 1篇北海道大学

作者

  • 28篇刘贞晔
  • 3篇蔡拓
  • 2篇郑全红
  • 1篇岩下明弘

传媒

  • 4篇国际观察
  • 3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现代国际关系
  • 2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党政论坛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国际展望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欧洲
  • 1篇国际政治研究
  • 1篇理论建设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保定学院学报
  • 1篇当代教育与文...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治理变革与全球学学科的构建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细数新世纪以来全球治理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与挑战,并考察了学界提出的应对大思路:全球深度治理变革、全球法治、全球行政、世界政府与全球公民社会之路径。于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并总结了全球学学科构建的方法论革命——方法论全球主义;以及学科构建的主要路径:跨学科-多学科路径、整体性路径、多范式路径和全球关系研究路径,并综述了全球学学科之可能的知识范畴框架——以全球化与全球问题为逻辑起点,经过众议题研究,达致全球秩序之逻辑终点的学科范畴体系。
刘贞晔
关键词:全球治理全球学
大国协调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应对策略被引量:6
2012年
新时期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给中美两国带来战略上的新挑战,如何管理中美关系成为中美双方的一个战略难题。历史上欧洲协调时期的大国协调理路能够为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大国协调机制包括了会议协调的形式、大国克制、非排他性制度安排、均势的设计和协调机制多样化等。大国协调机制包含了利益妥协、现状偏好、信守规则和相互尊重的理念,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协调机制进行对话、协商、讨价还价,并最终达成妥协。当前中国的快速崛起给国际体系带来持续的冲击和反应,而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和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也极大地加重了中国所面对的结构性压力。这种国际局势呼唤中美协调。当今时代的国际政治存在中美协调合作的可能条件,中美在核心安全利益、核心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等方面存在协调的有利局面。但也存在阻梗协调合作的"软石头",如何应对和管理中国崛起及其"非现状偏好"诉求,如何在东亚地区实现中美战略磨合,考验着中美两国的智慧。
刘贞晔
谈谈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党建理论的创新被引量:3
2001年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政党建设在党的先进性代表、党的组织管理方式、党的领导干部建设和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要应对这些挑战 ,探索党建的新道路 ,就必须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社会发展潮流 ,以全新的思路加快党的理论创新和建设创新 ,这主要包括要加快党的理论建设创新和思想建设创新、加快党的知识化建设步伐、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刘贞晔
关键词:知识经济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建设
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一种互动关系的分析
二战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大量的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兴起以及各种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发展,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参与活动迅速增多,并日益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但长期以来,主流的国际政治理论缺乏对非政府组织研...
刘贞晔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国际政治国家行为体
制度环境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被引量:3
2010年
制度环境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和约束作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曾一度得到改善,公民社会也一度得到迅速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制度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一度受挫。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获得巨大改善,公民社会再次获得迅速成长。在今后的制度变革和完善中,对公民社会正确的政治定位,民间组织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政策的修订与完善,审批、登记、注册、经费、税收方面的监管和引导等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将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
郑全红刘贞晔
关键词:制度环境中国公民社会民间组织
论邓小平中国经济发展观中的世界视角被引量:2
1997年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还是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国际事务活动家。
刘贞晔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上)被引量:46
2002年
全球市民社会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们在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克服日益突显的全球化弊端以及探寻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重建过程中迅速兴起的。自产生之日起 ,其在经济与社会、国际和平与安全及环境人权等国际政治领域的活动和网络密度就不断增强。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广泛活动对于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整体化、民主化、法治化和多中心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它也意味着国际政治中伦理价值的回归。当然 ,目前全球市民社会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还只是一种趋势 ,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在自身能力建设、民主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此外 ,发展中国家还要大力推动自身社会力量的发展 ,以防止全球市民社会成为西方的意识形态和霸权工具。
蔡拓刘贞晔
关键词:全球市民社会世界新秩序国际和平与安全民主化建设冷战后
国际政治视野中的全球市民社会——概念、特征和主要活动内容被引量:44
2002年
全球市民社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兴起的新的话语。在对全球市民社会的研究中,让尼·利普舒兹、莱斯特·萨拉蒙、赫尔姆特·安海尔和约翰·基恩等4位学者的观点最受学术界关注,但他们对全球市民社会的界定也引起诸多争议。本文认为,全球市民社会是指存在于国家和市场之间,在国家之上和之外运作但又与国家互动互补的非政府的网络和领域,追求公共目标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运动及其所表达的全球意识和全球价值取向是其核心内容和思想灵魂。以非政府组织为主要活动主体、公益政治性、网络化和公共行动领域是全球市民社会的主要特征。全球市民社会的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信息咨询、游说政府、监督国家、举办平行峰会、参与发展项目、国际协调和救助等方面。全球市民社会对推动国际政治朝着整体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及赋予国际政治以伦理价值约束具有重要作用。
刘贞晔
关键词:市民社会非政府组织
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被引量:10
2005年
在二战以来的国际人权政治发展中 ,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已形成了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 ,人权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借助联合国来扩大自身的影响 ,并对主权国家施加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 ,联合国为拓展人权事务在资源、信息和机构运作等方面也积极地倚重人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支持。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的这种紧密合作 ,导致了人权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人权事务和人权机构的渗透、联合国人权机构人事上的交叉任职以及复杂的国际多边人权干预 ,从而形成了包含人权非政府组织。
蔡拓刘贞晔
关键词: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主权国家政治发展政治关系二战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与国家利益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从国家利益诉求与身份地位的变化来考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进程,可以将其大致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其特征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敌视、抵制与排斥参与;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前后,其特征是中国对全球问题从谨慎参与向全面参与转变;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其特征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深化并日益有所作为。在日益深化参与全球治理的同时,中国的国家利益诉求也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呈现出鲜明的变化:一方面是对自身利益诉求的强调日益突出和清晰;另一个方面则是在综合考量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学习和融入国际规制,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共同规范和价值考量有选择地纳入国家利益诉求之中。
刘贞晔
关键词:全球治理中国国家利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