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超

作品数:9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活性剂
  • 3篇表面活性
  • 3篇表面活性剂
  • 2篇动力学
  • 2篇人工湿地
  • 2篇砖块
  • 2篇污泥
  • 2篇吸附等温式
  • 2篇吸附动力学
  • 2篇煤灰
  • 2篇建筑废料
  • 2篇废料
  • 2篇粉煤灰
  • 1篇单胞菌
  • 1篇演替
  • 1篇演替规律
  • 1篇原油
  • 1篇原油降解
  • 1篇运行特性
  • 1篇增溶作用

机构

  • 9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济南市市政工...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济南市市政工...

作者

  • 9篇刘超
  • 4篇杨永哲
  • 2篇聂麦茜
  • 2篇李静
  • 1篇樊晓宇
  • 1篇徐凤
  • 1篇莫丹丹
  • 1篇韦绒绒
  • 1篇孙超
  • 1篇李志华
  • 1篇沈小娟
  • 1篇葛碧洲
  • 1篇常虹
  • 1篇蒋欣
  • 1篇雷萍
  • 1篇赵静
  • 1篇宛娜
  • 1篇任春燕
  • 1篇李小慧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保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丝状菌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及其对膨胀控制的启示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试验和观察,从粒径、密度、沉速、基质交换和孔隙率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丝状菌颗粒污泥与普通好氧颗粒污泥、黑色颗粒污泥的异同,同时研究了丝状菌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丝状菌的缠绕特性与演替规律。研究表明丝状菌对于聚集体的形态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易于被改造的丝状菌结构与丝状菌的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剪切力及丝状菌网眼的尺寸在丝状菌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亦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论证了通过颗粒化技术改变丝状菌发散式生长模式使其自我缠绕致密生长的可行性,为丝状菌污泥膨胀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李志华刘超赵静莫丹丹
关键词:污泥膨胀
产表面活性剂菌在葡萄糖、菲中的生长及对菲增溶作用
2015年
该实验将产表面活性剂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NY3菌株以5%接菌量,菲30 mg/L+葡萄糖3 g/L为碳源,初始发酵液p H=9,180 r/min,30℃发酵培养,48 h产的微生物表面活性剂使培养液上清液的表面张力最小为28.51 m N/m。同时,培养液中菲含量随着时间逐渐减少,96 h培养液中的菲为12.54 mg/L,菲的降解转化率为58%,因此,认为该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菲有增溶作用。
徐凤聂麦茜任春燕雷萍刘超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增溶作用
五种金属离子对S_5产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
2011年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分别以甘油、葡萄糖为碳源时,S5菌在两组不同的无机盐培养基上表面活性剂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无机盐2明显优于无机盐1。初步确定Fe2+、Co2+、B3+、Cu2+、Ni2+五种金属离子对S5菌表面活性剂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Fe2+、Co2+、B3+、Cu2+、Ni2+五种金属离子在培养基中的最佳浓度依次为0.022、0.906、0.022、0.018、0.012 mg/L。此时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12.73 g/L,较不加金属离子有了很大提高。S5菌产的表面活性剂对石油降解菌Y2、Y8降解水体中石油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刘超李小慧李静
关键词:金属离子石油烃降解
铜绿假单胞菌NY3所产表面活性剂对原油降解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铜绿假单胞菌NY3是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一株能快速代谢疏水性化合物的菌种。研究了该菌产表面活性剂及对原油降解的作用。实验表明,在敞开体系中,投加82 mg/L NY3菌产的鼠李糖脂,240 h能使NY3对原油的降解率提高50%。投加甘油使NY3产鼠李糖脂与降解原油同步进行,与投加鼠李糖脂对原油降解的促进作用相近。投加9‰甘油使NY3在168 h对原油的降解率提高43%。NY3菌能同时降解原油中的直链烷烃及菲(Pr)和芘(Ph)等多环芳烃。在敞开体系中用少量甘油使产鼠李糖脂和降解原油同步进行,节约处理费用。研究结果为NY3菌株在露天石油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常虹聂麦茜葛碧洲刘超杨琴周立辉樊晓宇孙超韦绒绒蒋欣
关键词:鼠李糖脂甘油原油生物降解
建筑废料粉煤灰砖块作为人工湿地填料的除磷能力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试验以建筑废料粉煤灰砖块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其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构建以粉煤灰砖块为填料的多级串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反应器探索对磷的去除效果。填料的吸附等温特性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模型进行分析,其中Langmuir方程最适合描述吸附过程,计算的饱和吸附量达44.62mg/g。动态湿地反应器的原水采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生活污水,其中磷酸盐平均为2.43 mg/L,在水力负荷为0.012、0.017及0.023 m3/(m2.d)条件下系统对磷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9%以上。粉煤灰砖块的吸附沉淀作用是湿地系统除磷的主要途径。结果表明,粉煤灰砖块作为湿地填料对磷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同时又可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是一种以废治废的新技术。
刘超杨永哲宛娜
关键词:人工湿地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
CY3菌株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产物的分析与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实验通过研究发现CY3菌株不但能代谢原始的多环芳烃,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中间产物代谢掉,从而使这些中间产物不易积累。通过GC-MS来鉴定CY3菌株将1-羟基-2-萘甲酸降解为1-羟基萘,1,2-二羟基萘等。
李静苏占雄沈小娟刘超
关键词:GC-MS
铝污泥吸附六价铬的特征和机理被引量:28
2013年
铝污泥是给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为了解其资源化利用作为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行为和吸附特征,本研究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铝污泥的水解特征、Cr(Ⅵ)在铝污泥上的吸附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铝污泥表面的主要官能团为羟基、SO24-和Cl-;(2)铝污泥与Cr(Ⅵ)的吸附过程中,液相中Cr(Ⅵ)的浓度随吸附时间延长而降低(由20 mg/L降为15.42 mg/L),同时,液相中pH由6.01升高为7.06、SO24-由8.79 mg/L升高为11.40 mg/L、Cl-由10.54 mg/L升高为11.88 mg/L,这一结果表明,HCrO4-与铝污泥表面的羟基、SO24-、Cl-等官能团交换,其吸附机理为配体交换;(3)pH是影响Cr(Ⅵ)在铝污泥上的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当pH由4.0升高至10.0时,吸附容量由7.63 mg/g下降为0.70 mg/g。实验表明,铝污泥作为一种新型的Cr(Ⅵ)吸附剂具有较高吸附能力和应用前景,并为优化吸附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
刘超杨永哲宛娜
关键词:六价铬配体交换
新型人工湿地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运行特性被引量:7
2012年
为提高人工湿地的除磷效果并实现建筑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构建了多级串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该人工湿地采用粉煤灰砌块和碎石作为填料,处理原水为校园生活污水,试验期间其总COD、溶解性COD、SS、磷酸盐、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5.2、167.0、68.9、2.43、33.20mg/L。校园污水依次经过Imhoff池和四级串联垂直流湿地系统后水质得到改善,出水总COD、溶解性COD、磷酸盐、氨氮分别为60.3、55.8、0.02、5.33 mg/L,SS未检出。可见,该新型湿地系统不仅具有较强的净化污水能力,而且利用建筑废料作为填料可使除磷率达99%左右。
刘超杨永哲宛娜
关键词:人工湿地校园生活污水建筑废料除磷
粉煤灰砖块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被引量:5
2014年
以建筑废料粉煤灰砖块为吸附剂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其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以及磷酸盐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pH等因素对吸附反应的影响。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模型的分析发现,Langmuir等温式方程最适合描述吸附过程,对磷酸盐的理论饱和吸附容量为44.62 mg/g。利用伪一级动力学模型、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考察了吸附过程特征,其中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最适于描述粉煤灰砖块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颗粒内扩散模型、Bangham方程及Boyd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机理进行的探讨表明,颗粒内扩散速率不是粉煤灰砖块吸附磷酸盐反应的惟一速率控制步,膜扩散速率和颗粒内扩散速率共同影响着吸附反应速率。磷酸盐浓度较低时主要是膜扩散限制吸附反应速率,而磷酸盐浓度较高时则颗粒内扩散成为速率控制步。研究证明,粉煤灰砖块粉末作为湿地基质具有对磷酸盐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数量的同时又可以实现水污染控制的目的。
刘超杨永哲宛娜
关键词:磷酸盐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