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虹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布美他尼拮抗NKCC1减弱七氟烷对幼鼠大脑的神经毒性作用
-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七氟烷对幼鼠海马组织PARP-1的表达、GABAA受体α1/α2亚型组成与远期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布美他尼(Bumetanide)拮抗NKCC1受体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分析七氟烷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作...
- 谢思宁叶虹李俊发安立新
- 关键词:七氟烷布美他尼
- 文献传递
- 布美他尼拮抗NKCC1减弱七氟烷对幼鼠大脑的神经毒性作用
-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七氟烷对幼鼠海马组织PARP-1的表达、GABAA受体α1/α2亚型组成与远期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布美他尼(Bumetanide)拮抗NKCC1受体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分析七氟烷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
- 谢思宁叶虹李俊发安立新
- 关键词:七氟烷神经毒性Γ-氨基丁酸A受体布美他尼
- 文献传递
- 小儿神经外科围术期镇痛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几年来关于小儿术后疼痛的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人们已经意识到小儿围术期镇痛的重要性,小儿疼痛系统评估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小儿术后镇痛的发展。多模式镇痛会成为小儿术后镇痛的主要方向。目前描述小儿神经外科术后的疼痛情况的数据极少,因此在小儿神经外科优化的镇痛方式及用药的进一步研究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该文就小儿神经外科术后镇痛的现状、疼痛评估、镇痛方式及用药等进行综述。
- 叶虹安立新
- 关键词:小儿神经外科围术期镇痛
-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出生7天幼鼠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同时观察七氟烷对幼鼠不同脑区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
- 谢思宁叶虹安立新李俊发
- 关键词:七氟烷幼鼠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 低龄儿童颅脑手术术后疼痛情况的评估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低龄儿童(1岁~6岁)开颅术后的疼痛现状,并探讨影响其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择期开颅肿瘤切除术1岁-6岁患儿135例,其中15例因为术后不能即刻拔除气管导管被排除,11例因为术后1h内未清醒不能配合术后评分也被排除,另有1例因术后2日血肿行二次手术也被排除。最终共108例能够配合术后疼痛评分的患儿纳入研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测量和记录每名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的变量及术后疼痛及相关变量,术后分别采用Face、Legs、Activity、Cryand Consolability(FLACC)评分和Wong-BakerFacesScale(WBFS)评分两种方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108名患儿中大部分的患儿(FLACC法62%、WBFS法82%)在术后1h的疼痛评分超过4分。开颅部位(PFLACC=0.035;RWBFS=0.039)、手术结束前末次镇痛药的使用(PFLACC=0.026,PWBFS=0.015)、手术结束后患儿的去向(PWBFS=0.022)及术后是否使用静脉镇痛泵(PFLACC=0.000,RWBFS=0.002)均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结论大部分低龄儿童在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后48h内经历了中到重度的疼痛,尤其是某些1岁~2岁小儿。在可以控制的因素中手术,手术结束前镇痛药的使用,术后及时得到父母的安抚与关怀,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等可以明显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
- 叶虹谢思宁李锦安立新
- 关键词:术后疼痛学龄前儿童
- 七氟醚对幼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α1/α2亚型组成及远期空间探索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通过观察七氟醚对幼鼠海马组织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的表达、γ-氨基丁酸A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subtype A receptor,GABAAR)α1/α2亚型组成及空间探索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七氟醚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出生后7d的SD幼鼠216只,设定0.8 MAC(2.11%)浓度七氟醚维持时间4h作为麻醉处理条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幼鼠分为对照组(A组)、假麻醉组(B组)和麻醉组(C组),每组72只.经不同处理后3组分别于6、24、72 h各取6只幼鼠海马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PARP-1.再以同样方法、数量检测GABAARα1亚型和α2亚型水平,观察GABAAR α1/α2亚型组成与神经元凋亡的关联.3组分别在幼鼠成长至5、8、14周时随机选12只进行旷场实验.结果 与A组(100%)比较,C组于麻醉后6 h PARP-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216±15)%](P<0.05),而与A组(100%)比较,GABAAR α1/α2蛋白含量比值于麻醉结束后6 h[(126±6)%]、24 h[(127±8)%]及72 h[(183±22)%]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B组各检测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接受七氟醚麻醉的幼鼠(C组)在旷场中平面活动及垂直活动均多于A组,B组各观察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和14周时,各组动物旷场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可引起早期的细胞死亡,且其神经毒性作用与受体的影响有关,可引起GABAARα1/α2比值增加,α2亚型向α1亚型进行转化.七氟醚可引起成长中幼鼠在陌生环境中的活动增加,影响其短期内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空间探索认知能力.
- 谢思宁叶虹李俊发安立新
- 关键词:七氟醚幼鼠
-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出生7天幼鼠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同时观察七氟烷对幼鼠不同脑区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
- 谢思宁叶虹安立新李俊发
- 关键词:七氟烷幼鼠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 文献传递
- 延髓肿瘤开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管理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延髓肿瘤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延髓肿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重点分析此类患者的麻醉期间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管理。结果 2014年1月至10月有28例延髓肿瘤患者入组,病理性质以胶质瘤为主;术前吞咽功能障碍及呼吸功能异常比率分别为46.4%(13/28)和3.6%(1/28),术中经鼻插管比率为42.8%(12/28);有75%(21/28)患者采取术后保留气管导管观察,出现呼吸功能障碍需要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分别为31.4%(9/28)和35.7%(10/28)。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异常率较良性肿瘤高。结论延髓恶性肿瘤术后常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术后保留气管导管,尤其是经鼻气管插管,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管理,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及呼吸机辅助通气。
- 谢思宁王科叶虹张俊廷安立新
- 关键词:延髓肿瘤呼吸功能障碍气管插管
-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出生7 d幼鼠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同时观察七氟烷对幼鼠不同脑区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表达的影响,探讨七氟烷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选取出生后7 d、体质量15-20 g的Sprague-Dawley(SD)幼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0只幼鼠,利用多次刺激法和夹鼠尾法测定幼鼠的七氟烷MAC值。然后设定不同浓度梯度及时间梯度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每种麻醉处理方法随机选3只幼鼠,于麻醉结束后即刻行左心室取血进行血气分析,选择不影响呼吸参数的七氟烷最大浓度和最长维持时间作为麻醉处理条件。将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假麻醉组(B组)和麻醉组(C组),各组经不同处理后6 h,选取6只幼鼠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不同脑区PARP-1蛋白表达。结果出生后7 d幼鼠的七氟烷MAC值为(2.64±0.12)%。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设定0.8MAC、4 h定为最佳处理条件。与A组(100%)比较,C组海马(270±22)%、颞叶皮质(160±15)%和额叶皮质(165±8)%PAR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丘脑组织(11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7 d幼鼠的七氟烷MAC值为2.64%。0.8MAC浓度七氟烷作用于出生后7 d的幼鼠4 h,可诱发皮质脑区及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且于海马组织最为显著。
- 谢思宁叶虹安立新李俊发
- 关键词:七氟烷幼鼠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 学龄前儿童开颅手术术后疼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开颅肿瘤切除手术由于其部位特殊性及学龄前儿童行此类手术的操作的难度性,对于学龄前儿童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后的疼痛仅有有限的文献报道。因此本文观察了学龄前儿童开颅手术术后的疼痛现状并且探讨了影响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 叶虹
- 关键词:术后疼痛小儿神经外科
- 文献传递