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涛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行纪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图
  • 1篇宣示
  • 1篇伊斯兰
  • 1篇伊斯兰化
  • 1篇伊斯兰文明
  • 1篇战争
  • 1篇郑和航海
  • 1篇中古
  • 1篇中华民族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思想
  • 1篇生子
  • 1篇树形
  • 1篇突厥
  • 1篇突厥语
  • 1篇钱币
  • 1篇文化
  • 1篇文明对话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华涛

传媒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西部蒙古论坛
  • 1篇元史及民族与...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198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我国南沙群岛政策的演变被引量:8
2020年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我国南沙群岛政策呈现出阶段性变化。1933年“九小岛事件”发生之际,日本在对外政策中坚持“协调外交”路线,与法国达成妥协,实现共存。1936年当“南进”政策成为日本的国策时,向我国南沙群岛的扩张成为日本实施向外南洋扩张计划中的一部分。随着日本军部逐渐主导国家对外决策及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日本外务省从极力反对海军省的行动演变为积极献策,一致主张驱逐法国势力,武力侵占我国南沙群岛。1939年3月末,日本将我国南沙群岛非法“编入”领土。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我国南沙群岛政策演变是日本外务省、海军省基于国内政治与国际时局综合考量,也是他们分歧、折冲、平衡的结果。
冯军南华涛
突厥语诸部在天山地区的活动及其伊斯兰化的进程
华涛
关键词:伊斯兰化
郑和航海的世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郑和航海?
郑和是中国明朝伟大的航海家,从15世纪初开始,他率领中国船队开展了中国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航行。郑和船队在7次航海中,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创举,如船队规模之大,组织之完善,大规模船队供应的完备,船队跨越几个大洋的...
华涛
关于乌马里“树形地理图”及其论述的初步研究
2019年
地图是中古时代伊斯兰地理学突出的成就。乌马里(1300—1349)是马木鲁克时代(1250—1517)这个伊斯兰著述第二个高峰期的代表之一。不过奇怪的是乌马里《眼历各国行纪》中的一幅"树形地理图"及其论述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讨论这幅"树形地理图"及其"圈"型地理论述在伊斯兰地图学史上的意义,并提出由此进一步研究马木鲁克作家关于丝绸之路东段认识的路径。
华涛
中国回儒文明对话十五年回顾
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哈佛——燕京学社校友学术研讨会上,杜维明先生提出的会议主题是"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当时中国学者对"文明对话"并没有什么认识,对"文明冲突"也没有特别的敏感.但是因为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与伊斯...
华涛
关键词:伊斯兰文明儒家思想多元文化
抗战期间回民宣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活动——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为中心被引量:4
2020年
抗日战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中国社会成功渡过这场民族危机得到锻炼和考验,而且少数民族与大社会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也遇到难得的历史性契机。本文研究抗战期间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建立和活动,指出回族精英在中华民族的危机中,进一步认识到并展现出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一部分的责任;与此同时,中国大社会在民族危机的关头,也认识到争取回民加入抗战的重要性,为回民这一散居于全国各地的、原本主要关注族内发展的少数民族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政治条件。文章认为,民族危机催生出的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是辛亥革命后中国非汉民族在关涉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问题上,与大民族的整体性组织互动与合作。
裴霏霏华涛
关键词:抗日战争
乌马里《眼历诸国行纪》关于阿阑豁阿“腰”的记载被引量:1
2022年
蒙古族最重要的神圣母亲阿阑豁阿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仍有多篇研究成果发表。本文关心的是《蒙古秘史》《史集》和《元史》中有关阿阑豁阿的记载,是如何呈现在几乎同时代的阿拉伯文献中的。本研究以马穆鲁克朝重要的历史学家乌马里的《眼历诸国行纪》为主,讨论中古阿拉伯文献对阿阑豁阿无夫生子的描述,特别是其措辞和态度,并由此观照对古代文献进行现代翻译时的“信、达、雅”。
华涛
中亚的钱币和货币制度被引量:3
2007年
文章是对伊斯兰征服中亚之后中亚钱币和货币制度发展的概览,下限是16世纪初帖木儿王朝的末期。作者将这一历史分为4个时期,即从阿拉伯征服到10世纪末萨曼王朝灭亡;11-13世纪初蒙古兴起前以喀喇汗王朝、塞尔柱王朝、哥疾宁王朝等为主的时期;13和14世纪蒙古统治时期;14世纪后期和15世纪帖木儿王朝和帖木儿后王统治时期。文章对了解各个时期钱币的铸造、发行、流通和相应的钱币制度非常重要。
E.A.Davidovich华涛陆烨
关键词:钱币货币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