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碧玉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运动性
  • 2篇运动性失语
  • 2篇针刺
  • 2篇失语
  • 2篇通里穴
  • 2篇脑梗
  • 1篇调制中频
  • 1篇调制中频电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头皮血...
  • 1篇血肿
  • 1篇言语
  • 1篇言语康复
  • 1篇言语康复训练
  • 1篇眼外肌
  • 1篇眼外肌麻痹
  • 1篇乙醇
  • 1篇失语症
  • 1篇失语症患者
  • 1篇头皮

机构

  • 3篇广东医学院
  • 2篇泰兴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17...

作者

  • 4篇叶碧玉
  • 3篇杨万章
  • 3篇吴芳
  • 2篇王俊
  • 2篇刘湘麟
  • 2篇盛佑祥
  • 2篇赵宁
  • 1篇陶红星
  • 1篇徐冬兰
  • 1篇肖回乡

传媒

  • 1篇世界今日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调制中频电联合弥可保球旁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眼外肌麻痹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联合弥可保球旁注射对神经源性眼外肌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源性眼外肌麻痹患者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43.40±7.68岁,病程中位数43.50d。给予调制中频电治疗,20min/次,1次/d,10d为1疗程,联合球旁注射弥可保,500μg/次,隔日1次,10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2~4个疗程;观察眼位、复视及眼球运动改善情况。结果:脑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患者3例均治愈,5例脑干梗死所致眼外肌麻痹患者显效,1例脑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患者有效,1例脑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患者未愈。结论:调制中频电联合弥可保球旁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眼外肌麻痹有效。
王俊杨万章吴芳叶碧玉肖回乡
关键词:眼外肌麻痹复视弥可保球旁注射调制中频电
云南白药、乙醇外敷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
2002年
徐冬兰叶碧玉
关键词:头皮血肿新生儿乙醇冰敷
针刺通里穴对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自发语流畅程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通关开窍针法,治疗组采用通关开窍针法配合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白发语流畅程度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的比较:根据(09康法》记分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显效率为20%。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汉语失语症口语流利性:经治疗,治疗组自发语流畅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吴芳杨万章盛佑祥赵宁陶红星王俊叶碧玉刘湘麟
关键词:通里穴运动性失语
针刺通里穴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吴芳杨万章赵宁盛佑祥叶碧玉刘湘麟
关键词:通里穴言语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