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存全

作品数:34 被引量:169H指数:9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地压
  • 5篇巷道
  • 5篇煤层
  • 5篇冲击地压
  • 4篇应力
  • 4篇支护
  • 4篇露天
  • 3篇地应力
  • 3篇断层
  • 3篇岩巷
  • 3篇应力测量
  • 3篇蠕变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瓦斯
  • 3篇瓦斯突出
  • 3篇露天矿
  • 3篇煤岩
  • 3篇煤与瓦斯突出
  • 3篇煤柱
  • 3篇构造应力

机构

  • 33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东北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煤科集团沈阳...
  • 1篇中煤平朔集团...

作者

  • 34篇南存全
  • 6篇吕进国
  • 4篇王东
  • 4篇冯夏庭
  • 4篇韩新平
  • 3篇于永江
  • 3篇张文军
  • 2篇张宏伟
  • 2篇邓春生
  • 1篇段克信
  • 1篇李志鹏
  • 1篇崔乃鑫
  • 1篇王涛
  • 1篇姜耀东
  • 1篇董学农
  • 1篇王继仁
  • 1篇唐治
  • 1篇王凯兴
  • 1篇白润才
  • 1篇郭从军

传媒

  • 6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煤矿开采
  • 2篇煤炭学报
  • 2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矿山压力与顶...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爆破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第四届全国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褐煤露天矿端帮开采边坡支撑煤柱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5
2017年
为高效、安全回采露天矿开采后端帮大量压煤,综合采用理论分析、蠕变试验、数值模拟与工程实施等手段,研究端帮采煤机打硐回采条件下边坡支撑煤柱稳定性。以霍林河北矿西端帮为例,基于突变理论,推导支撑煤柱发生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基于支撑煤柱服务时间要求,提出目标时间强度的概念,确定支撑煤柱的3天目标时间强度参数;基于数值模拟,以煤柱拉伸剪切塑性区宽度为判据,确定合理煤柱宽度。结果表明:煤柱发生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为煤柱塑性区宽度大于煤柱总宽度的88%;试验获得实例中煤柱的黏聚力c=0.93 MPa,内摩擦角φ=17.6°;确定合理煤柱宽度为4 m,经工程实践,验证了其合理性。
王东姜聚宇韩新平南存全贺希格图
关键词:突变理论蠕变试验
一种防止软岩巷道底鼓的人工底板及其构筑和维修方法
一种防止软岩巷道底鼓的人工底板及其构筑和维修方法,人工底板由通过混凝土垫块沿巷道底板走向铺设在巷道底板中轴线两侧的两排钢筋混凝土底板模块组成;纵向相邻底板模块之间填充柔性防水密封填料,模块中的排水管道纵向相互连通构成排水...
南存全王礼江武小慧
文献传递
矿区构造应力对井巷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总结和分析了用Kx81型三轴地应力计测量获得的大雁矿区四个水平五个测点的地应力数据,从区域构造体系和中国现代地壳动力场的角度分析了矿区应力场的成因,并基于地应力分析了矿区巷道变形破坏机制.
南存全张文军张建华
关键词:地应力巷道稳定性矿井
基于GIS的冲击地压区域预测预防系统的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文章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活动断裂与冲击地压的内在联系和冲击危险区域判别准则,建立冲击地压区域预测预防服务站。结合矿井开拓开采随时提供区域冲击危险预测图,提出防治冲击地压的技术途径。
张宏伟南存全段克信
关键词:冲击地压GIS
基于模式识别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被引量:14
2004年
从潘一矿13 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出发,探讨了突出机理,认为该煤层的突出是构造应力主导的倾出和压出类型的突出·针对该类型的煤与瓦斯突出,从突出的诸控制因素和预测方法的工程可行性等层面讨论了区域预测思想和具体的方法·指出煤和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是构造应力主导的倾出和压出型突出危险区的基本特征和必然共性,并提出了侧重分析煤物理力学性质和瓦斯信息,对勘探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并结合支持向量机先进的分类算法的多因素模式识别区域预测方法,它既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工程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用这一方法对潘一矿13 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进行预测,得到的突出危险区与实际发生的突出点分布范围相吻合·
南存全冯夏庭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模式识别支持向量机
采动影响下煤厚变异区超前支承压力变化规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8年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在煤厚变异区及其周围极易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复杂的矿山压力现象。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分析了不同煤厚变异区的宽度、煤厚变异程度及采煤工作面分别从厚煤区和薄煤区向煤厚变异区推进的过程,受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的煤厚变异区及其周围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了采动影响下,煤厚变异区及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现象和应力分布的规律;揭示了采动影响下煤厚变异区支承压力的转移机制。结果表明:煤厚变异区变薄点比变厚点的原岩应力大,煤厚变化梯度K越大,煤厚变异区应力梯度就越大,应力集中的程度就越高;当工作面接近煤厚变异区时,煤厚变异区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显著。工作面在厚煤区回采向煤厚变异区推进时,超前支承压力呈"双峰值"分布,而工作面在薄煤区回采向煤厚变异区推进时,超前支承压力呈"单峰值"分布。由于煤岩弹性模量存在差异,工作面回采至煤厚变异区时超前支承压力会向煤厚变薄点转移;相比采煤工作面在厚煤区回采向煤厚变异区推进,从薄煤区向煤厚变异区推进时的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程度更强烈。
南存全丁维波吕进国吕进国武小慧
关键词:安全工程数值模拟
急倾斜坚硬厚煤层预裂爆破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4年
兴泰煤矿主采层二1煤层为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由于二1煤层的煤岩体强度很高,并且块度很大,这给二1煤层的开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二1煤层中煤炭难以开采的现状,运用ANSYS/LS-DYNA动力分析工具对二1煤层的深孔预裂爆破进行了数值模拟,以破坏不利单元的拉应力变化曲线峰值达到煤的抗拉强度为准则,优化了预裂爆破参数。模拟过程中分别取炮孔间距为3.0 m、3.5 m、4.0 m,然后确定各项参数,以及合适的装药结构和起爆方式。通过对3种方案的数值模拟,最终得到炮孔间距为3.5 m时其各项参数为最优爆破参数的结论。
南存全刘懿剑
关键词:坚硬厚煤层预裂爆破数值模拟网格
兴泰煤矿二_1煤层坚硬顶煤预裂爆破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的开采方法是采矿技术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矿山压力显现不清楚,煤层顶板管理复杂,顶板事故多,回采率低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束缚。兴泰煤矿二1煤层具有煤质坚硬、倾角大、瓦斯高、煤层厚等显著特点。因此,提高坚硬顶煤的冒放性是兴泰煤矿放顶煤开采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本文在对坚硬顶煤破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兴泰煤矿二1煤层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提高二1煤层坚硬顶煤冒放性的主要技术措施及三种预裂爆破方案。通过现场试验,成功的解决了二1煤层坚硬顶煤难以放出的问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急倾斜坚硬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突破,对中国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南存全商佳新
关键词:坚硬厚煤层急倾斜放顶煤预裂爆破
黑岱沟露天矿端帮压煤井工开采覆岩与地表变形破坏规律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为保证黑岱沟露天煤矿首采区西端帮压煤能够安全回采,分析了该采区端帮下煤层的赋存条件、顶板条件、地质构造与上覆岩层结构特征。研究了端帮下压煤层井工开采的上覆岩层与地表变形破坏规律;构建了露天与井下采场的三维地质模型,分析了针对首采区西帮与南帮下压煤层开采后的巷道煤柱稳定性、地表变形范围与采场边坡对工业场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坑边界侧的浅部与矿权界侧深部的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不同,形成的“三带”存在明显差异;缺失原坚固地层并回填松散排土的边坡下采煤工作面顶板关键层仍能起到保护作用;井巷工程的三角形保护煤柱应力集中区与塑性区分布小,大部分区域处于安全状态;西帮与南帮地下开采所引起的潜在滑坡危险区与地表移动变形范围对井口工业场地影响较小,不会对井口造成安全威胁。
吕进国韩阳韩阳南存全
关键词:井工开采上覆岩层
近距离煤层覆岩移动相似材料模拟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覆岩移动和离层发育规律,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模拟了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时覆岩移动过程;应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对位移测点进行测量,获得了测点位移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对测点进行分类,得出受采动影响的三带的具体范围。分析了测点的位移过程,得出测点位移特点具有连续性和突变性;采动影响范围的扩展特点为横向扩展、纵向延伸;下煤层开采时岩层最大位移点滞后工作面的距离缩短;上煤层开采时的离层量转化为下煤层开采时的垮落量。分析了离层扩展,得出离层扩展方向为横向扩展、纵向延伸,经历了发育—扩张—突变—闭合的过程;发现行、列测线离层率曲线均呈双驼峰状。对行测线,分析了离层率曲线成因和峰值点大小关系、位置变化,得出上部岩层相对下部岩层峰值点内错,峰值点位于断裂线附近,波谷位于采空区中部;对于列测线离层率曲线,得出峰值点为离层位置,峰值点左侧为离层闭合区,右侧为离层发育区,峰值点右侧波谷为关键层位置,峰值点随煤层开采不连续右移,具有跳跃性。给出了来压时刻的判别方法,发现采动影响区测点位移曲线上存在外包络线;给出关键层的识别方法,得出下煤层开采时关键层位置上移。
郭从军南存全王东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覆岩移动数字图像相关离层关键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