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厉月桥

作品数:80 被引量:40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杉木
  • 10篇种源
  • 10篇红豆杉
  • 9篇容器苗
  • 9篇南方红豆杉
  • 8篇不同种源
  • 7篇性状
  • 7篇物量
  • 6篇育苗
  • 6篇生物量
  • 6篇苗木
  • 5篇多穗柯
  • 5篇幼苗
  • 5篇种子
  • 5篇组培
  • 5篇辽东栎
  • 5篇苗生长
  • 5篇黄连木
  • 5篇表型
  • 5篇表型性状

机构

  • 69篇中国林业科学...
  • 14篇国家林业局
  • 11篇新余学院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河北省林业科...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北京市科学技...
  • 2篇中国林科院
  • 1篇国家林业局中...
  • 1篇渤海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安徽省林业厅
  • 1篇廊坊市农林科...

作者

  • 78篇厉月桥
  • 17篇周新华
  • 9篇刘儒
  • 9篇王丽云
  • 8篇吴志庄
  • 7篇潘文婷
  • 7篇冯慧
  • 7篇孙建军
  • 6篇邓宗付
  • 6篇李迎超
  • 5篇武晓玉
  • 4篇陈传松
  • 4篇钟秋平
  • 4篇李峰卿
  • 4篇曾平生
  • 4篇曾满生
  • 4篇袁小军
  • 3篇张志翔
  • 3篇苏宁
  • 3篇张殿松

传媒

  • 10篇中南林业科技...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林业科技通讯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经济林研究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湖南林业科技
  • 1篇桉树科技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14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种源麻栎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收集和测量来自麻栎自然分布区的北京、安徽、江西、河北、山东、河南、云南、四川、重庆、陕西等10个省15个地理种源的种子,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各性状的变异及原因。结果表明:麻栎种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宽与种子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果重与种子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种子宽与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种子其它性状间均未达显著性相关水平(p≥0.05);单果重与7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生态因子与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显示15个种源的麻栎可聚为3类。
许洋李迎超冯慧王迪丁可君郭超刘国军厉月桥宁超贺磊郭芳
关键词:麻栎表型性状
光质对杉木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解杉木组培苗增殖及生根过程中的适宜光质,以杉木继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处理对杉木继代组培苗的形态、干重、增殖系数、生根率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特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组培中红蓝光比例(R/B)的增加,杉木组培苗的增殖系数、丛生芽长度呈逐渐变小的趋势,基茎粗、叶面积、生根率、根长、P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值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细胞内SOD、CAT及MDA的酶活性表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R/4B处理时杉木继代组培苗的增殖系数最大为4.93,4R/B处理时丛生芽长达最大值为2.54cm,2R/B处理条件下的生根率与根长达最大值,分别为0.76和1.65cm,均与对照普通光源(W)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以为杉木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光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何平厉月桥李迎超冯慧谢健杨孙建军
关键词:光质杉木组培苗增殖
辽东栎天然群体结实性状变异与优良类型选择
2012年
[目的]为探明北京西山山区辽东栎天然群体结实性状的自然变异,筛选出在果实丰产、优质等方面表现优良的类型。[方法]对12块标准地中134株辽东栎植株结实性状(果长、果宽、平均果径、果长/果宽、单果重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辽东栎果实表型性状果长、果宽、平均果径、果长/果宽、单果重个体间变异幅度均高于个体内,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辽东栎天然群体被划分为散生小果型、散生中果型、散生大果型、簇生小果型、簇生中果型和簇生大果型6种类型;簇生中果型和簇生大果型植株单位面积结实量分别为32.86和34.65 g/m2,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散生大果型和簇生大果型平均果径分别为16.37、15.56 cm,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论]辽东栎天然群体内果实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变异,簇生中果型、散生大果型和簇生大果型可作为丰产、易收集优良种质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李忠红厉月桥任向阳李冬云杜建霞
关键词:辽东栎结实性状
施用生物炭肥对黄连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树种,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黄连木人工林施用生物炭肥试验,探讨了黄连木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对生物碳肥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生物炭肥处理对黄连木生长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地径、树高、冠幅、比叶面积平均高于对照30.09%、55.08%、23.07%、25.03%,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生物炭肥对黄连木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与施用量相关性不紧密。通过光合试验发现,不同炭肥处理黄连木光合速率Pn值平均高于对照14.25%,除胞间CO2浓度(Ci)外,黄连木叶片的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各处理都高于对照,说明各生物碳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黄连木最大荧光效率(Fv/Fm)在不同生物炭肥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T2处理的Fv/Fm值最大为0.750,略高于对照。PsⅡ(Photosystem II)的活性(Fv/Fo)也是T2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值比对照增加14.73%,达到3.006。除T2处理的可变荧光Fv值显著高于对照外,其它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处理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综合而言,适量的生物炭肥(T2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连木的Pn值以及叶片Fv/Fm和Fv/Fo值,有效改善黄连木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而促进植株生长。
吴志庄王道金厉月桥杜旭华邵琼刘胜辉
关键词:黄连木净光合速率光合特性
杉木半同胞家系子代生长指标测定及早期选择被引量:1
2021年
对20个从江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引种到湖南岳阳的杉木家系以及1个岳阳本土1年生杉木普通造林用苗进行树高、地径及保存率等3个指标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21个杉木家系早期适应性较强,平均保存率达90%以上,且不同家系的保存率达显著性差异;树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13个家系的树高均值大于总体均值,占比61.90%,10个家系的地径均值超过总体均值,占比47.62%;树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84.12%、69.35%,单株遗传力分别为72.79%、42.72%,树高受遗传控制程度高。经分析比较,初步选出2个优良家系J60、J56,树高遗传增益分别为25.74%、18.31%,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18.57%、11.17%,可为后续育种研究提供优良种质材料。
盛世红陆日惠许琪陈钏厉月桥周晓星
关键词:杉木生长性状优良家系选择
不同种源辽东栎种子表型性状与淀粉含量变异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种子表型性状和淀粉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方法]以8个种源的辽东栎种子为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种源辽东栎种子在种长、种宽、种长/种宽、单粒重及淀粉含量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种源辽东栎种长、种宽变异幅度分别为14.38~18.72和11.10~12.82 mm,种长/种宽变异幅度为1.19~1.53,单粒重变异幅度为0.69~1.28 g,淀粉含量变异幅度为46.71%~52.56%;种子种长与种长/种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长与单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长/种宽与单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7月均温与种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宽与年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聚类分析表明,8个辽东栎种源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群:大果高淀粉率类群和小果低淀粉含率类群,前者主要分布于辽东栎天然分布区的西部,后者主要分布于辽东栎天然分布区的东部;陕西黄陵、陕西陇县和内蒙古赤峰种源种子为优良种源。[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辽东栎良种选育、种子调运和原料林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厉月桥汪泽军吴志庄李刚王守利
关键词:辽东栎种子表型特征淀粉含量种源
不同等级泡桐容器苗大田移栽后生长表现对比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的是利用泡桐良种脱毒组培苗移栽至轻基质容器中培育形成的苗木,在其工厂化培育过程中,由于培育水肥和光照微生境的异质性,使同批泡桐组培苗生长形成为生长势不同的轻基质容器苗,为明确不同等级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移栽至大田后苗木间生长和质量的差异;【方法】在河南省通许县建立生长对比试验林,对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和弱苗的大田移栽苗木的苗高、地径、根幅、根茎叶器官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单位面积产苗数和优质苗产出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1个生长季后,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苗高、地径、根幅和大田保存率为3.96m、5.77cm、1.34m和92.22%,分别比弱苗提高了40.43%、19.21%、103.03%和18.41%。方差分析表明,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泡桐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茎组织内各矿质元素浓度均高于弱苗大田苗,组织内全磷、全钾浓度分别为0.49 g·kg-1和2.56 g·kg-1,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而壮苗根、叶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与弱苗差异不显著;壮苗单位面积大苗产出数6403株·hm-2和优质苗产出率达58.24%,分别比弱苗提高了1.17倍和8.73倍。【结论】利用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的优质苗产出数、苗木质量均优于利用弱苗培育大田轻基质容器苗,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邹璐何平厉月桥
关键词:泡桐轻基质容器苗苗木分级工厂化育苗
施磷对杉木苗木生物量及磷分配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施加磷肥对杉木苗木生长及磷吸收量的影响,以期为杉木优质壮苗培育及苗期磷储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30个杉木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苗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杉木分层隔网-P法,研究了施磷对杉木苗生物量及叶茎根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处理条件下,叶含磷量占全株总含磷量比值最大,高达42.96%。茎与根含磷量占全株总含磷量比值相近。(2)1 a生杉木苗叶茎根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叶>根>茎,其中杉木苗叶的生物量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值最大,高达44.90%,施磷对杉木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杉木苗叶茎根中有效磷含量大小顺序为异质低P>同质高P>同质低P,其中异质低P胁迫下杉木苗叶茎根中有效磷含量最大,占总磷比达42.96%,施磷对杉木苗叶茎根有效磷含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异质低P胁迫促进杉木苗叶茎根有效磷吸收效果最好。(4)吸收的磷在整株杉木苗的叶茎根中约按1.45∶1∶1分配,不同磷肥不影响植物吸收磷之后在各组织间的分配比。【结论】高磷胁迫下杉木幼苗叶茎根吸磷量有着积极响应,为杉木幼苗叶茎根磷含量及分配提供参考。
王佳刘燕荣罗嘉东武晓玉厉月桥曾素平孙建军
关键词:杉木磷效率
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各性状的变异。[方法]通过收集和测量来自栓皮栎自然分布区的北京、安徽、陕西、河北、山东、河南、云南、湖南等8个省15个地理种源的种子,运用SPSS 18.0软件对栓皮栎种宽、种长、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种源栓皮栎的种长、种宽、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宽和单果重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种宽与单果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长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种子其他性状间均未达显著性相关水平(P≥0.05);单果重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生态因子与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显示15个种源的栓皮栎可聚为3类。[结论]栓皮栎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栓皮栎种子性状可能受到遗传信息,栽培方法及生态因子的共同影响。
许洋李迎超冯慧王迪丁可君郭超刘国军厉月桥宁超贺磊郭芳
关键词:栓皮栎种子性状
木本能源植物黄连木苗期生物量分配规律与构成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黄连木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能源植物,通过对黄连木苗期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各生长性状的调查,探讨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连木各器官生物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根>枝>叶,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差异不大,地上部分生物量略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与所调查的8个性状都存在着正向相关。通径分析、逐步回归综合分析表明,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地径、苗高、冠幅、叶面积等因素。根幅、主根长等其他因子也表现明显正向效应,是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构成因素。因此,培育黄连木壮苗,只有通过综合各个性状,促进地上和地下部分协调生长来实现。本研究建立了黄连木各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南方立地条件下的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估测。
吴志庄杨志和厉月桥杜旭华周妍刘胜辉
关键词:黄连木生物量通径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