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超

作品数:19 被引量:2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地震
  • 13篇矩张量
  • 12篇震源
  • 10篇断层
  • 10篇震源机制
  • 9篇断层参数
  • 9篇矩张量解
  • 5篇地震效应
  • 4篇汶川地震
  • 2篇地震矩
  • 2篇地震矩张量
  • 2篇地震破裂
  • 2篇地震破裂过程
  • 2篇地震序列
  • 2篇震源时间函数
  • 2篇强地震
  • 2篇中强地震
  • 2篇反演
  • 2篇12
  • 1篇地震精确定位

机构

  • 19篇中国地震局地...
  • 1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9篇刘超
  • 17篇陈运泰
  • 11篇许力生
  • 4篇张勇
  • 2篇杨智娴
  • 1篇冯万鹏
  • 1篇李春来
  • 1篇杜海林

传媒

  • 12篇地震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27次中强地震的快速矩张量解被引量:3
2011年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地震震源的矩张量表示及其反演已日臻成熟(Dziewonski,Woodhouse。1983).矩张量解不但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震震源的特性,还能为其它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一些科研机构和组织,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全球矩心矩张量研究组(GCMT)已经能够在震后5小时内准实时地发布矩张量解.为了满足我国地震应急响应的需要,作者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
刘超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矩张量解震源机制断层参数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被引量:136
2013年
本文概述作者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小地震精确定位、地震活动性以及2008年汶川MW7.9(M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W6.7(MS7.0)地震破裂过程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不但是一条规模宏大的断裂带,也是一条非常活跃的地震带.通过对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地震矩释放"亏空"区以及余震活动规律的分析,作者在汶川地震后提出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宝兴-小金一带存在发生MW6.7~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的地震趋势估计.芦山地震的发生初步验证了这一估计.芦山地震发生后作者进一步做的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发生并没有显著地缓解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地震危险性,该地段整体上仍存在发生MW7.2~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特别是,其北段(即邛崃大邑西-宝兴北-汶川南一带)存在发生MW6.8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其南段(即天全-荥经-泸定-康定一带)存在发生MW7.2地震的潜在危险性.作者认为,应当强化对上述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区域的监测与多学科综合研究.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精确定位地震破裂过程地震危险性
2009年3月19日汤加地震快速矩张量解被引量:2
2009年
2009年3月20日2点17分37秒(北京时间),在汤加群岛发生了MS7.9地震.我们利用多年来发展的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确定了发震断层参数.
刘超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矩张量解断层参数
断层厚度的地震效应和非对称矩张量
2012年
近几十年来,震源的矩张量表示及其反演获得了巨大成功。在震源物理的研究中,地震矩张量作为一个二阶对称张量已被广泛接受并且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非对称矩张量则鲜有提及。本文阐述了在震源理论中非对称矩张量在物理上的合理性及其重要性,指出断层厚度的地震效应需要用非对称矩张量来表示。在第2章中,作者从表示定理和唯象描述出发,导出了具有厚度的断层的非对称矩张量表示式,指出要求矩张量具有对称性不是一个绝对必要的限制。非对称矩张量解中的反对称部分使得在断层面解中,作用于两个节面上的单力偶不再相等。这一性质可以用来区分断层面和辅助面。基于具有厚度的断层模型,可判断与强度较大的单力偶相联系的节面为断层面,另一节面为辅助面。在第3章中,作为非对称矩张量反演的基础,作者介绍了时间域反演对称矩张量的理论、方法和步骤,并叙述了它在地震应急反应中的应用。反演非对称矩张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反演对称矩张量类似,只需在反演对称矩张量的基础上做部分改进,也就是只需增加3个待解参数,即可实现非对称矩张量反演。为了判断相对于对称矩张量反演,非对称矩张量反演是否存在过度拟合,作者运用了Akaike信息准则。在非对称矩张量分析中,引入了矩张量的矢量表示,以定量地描述矩张量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格林函数与矩张量各分量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在非对称矩张量反演时,仅用垂直向数据,将无法区分Mxy和Myz这两个分量。需要引入水平向数据,进行联合反演,以区分Mxy和Myz。这是非对称矩张量反演与对称矩张量反演之间最大的不同,也是影响非对称矩张量反演的重要因素。若采用不同的速度结构模型或不同的格林函数计算方法,则矩张量各个分量的分辨问题需要重新讨论。利用合成地震图进行�
刘超
浅谈芦山地震被引量:27
2013年
地震序列是对地震现象的回顾性描述,只有在地震序列结束后它才有可能被确切无疑地判定.鉴于龙门山断裂带或地震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系统性,不可否认在其西南段发生的芦山地震是与汶川地震一样的同属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事件.鉴于芦山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震级大小和破裂区覆盖的范围,目前可认为它是汶川地震迄今最大的余震.鉴于地震序列的判定是对地震现象的唯象的描述,有相当的任意性,对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的"讨论"实质上是在根据经验判定地震的类型,即使目前看"主震说"提出的4条"论据"明显缺乏说服力,"余震说"比较有说服力,但最后都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有可能"定论".作者认为,相对于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能"定论"、甚而在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未必能"定论"的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问题,应当更为关注芦山地震的发生引出的一些重要的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防震减灾问题.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破裂过程地震序列
2009年8月3日加利福利亚湾地震快速矩张量解被引量:1
2009年
2009年8月3日17点59分56秒协调世界时(UTC),在加利福利亚湾发生了MW6.9地震.作者利用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判断走向127°、倾角81°、滑动角179°的节面是地震发生的断层面.
刘超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矩张量解震源机制断层参数
2009年8月9日日本伊豆群岛地震矩张量解被引量:1
2009年
2009年8月9日10点55分56秒协调世界时(UTC),在日本本州以南的伊豆群岛地区发生了MW7.2地震,震源深度303km.作者利用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判断走向188°、倾角90°、滑动角79°的节面是地震发生的断层面.
刘超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矩张量解震源机制断层参数
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本文介绍了汶川特大地震及两个强余震的震源机制,分析了远场台阵数据和基于全球台网的宽频带波形资料的震源过程,计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位移场,探讨了震源机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陈运泰许力生张勇杜海林冯万鹏刘超李春来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源机制数据分析
一种矩张量反演新方法及其对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序列的应用被引量:42
2008年
本文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与长周期地震波形资料,采用矩张量反演的新方法,反演得到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MS8.0地震及其7个较大余震(MS5.0—6.0)的矩张量解与震源时间函数等震源参数.文章首先简要叙述矩张量反演新方法的理论背景和技术途径,并以汶川大地震的一个余震为例阐述了具体的实现过程;然后给出包括主震在内的8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和震源时间函数;最后分析探讨这些结果的构造意义.本文提出的矩张量反演新方法,不但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一样,可以给出点源矩张量解,而且还可以给出点源的震源时间函数.反演得到的汶川大地震的7个较大余震的震源时间函数表明,即使是中等强度的地震也可能有复杂的震源过程;汶川大地震的多数余震发生在以逆冲为主、兼具小量走滑分量的龙门山断裂带的主断裂上,但很可能有些余震则发生在主断裂附近的次级走滑断裂上.
刘超张勇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矩张量反演汶川地震震源时间函数震源机制
断层厚度的地震效应和非对称矩张量
近几十年来,震源的矩张量表示及其反演获得了巨大成功。在震源物理的研究中,地震矩张量作为一个二阶对称张量已被广泛接受并且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非对称矩张量则鲜有提及。本文阐述了在震源理论中非对称矩张量在物理上的合理性及其重要...
刘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