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昱坪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弹力
  • 2篇血功能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血小板
  • 2篇凝血
  • 2篇凝血功能
  • 2篇肿瘤
  • 2篇腹腔
  • 2篇肝癌
  • 2篇肝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 2篇MIRNA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血小板抗体
  • 1篇血小板抗体检...
  • 1篇血液

机构

  • 6篇河南省肿瘤医...
  • 4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颐和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叶昱坪
  • 4篇董晓锋
  • 3篇邵树军
  • 3篇王艳
  • 3篇郝新建
  • 2篇郝宝岚
  • 1篇刘真真
  • 1篇毛启新
  • 1篇周健
  • 1篇董子明
  • 1篇刘宗健
  • 1篇谢广伦
  • 1篇周虎

传媒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62例分析
2021年
目的评估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癌病(PC)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安全性。方法选择郑州颐和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接受CRS+HIPEC治疗的62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生存及围术期安全性,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2例腹膜癌患者接受规范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治疗,中位腹膜癌指数(PCI)22分,其中PCI>20分者34例(54.8%,34/62);细胞减灭程度(CC)评分0~1者44例(71.0%,44/62)。严重不良事件(SAE)18例(29.0%,18/62):死亡(Ⅴ级)1例(1.6%,1/62),Ⅲ~Ⅳ级17例(27.4%,17/62);腹水量(P=0.014)是术后SAE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癌患者接受规范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治疗,可达到完全性肿瘤细胞减灭,围术期安全性可接受。
刘玉翔叶昱坪孙磊王旺河李雁
关键词:腹膜癌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性
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其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呈异常状态的196例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呈正常状态的36例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根据TEG检测结果的总体凝血指标(CI)值将试验组分为两组:高凝试验组(n=104):CI值>3;低凝试验组(n=92):CI值<-3。每个试验组再根据TEG结果的R值、K值、α角、MA值分成3个亚组,即高凝一组(n=37)、高凝二组(n=34)、高凝三组(n=33);低凝一组(n=33)、低凝二组(n=30)、低凝三组(n=29)。同期测定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凝血因子(F)Ⅱ、Ⅴ、Ⅶ、Ⅷ、Ⅸ、Ⅹ、Ⅺ、Ⅻ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凝一组FⅡ、FⅤ、FⅦ、FⅧ、FⅪ和vWF活性升高,分别为(1105±281)、(1352±326)、(1628±397)、(1795±314)、(1389±288)和(1908±486)U/L(均P<0.01);高凝二组FⅡ、FⅤ、FⅦ、FⅧ、FX和vWF活性升高,分别为(1068±189)、(1194±205)、(1529±394)、(1562±241)、(1150±196)和(1722±415)U/L(均P<0.05);高凝三组FⅦ、FⅩ和vWF活性升高,分别为(1411±196)、(1212±327)和(1713±457)U/L(均P<0.01)。低凝一组FⅤ、FⅧ、FⅨ、FⅫ和vWF活性降低,分别为(732±96)、(695±64)、(1216±191)、(832±128)和(1088±117)U/L(P<0.05);低凝二组FⅤ、FⅦ、FⅧ和FⅫ活性降低,分别为(714±102)、(1125±108)、(783±95)和(912±111)U/L(P<0.01);低凝三组FⅪ、FⅫ和vWF活性降低,分别为(812±92)、(827±179)和(916±76)U/L(P<0.01)。结论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仅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发生明显改变。高凝状态时,FⅡ和FⅩ的活性较高,成为抗凝治疗的重要因素,FⅤ、FⅧ活性升高易引发深静脉血栓;低凝状态时,FⅤ和FⅧ活性显著下降,常引发出血或渗血。
邵树军祁欣刘宗健董晓锋叶昱坪周虎谢广伦
关键词:凝血因子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
三种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研究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分析小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辅助微创保胆取石术及全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58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术(A组)12例,腹腔镜辅助微创保胆取石术(B组)18例,全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C组)28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石复发A、B、C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具备术中出血少、对腹腔脏器损伤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手术时间长,住院花费稍高.
刘玉翔叶昱坪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微创治疗
血栓弹力图在评估肝癌患者高凝状态中的作用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估肝癌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肝癌患者316名,检测TEG、常规凝血试验和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为血栓形成组、无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此3组患者上述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栓形成组患者与无血栓组比较q=14.706,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组比较q=20.7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检测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TEG中R值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可能。
董晓锋周健兰帅奇郝新建叶昱坪王艳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凝血试验肝癌静脉血栓
miRNA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背景和目的miRNA是一类长度大约为22-24个核苷酸,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单链RNA。作为内源性的翻译抑制因子,miRNA通过改变靶基因mRNA的稳定性或翻译的效率来调节细胞表现型。最近的研究显示人类基因组编码的...
叶昱坪
关键词:乳腺癌MIRNAMIR-21年龄
文献传递
miR-129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miR-129在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及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Trizol提取细胞和组织中的总RNA,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miR-129在三种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EC109、KYSE150及其在40对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EC9706、EC109中miR-129的含量大于在KYSE150中的含量。miR-12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01),平均上调倍数为(7.65±1.06)。miR-129表达上调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P=0.005)及淋巴结转移(P=0.002)存在相关性。结论在不同食管鳞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提示:miR-129在不同人种间存在差异表达及其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一个潜在的食管癌生物标记。
叶昱坪刘真真董子明
关键词:食管鳞癌MIRNA
血小板和冷沉淀的联合应用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改善
王艳郝宝岚邵树军董晓锋叶昱坪毛启新郝新建
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在肝脏内合成,因此临床上常见围手术期有凝血功能紊乱的肝癌患者,肝功破坏的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有些患者因肝功能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该课题利用血栓弹力图试验和凝血四项检测围手术期肝癌患者的凝血...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血液制剂
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相合输注组和随机输注组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配型试验对血小板输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00名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64名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为相合输注组和随机输注组,检测2组患者输注后1 h和24 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相合组血小板配型次数与相合的关系。结果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64名(阳性率10.6%),血小板配型在4~6人次时,相合比例最高达到56.3%;相合输注组患者与随机输注组相比,CCI值和PPR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输注可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邵树军郝宝岚董晓锋叶昱坪郝新建王艳
关键词: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