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
-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症状群及症状网络的纵向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不同时间症状群的构成及动态变化,运用症状网络探索群内症状之间的关系,为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取175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记忆症状量表于患者诱导化疗前,化疗第1、2、3、4疗程结束后1周进行调查。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运用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不同时间共提取4个常见症状群:心理症状群、疾病行为症状群、疲乏相关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化疗前到化疗1、2、3疗程间歇期担忧是最主要的核心症状,第4疗程间歇期忧伤为最主要的核心症状,均属于心理症状群。结论不同时期的症状群相对稳定,又呈动态变化。医护人员需对稳定存在的症状群及核心症状进行全程干预,提高症状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改善患者的症状负担。
- 杜慧慧焦倩刘超杨便红吴雪郭俊艳李婷婷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症状群疲乏担忧
-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 2023年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中国人群的发病中位年龄为59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MM的治疗既有传统经典方案,也有新药联合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同样非常重要。
- 刘超杨便红焦倩刘爽
-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 不同临床分期骨髓瘤的C-MYC蛋白和MDSC、Th17细胞与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究不同临床分期骨髓瘤的C-MYC蛋白和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Th17细胞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骨髓组织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外周血MDSC细胞比例以及Th17细胞比例,分析不同ISS分期MM患者的C-MYC蛋白和MDSC、Th17细胞与发病的相关性,C-MYC蛋白表达情况与MDSC、Th17细胞比例情况及MM临床参数的关系。比较单一与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结果:MM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和外周血MDSC与Th17细胞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SSⅠ、Ⅱ、Ⅲ期MM患者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DSC和Th17细胞均呈升高趋势(r=0.432,r=0.401,r=0.351);MM患者的MDSC、Th17细胞比例均与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0.415,r=0.417);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大于单一指标诊断(C-MYC蛋白、MDSC细胞、Th17细胞)的ROC曲线下面积(P<0.05);MM患者C-MYC蛋白表达MDSC/Th17细胞比与性别、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M患者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DSC、Th17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并与临床ISS分期呈一定正相关。
- 闫岩李燕郴耿传营刘超
- 关键词:骨髓瘤辅助性T细胞17C-MYC蛋白
- 高潮气通透率贴膜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估高潮气通透率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的粘力、持久性及其性价比。方法:对103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穿刺点清洁消毒后用高潮气通透率贴膜固定,每12 h对穿刺点观察贴膜下积液、过敏情况,每周对高潮气通透率、贴膜粘贴力等性能进行评估,并与使用半通透薄膜敷料进行比较。结果:高潮气通透率贴膜固定不同穿刺点的中心静脉导管无贴膜下积液、过敏现象发生;7项性能中有6项非常满意达85%以上;平均每日贴膜费用低于使用半通透薄膜敷料。结论:应用高潮气通透率贴膜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固定具有更好的贴膜固定粘力及持久性,安全性好,便于使用和去除,便于观察局部穿刺点,可延长贴膜保留时间,减少更换次数,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 左丽宏王兵南虹刘超邹雅琴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 PBL教学模式在血液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血液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血液科学习的26名实习护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3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PBL教学方法,在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所有数据采取IBM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主要采用χ^2检验。结果理论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组的成绩(88.3±6.93)明显高于对照组(70.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操作考核成绩显示,实验组的成绩(88.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护理文书书写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成绩(91.00±2.15)高于对照组(84.1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满意度(84.6%)高于对照组(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在血液病临床护理教学应用PBL教学模式后,课堂讨论气氛明显活跃,培养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临床思维,有助于处理临床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能力。学生对于此种教学方式满意度提高。
- 刘超闫岩南虹王丽耿传营杨便红
-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血液病护理教学
- 一种护理用指甲锉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理用指甲锉,包括收纳盒和安装板,收纳盒的上表面设有收纳槽,收纳盒的内部且位于收纳槽下方设有一号穿孔,收纳盒的一侧底部设有二号穿孔,二号穿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凹型拉杆,凹型拉杆贯穿二号穿孔且位于一号穿孔...
- 闫岩刘超
- 文献传递
- 护理干预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不良反应及采集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PBSC采集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002年前行干细胞采集患者(38例)的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此后进行干细胞采集的患者(48例)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未干预组与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干细胞采集平均次数与采集数量之间的差别。结果恐惧/焦虑、失眠、食欲下降等是干细胞采集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在干预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低血糖反应、手足麻木等是干细胞采集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在干预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1)。与未干预组相比,经护理干预后干细胞采集的次数有所减少,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数量均增加,尽管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PBSC采集前,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有可能减少采集的次数,提高PBSC采集的质量,为顺利进行干细胞移植奠定基础。
- 杨便红王兵南虹刘超邹雅琴陈煦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护理干预
- 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港拔针器,包括稳定底板,稳定底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板,稳固底板的内部开设有空槽,空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管,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伸缩管的...
- 刘超焦倩
- 多发性骨髓瘤伴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害的护理记录被引量:7
- 2015年
- 总结了多发性骨髓瘤伴高尿酸血症183例,肾功能损害17例患者的护理及记录。重点在于关注血尿酸及肌酐的变化,肾功能损害观察与护理,血液透析的护理,化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同时加强基础护理,疼痛管理,出血观察与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记录的规范和细化。本组18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经水化、碱化尿液治疗后血尿酸可维持在150-416umol/l之间,17例肾功能损害患者中有10例患者肌酐下降至400umol/l,现已停止透析治疗。5例患者因肾小球受累,肌酐大于500umol/l,继续给予规律透析治疗,2例患者因疾病进展死亡。
- 刘超左丽宏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害护理记录
- 一种PICC导管缠绕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PICC导管缠绕器,包括导管和中空双层胶布,中空双层胶布底端设置有非胶粘检测区,中空双层胶布粘贴于导管穿刺点后,非胶粘检测区对导管从穿刺点引出端部分覆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空双...
- 刘超焦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